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与典故有何区别?

 风花和雪月 2018-04-14

成语乞丐VS典故贵妇

武汉一中 高尊平

成语是习用的有特定含义的凝固短语。集约性(大多都有来源,凝聚了较多信息)、凝固性(形式和内容相对固定)和适用性(为后人广泛使用)是成语的三个显著特点。

典故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成语强调其“既成”的特点,典故强调其“引用”的特点,这是成语和典故内涵上的区别。

成语大多有来源,亦即成语大都是典故。如见贤思齐、愚不可及、文质彬彬、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循循善诱、后生可畏、过犹不及、克己复礼、欲速不达、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等成语出自《论语》,五十步笑百步、缘木求鱼、顾左右而言他、揠苗助长、一傅众咻、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等成语出自《孟子》,越俎代庖、朝三暮四、庄周梦蝶、目无全牛、游刃有余、井底之蛙、东施效颦等成语出自《庄子》,这些成语当然都是典故。有些成语如七上八下、七拉八扯、七零八落等,虽然也有出处,但因为出自白话小说,口语色彩明显,比较俗气,一般不认为它们是典故。

典故可以成语的形态出现,也可以非成语的形态出现。如“庄周梦蝶”是一条典故,也是一条成语。“经过大起大落的人,更容易产生庄周梦蝶的感慨。”句中的“庄周梦蝶”即以成语的形态出现。在“庄生晓梦迷蝴蝶”(李商隐《锦瑟》)中,这条典故就以非成语的形态呈现。在刘征的《庄周买水》中,它又改头换面了:“潮流不可阻挡。连梦想化为蝴蝶的庄周也变了。”少数典故演化成了成语,还有更多典故尚不具备成语的特质,因而不是成语。如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杜甫的“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登楼》),都采用了典故,但这两条典故都不是成语。

成语大多是典故,但典故大多不是成语。这是成语和典故外延上的区别。

成语大多凝固定型(少数成语可以变换语序更换语素,如“物与民胞”可变换为“民胞物与”,“寻根问底”可表述为“寻根究底”,等等);典故大多随物赋形,可变性强。这是成语与典故形态上的区别。打个比方,成语就像一个乞丐,一天到晚一年四季都穿着相同的衣裳;典故就像一个贵妇人,一会穿性感的衣裙,一会着端庄的礼服,有时套华贵的皮草,有时裹宽松的睡衣。同是引用李贺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化用为“人生易老天难老”,《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原引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同样引用《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展翅”典故,王勃用为“北海虽赊,扶摇可接”(《滕王阁序》),李白用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李清照用为“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毛泽东用为“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念奴娇·鸟儿问答》)。

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人们都爱用、喜用成语,上至领袖巨贾,下至田夫野老,都愿意在交际中使用几条成语,就像人们都愿意对乞丐有所施舍。典故(非成语类)就像贵妇,人们大多敬而远之,只有文化层次较高的才喜欢搬弄这些玩意儿。这是成语和典故在运用上的区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