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转载]转:成化斗彩瓷与所谓成化“漏彩”瓷的研究

 南山五彦 2018-04-13

 

成化斗彩瓷与所谓成化“漏彩”瓷的研究

白发学童

成化斗彩瓷与所谓成化“漏彩”瓷的研究笔者撰写此文的重点在于所谓成化“漏彩”瓷的研究。所谓“漏彩”又有称为“漏斗”的,即斗彩漏彩,也就是说瓷器仅用青花勾勒图案轮廓线和部分图案以青花绘制,而没有再施彩于釉上经过低温烧制的瓷器。斗彩漏彩又分为全漏彩和部分漏彩。从景德镇御窑厂成化地层出土的瓷片看,既有全漏彩但也有少量部分漏彩的。

图1[转载]转:成化斗彩瓷与所谓成化“漏彩”瓷的研究_白发学童

图2[转载]转:成化斗彩瓷与所谓成化“漏彩”瓷的研究_白发学童

图1为成化斗彩漏彩灵芝云纹碗瓷片标本,其为全漏彩,御窑厂成化晚期地层出土,其碗心图案漏掉釉上红、黄两彩,见图2。

图3为成化斗彩漏彩缠枝莲托梵文杯瓷片标本,其为部分漏彩,北京正阳门西出土,其杯底云头纹虽然绘有黄彩,但是漏掉了釉上红彩,见图4。

图3[转载]转:成化斗彩瓷与所谓成化“漏彩”瓷的研究_白发学童

图4[转载]转:成化斗彩瓷与所谓成化“漏彩”瓷的研究_白发学童

截止到目前,绝大部分观点都认为漏彩的器物均为斗彩瓷器的半成品,窑址的瓷片则被认为是因为某种原因不合格不能进行下一道绘制釉上彩的工序而打碎集中掩埋等等。然而,经过笔者多年观察研究发现,在天津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都藏有所谓“漏彩”的成化官窑完整瓷器,从而进一步证明这类瓷器有相当一部分是完成品而不是半成品,甚至有的器物还刻意追求这种效果。

图5[转载]转:成化斗彩瓷与所谓成化“漏彩”瓷的研究_白发学童

图6[转载]转:成化斗彩瓷与所谓成化“漏彩”瓷的研究_白发学童

图5为天津博物馆收藏的一只成化花篮纹碗,就是漏彩的传世完整瓷器,斗彩完整器物见图6。天博这件瓷器的解说牌中最后提到此碗是由于当年工作的疏忽却给后人留下了独一无二的稀有标本。

图7[转载]转:成化斗彩瓷与所谓成化“漏彩”瓷的研究_白发学童

图7,对此笔者不能苟同,原因是明代正德以前御窑瓷器的筛选相当严格,其标准远高于清代,不但落选有瑕疵的瓷器要打碎,即使超出宫中需求数量的无瑕瓷器也要打碎掩埋,御窑瓷器绝不可流入民间。因此,天博这件瓷器不应该是工作疏忽造成的,而是当时一定有刻意烧制的此品种瓷器,只是数量比较少而已,流传至今更是珍稀。

图8[转载]转:成化斗彩瓷与所谓成化“漏彩”瓷的研究_白发学童

图9[转载]转:成化斗彩瓷与所谓成化“漏彩”瓷的研究_白发学童

图10[转载]转:成化斗彩瓷与所谓成化“漏彩”瓷的研究_白发学童

再说台北故宫收藏的莲托八吉祥纹碗,见图8、图9,斗彩完整器物见图10。此碗碗心为青花绘制的灵芝纹轮廓线,其中并无填彩痕迹,外壁釉面的图案有不规则的打磨痕迹,可见是原先釉上有彩绘,不知什么原因而将彩料全部磨去只剩青花轮廓。原黄签上写“三等成化款青八吉祥白底撇口碗一件”。故可判断其出窑时候为部分漏彩瓷器,至于其外壁彩料的人为磨除现象,台北故宫还有此类成化瓷器收藏,且成对,见图11,其中原因至今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说明漏彩瓷器有成品传世。此外图3中的瓷片出土于北京,可见其当时是作为完整器物进京的,其中单单漏掉红彩也能充分说明这一问题。

图11[转载]转:成化斗彩瓷与所谓成化“漏彩”瓷的研究_白发学童

 

最后,笔者还要多说几句,研究判断问题一定要全方面多角度考到,综合分析,最终方可得出结论。研究陶瓷也不例外,一个瓷器品种的判断,如果有传世器物对比就能够充分说明问题,没有传世器物光有窑址复原器就不能充分说明问题,只能说明有两种可能,一是传世器物目前尚没有发现或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已经全部毁坏无存。二是此品种当时即为试烧品,经过反复多次烧制试验后认为不成功,故废除,没有烧制成品出厂进宫(我们不能用今天的审美来全部确定古人的审美观念),因此只见窑址有出土,不见有传世器物。

白发学童
原创
  2013413

下面是裕階书房主人收藏的“大明成化年制”漏彩高士杯。图:

 

[转载]转:成化斗彩瓷与所谓成化“漏彩”瓷的研究_白发学童

[转载]转:成化斗彩瓷与所谓成化“漏彩”瓷的研究_白发学童

[转载]转:成化斗彩瓷与所谓成化“漏彩”瓷的研究_白发学童

[转载]转:成化斗彩瓷与所谓成化“漏彩”瓷的研究_白发学童

[转载]转:成化斗彩瓷与所谓成化“漏彩”瓷的研究_白发学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