《三亚市天涯镇总体规划(2012-2020)》局部调整暨塔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公示时间: 2015-07-27 项目类型: 公示状态: 已结束 项目详情
一、规划范围 北至西线高速公路,其余三侧以塔岭、红塘岭山脊线为界。南北长约2.4公里,东西宽约 2.8公里。规划范围面积约 401.72公顷。 图1.1 规划范围影像图
二、规划区功能定位 1.规划定位 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及山海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建成以生态保护为核心,具有文化展示、交流和传承功能的生态旅游区,大三亚湾的重要旅游节点。 2.规划功能 规划区的主要功能有:生态保护,旅游观光,特色文化体验、交流,农业休闲观光等。 三、规划布局 1、规划结构 规划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归纳为 “一带、三区”。 (1)“一带”即沿海榆西线形成旅游娱乐带; (2)“三区”即农业休闲区(海榆西线以北),文化旅游区(海榆西线以南缓坡狭长地带),塔岭森林公园区。 2、用地布局 (1)协调好区域交通关系,以现有的海榆西线、西线高速公路和规划的有轨电车线路为规划区的主要对外交通道路。 (2)综合考虑现状限制因素(110kv高压走廊、高压燃气管道、基本农田、公益林)、现状用地(航海城已批项目、南天生态园、犀牛养殖基地)和相关文件要求(三亚市山边河边海边景观控制管理规定),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海榆西线以北(农业休闲区):保留现有村庄和农田用地以瓜果采摘、花卉观赏和休闲农庄为主要产业。同时利用园地,预留两块商业用地和停车场,作为村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兼顾旅游区配套服务。海榆西线以南(旅游文化区):保留南天公园,坡度 25度以下,非公益林用地布置旅游用地。旅游用地主要以旅游项目的场馆、管理用房建设为主,满足项目建设需要。坡度 25度以下的公益林用地布置公园景观绿地,作为限制建设用地,可适当布置座椅、景厅等游览设施。塔岭森林公园:保留的大片生态公益林,恢复文峰塔,以旅游观光和生态保护为主。 (3)打造民俗风情村,现有的村庄聚集区—加赛村、那亲村规划予以保留,进行村庄改造,梳理村庄脉络,整治村庄环境、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图2.1 用地规划布局图 四、功能分区 1、文化旅游区 位于规划区海榆西线两侧,交通便利。规划依托山地景观和开阔的视野,保留国际航海城项目,沿海榆西线布置三块旅游用地和两块公园景观绿地。同时利用园地,沿海榆西线规划两块商业用地,并配建停车场,作为村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兼顾旅游区配套服务。该区是规划区最具有活力的核心空间,以旅游观光、特色文化体验、交流为主要功能,集合了游园、商业零售、餐饮、休闲、文化娱乐、会展等多种设施,面向外来旅游人口,形成相对热闹的旅游文化区。主要功能:旅游观光,特色文化体验、交流。 2、农业休闲区 位于规划区北部平原,结合现状村庄打造民俗风情村,以当地民俗风情为特色。建设农业休闲农庄,以瓜果采摘、花卉观赏和生态农庄为主要产业。同时布置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利用现有的园地和东部零散村庄用地布置休闲农庄,增加村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主要功能:农业休闲观光。 3、塔岭森林公园区 位于规划区南部山地,现状主要为公益林。规划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适当修建游览步道,并与旅游用地和滨海沙滩相接,形成完整的游览线路,同时恢复文峰塔,打造三亚湾滨海地区富有特色的山地森林旅游区。主要功能:生态保护、森林旅游观光。 图4.1 功能分区图 五、道路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 塔岭片区对外交通联系主要通过西线高速、海榆西线解决。规划海榆西线红线宽70米,两块板形式布置,其中中分带宽 3米,两侧机动车道各宽 11.5米,外侧为2米宽人行道,道路边缘防护绿带各宽 20米。 2. 内部交通系统 规划区内道路共有两条,主要承担了西线高速与海榆西线之间的交通联系及村民日常生活通行功能。西侧道路红线宽 18米,机动车道宽9米,两侧人行道各宽4.5米;东侧道路红线宽 15米,机动车道宽 8米,两侧机动车道各宽 3.5米。 南部塔岭森林公园主要结合地形布置游步道。供游客游览、散步的步行道路采用石板、木板或鹅卵石铺建,路宽约 1.5~2.5米。 图5.1 道路系统规划图 六、村庄建设规划 规划区沿海榆西线北侧有那亲村和加赛村村庄建设用地,共计 10.14公顷。依据《三亚市天涯镇塔岭村新农村规划》规划总人口采用现状统计人口约 500人。 图6.1 村庄规划图 七、公共服务及配套设施规划 1、配套分类 规划区沿海榆西线北侧有那亲村和加赛村村庄建设用地,共计 10.14公顷。依据《三亚市天涯镇塔岭村新农村规划》规划总人口采用现状统计人口约 500人。 2、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共有两种,一类分别布置在规划区内的旅游用地内,为游客提供便利服务,包括园区管理中心、医务室、游客服务中心、商店和餐厅等设施;一类布置在商业用地内,主要为非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商业零售、餐厅、特色购物街、乡村俱乐部等设施,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服务中心。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设施控制,可以有效突出不同类型设施的特色,形成整体上的和谐统一,提升空间环境品质。 3、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为规划区内的村民就近提供服务,按照服务半径和功能配置,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务。公建设施应关注服务内容和服务容量,在内容上应考虑与区域级公共设施内容的相互补充。具体内容包括文化室、卫生室、村委会、幼儿园、小学、商店和家庭旅馆等设施。 图7.1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八、绿地景观规划 规划区绿地以防护绿地和公园景观绿地为主,规划以山地森林公园为特色,以沿海榆西线 20米宽的道路防护绿地为轴线,以绿地广场为节点,共同构建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有机整体绿地系统,构建景观优美、层次分明的绿地景观体系。 1.公园绿地 主要指山地森林公园和公园景观绿地,可结合旅游用地整体打造热带园林景观,丰富和拓展旅游用地。主要承载功能一为分隔各个项目,二为沟通塔岭生态绿地与旅游用地。 2. 防护绿地 包括公路、铁路绿化隔离带、泄洪通道防护绿地和市政管线防护走廊等,既减少了过境交通对起步区的干扰,也改善了规划区的整体环境品质,同时还是市政管线的安全隔离带。 图8.1 绿地景观规划图 九、市政工程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约 687吨/日,平均日用水量约 491吨/日。 2、规划区主要由西部水厂沿海榆西线敷设的 DN800市政供水干管引支管供水,西部水厂设计供水能力 10万吨/日,水源引自大隆水库。 3、消防供水与生活供水同用一个供水系统,根据规划建设用地布局,管道沿车行道路或建设用地边缘埋设。 4、规划区内浇洒绿地、公园采用湖泊、河流等地表水,不由市政自来水管网供水。 图9.1 给水工程规划图 (二)污水工程规划 1、规划区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2、规划区内平均日污水量约 417吨。 3、规划近在本区东部建设处理能力为 300吨/日的小型污水处理站一处,负责收集处理区内近期产生污水。中远期处理能力 1 万吨/日的天涯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后,规划区内产生污水经市政污水管道收集后排入东部的天涯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图9.2 污水工程规划图 (三)雨水工程规划 1、采用三亚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雨水量。 2、本区排水系统以雨水管道为主,以雨水尽量就近排放的原则布置雨水管渠,将雨水及时引至河流或景观水体中。规划沿塔岭、红塘岭山脚附近旅游用地外侧设置截洪沟,避免暴雨产生洪水对建设地块的冲刷、侵袭。 图9.3 雨水工程规划图 (四)供电工程规划 1、规划区实际用电最大负荷约为 6.6MW。 2、本区近期仍由天涯 110KV变电站(31.5+40MVA)供电,中远期西侧三美湾10KV变电站(2×40MVA)建设完成后可作为规划区主供电源。 3、规划区内设置 1座箱10KV开闭所,布置在用电负荷比较集中的区域。区内10KV配电主干线相互联络,形成环网结构,平时开环运行。 4、电缆均埋设在沿道路的电缆沟或管道内。原则上,各期道路建设时,应同时完成电缆的敷设,并适当留有余量,避免重复开挖。小区内部可采用排管管道电缆或直埋电缆。 图9.4 电力工程规划图 (五)电信工程规划 1、区内电话装机量约 825门。 2、规划在本区中部结合商业用地设置电信模块局一处,模块局交换机容量为 1000门。 3、电信主干线路采用光缆,组团内部电信支线采用光纤、电缆或双绞线,各类型电信线路均要求采用管道埋地敷设。管道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有线电视等弱电线路,并要为今后的发展预留发展空间。 4、规划紧邻电信模块局新建邮政所一座,服务半径控制在 1.0-1.5公里,建筑面积控制在200平方米左右。 图9.5电信工程规划图 (六)燃气工程规划 1、本区气源为天然气,规划在红塘湾北部设 1 座天然气高—中压调压站,规划区可由调压站引供气支管供气。 2、规划区用气量 10万标m3/年,平均 280标m3/日。 3、燃气供气采用中压低压两级供气系统,干管为中压管道,设计压力为0.4Mpa,工作压力维持在原压力 0.3Mpa,末端压力为0.2Mpa。燃气管道采用钢管或铸铁管,管网计算按高峰小时用气量计算,燃气管网设置形式以环状网为主。 图9.6 燃气工程规划图 (七)管线综合规划 1、工程管线的布置尽量与道路红线或建筑平行。管线自道路外侧绿化带向道路中线水平方向布置顺序为:电信、电力、燃气、给水、污水、雨水等管线。 2、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处理: (1)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 (2)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 (3)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4)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5)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 3、在道路交叉口区域的路面下(过街斑马线位置)均预留两排 DN200钢管和一座涵洞,作为以后增加各类管线的通道,避免重复开挖路面。 图9.7 管线综合规划图 (八)环卫规划 1、规划区生活垃圾产生量最高日约 8.3吨。 2、规划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小于 70米,公共活动集中区域按规范沿路每隔 50米左右布置一个垃圾收集箱,公共建筑集中区域适当增加垃圾收集箱的密度。 3、公共厕所按 300-500米间距布置,规划区共设置 4座公共厕所。 4、本区产生垃圾通过西侧三美湾垃圾转运站收集后送至三亚市垃圾卫生填埋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规划区生活垃圾要求日产、日收、日清。 图9.8 环卫工程规划图
附件: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