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话人格》(中国-柯云路)

 板桥胡同37号 2018-04-14




□文|傅艳□插图|刘山□版式|Marko□校对|樱子



█ █ 当一个人将自己今天的所思所为与童年的经历和梦想贯通在一起,就会看清楚自己从生命之初的地平线骑着怎样的一匹马逶迤走来的轨迹,你也便看到了自己人格形成的历史。下面我们就看看童话故事是如何触动读者的心灵?故事中有着什么样的情结?



《狼来了》



█ █ 这个故事在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是大多数人在童年时期接触最早又印象最深的故事之一,它所蕴含的触动灵魂的力量,几乎使所有儿童听到以后都产生了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


█ █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年轻的父母在对两三岁的子女讲述这个故事引起的强烈反应。孩子们往往睁大了眼睛,用掺杂着遐想的惊骇目光仰望着家长。这时的父母就会充分意识到故事震慑儿童心灵的效果。家长威严矗立,幼儿则用惊惧的目光仰望着《狼来了》的故事砌造起来的强大权威。


█ █ 可以说,每个儿童心中都隐藏着放羊娃那种说谎的冲动,虽然他们并不一定自觉,然而,这个故事使他们隐约意识到自己有放羊娃同样的危险。在人类社会中,相当一些童话是劝喻性的,在告诫儿童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错误总带来相应的惩罚。对于一个遥远的、轻易不犯的错误,再重的责罚也不可怕。但对于一个时时可以犯并且经常渴望犯的错误,“被狼吃掉”的惩罚就显得触目惊心了。


█ █ 说谎的冲动与戒谎的惩罚,是人类从儿童时代起就隐蔽着的深刻冲突。



《丑小鸭》



█ █ 《丑小鸭》的主人公自然是丑小鸭啦,正像其他童话中的动物角色一样,这无疑又在用动物比拟人的故事。那么丑小鸭是男孩还是女孩呢?


█ █ 《安徒生童话》中曾写到它是一只公鸭,因此,丑小鸭自然可以看成是男孩的象征了。然而,这一说明并未引起读者怎样的注意,丑小鸭的故事也很少让人联想到它是公鸭。特别是当它变成白天鹅后,读者往往把它看成是女孩的故事,因为小鸭和天鹅在形象上都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在童话故事中,它们也大多是女子的象征。


█ █ 这应该不是牵强附会的社撰。艺术在形象的必然联系上找到比喻的对应。鸭子,特别是天鹅,在人的艺术想象中更靠近女性。在这里,我们把最后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也看成女孩是无妨的。



《白雪公主》



█ █  在这个童话中,隐喻地象征了一种家庭格局:缺乏父亲影响的家庭格局。持有魔镜的王后是以继母的身份出现的,她对白雪公主的迫害以及白雪公主在这种迫害中成长的过程是故事的主线。


█ █  在各民族童话故事中常常会出现凶恶的继母形象;而在继母的压迫下成长起来的小女孩,往往是这些童话中令人同情和倾心的主人公,她们追求幸福的过程,也就是摆脱继母迫害的过程。


█ █ 或许在生活中,继母确实有虐待前妻儿女的倾向,当童话故事将继母的虐待作为年幼的女主人公追求幸福的对立面时,这不是不可以理解的。然而,当我们看到众多童话故事中类似的小女孩都在继母的环境下长大,而很少发现她们生母的存在时,我们却慢慢探到了事情的深处。


█ █ 我们不得不说,继母在这些童话中其实是转化了的生母形象。继母是存在的,但毕竟是不太普遍的社会现象,而对女儿粗暴专横的亲生母亲却并不鲜见。继母其实是这一类生母的象征,这是我们在这一类故事中的发现。



《红楼梦》



█ █ 今天,我们并不想全面地评价《红楼梦》,我们只想说,《红楼梦》中隐含着作者的一个潜意识结构,我们将这个结构妄称之为“贾宝玉情结!”这个情节似乎由三个方面构成:


█ █ 一,仇父。这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仇父,用我们的话说,是文化化了的仇父。他的仇父情结在某种程度上是政治化、社会化了的,是包含着社会批判精神的。


█ █ 二、恋母。恋母情结在《红楼梦》中是比较隐蔽、宽泛、转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它在贾宝玉和生母王夫人的关系中体现得不十分显著,因此常常被忽略。而在贾宝玉和贾母关系中倒有一种变相的体现,但也还不是最重要的表现。最重要的表现是他和众多年轻女性的交往,可以说,在和身边相当多的女性交往中,对方都扮演着小母亲的角色。


█ █ 三、企图占有一切可爱的女性。当我们把贾宝玉说成是同情女性的“女权主义者”时,把贾宝玉的“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的说法当做贾宝玉在封建社会有着爱护女性、尊重女性的“民主意识”时,有可能是非常可笑的。贾宝玉对待女人的真正态度,是希望天下所有可爱的女孩子都归他所有。这个意义上,他憎恨女孩子受到的其他一切男性社会的压迫和欺凌。




《渔夫和金鱼》



█ █ 这是一个忧郁而又意味深长的童话,许多读者都会心生感慨,在巨大的人生惆怅中,感叹着说出的第一句话往往可能是:一个人不能太贪心。当成年人将这个故事讲给孩子们时,孩子们也一定会从中受到戒贪的教育。


█ █ 在这个世界上,就本质而言每个人都是“贪得无厌”的。说得冠冕堂皇一些,就是求无止境,就是不断开拓,就是永不满足,就是渴望进步。没有一个人愿意停留在已有的成果上,然而,许多人却可能因为目标过限、欲望过贪而失败。这样的教训比比皆是。


█ █ 渔夫救了金鱼却一无所求,可能是应该被称道的;他的老婆最终对生活有所要求,或许是符合本性的。然而,当这种索取最终因为超出了合理界限而前功尽弃时,或许又是令人感叹的。老夫妻俩经过一番看来轰轰烈烈、日新月异的进取之后,以往曾经得到的金碧辉煌烟消云散,又回到破烂的草房,无疑使人感到聊度残年的荒凉与无奈。



《狮子王》



█ █ 《狮子王》是辛巴的故事,辛巴是主人公,是儿子的代表,是儿童的代表。辛巴的故事就是一个儿童的梦,主要地贯穿了木法沙和辛巴这样一对父与子的关系。


█ █ 对于年幼的男性儿童,无论他在怎样成熟的伦理道德文化熏陶下,恋母憎父情节总是存在的。儿童那种幼稚的、痴心妄想式的弑父娶母愿望,也同样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它依然有可能透过种种辉煌的伦理道德文化有隐蔽的表现形式。


█ █ 这样,我们便在《狮子王》中看到了,辛巴虽然没有像俄狄普斯那样无意中弑父,然而,他却以更加无意识的方式杀害了父亲。


█ █ 在这个现在童话中,导致父亲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刀疤的加害,这就是为辛巴提供了讨回血债、为父报仇的条件。这样,就不只是弑父情结之后无以摆脱的愧疚与罪过感,而且有了洗去愧疚、赎下自己罪过的积极表现。



《灰姑娘》



█ █ 童话如同人的梦,其意义都隐含在象征之中。


█ █ 一、这里的父亲如《白雪公主》一样,又是形同虚设,不起任何作用。很多童话的格局,它们都将女主人放在一个没有父爱的家庭环境中,展开其悲喜交加的人生故事。这足以说明,渴望父爱在这个世界上铸造了多少女孩的梦想。


█ █ 二、灰姑娘面对的又是一个刻薄尖酸的继母。母亲是不多见的,而对女儿过分尖刻的继母则是比较常见的。


█ █ 三、继母是带着她所生的两个女儿出现的,这样,在灰姑娘的成长环境中又有了两个姐姐。倘若继母是尖刻的母亲象征,那么,她对灰姑娘的歧视还带有偏心的性质。


█ █ 四、仙女出现了,这是一个自称灰姑娘生前教母的仙女,又是一个足够慈爱的上了年纪的仙女。在这里,仙女不过是一个小女孩的幻想。灰姑娘渴望一个慈祥的好母亲,渴望温暖的母爱,仙女的出现就是幻想的出现。


█ █ 五、变成马车的南瓜,变成马和马车夫的老鼠,变成仆人的壁虎,其实都是儿童世界里不是玩具的玩具,不是伙伴的伙伴。


█ █ 六、王子的出现,这自然是灰姑娘这类小女孩渴望幸福生活的金光闪闪的象征。女孩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爱人,找到一个成功的婚姻,这自然是她们人生幸福的中心内容。



《飘》



█ █ 《飘》的故事着重刻画了庄园主女儿思嘉丽的形象,对于一个故事,人们从来都不是单纯地接受,而是发自内心的共鸣。思嘉丽的人格能够在女性世界中引起热烈的反响,是因为她们心中都蕴藏着与之共鸣的心理结构。


█ █ 正像小说中描述那样,思嘉丽又想把母亲当作偶像一样尊敬,又想揪住头发和母亲打成一片。当做偶像一样尊敬,是将母亲神化、宗教化,那里隐含着抗母之后的自疚;而想揪住头发和母亲打成一片,这似乎是亲热的戏谑,其实是希望抹杀宗教般庄严的母亲的压力。倘若母亲放下架子,和她笑怒交加地揪住头发打成一团,她就可以推翻压在头顶上的巨大神像了。


█ █ 《飘》在很大程度上也写了一个女人爱上一个不该爱的男人的故事。对于人类来讲,爱情常常不是直接的性欲,也还不是一般的感情交往的需要,还有着许多其他的社会文化内容,其中包括满足一个人的地位感、占有感、权利感、成就感等等可以用虚荣概括的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