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畜为益的膳食原则

 Darkkiller23 2018-04-14
《素问·五味》:“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以五味为中介,将五畜分属五行,以此得出五畜之肉的五行属性,即牛肉属土,犬肉属木,猪肉属水,羊肉属火,鸡肉属金,这为中医临床运用五畜肉类等血肉之品以补精益气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畜之肉的四性以阴阳五行属性和五味功效归类,可知牛肉性温、鸡肉性微温、犬肉性温、羊肉性大热、猪肉性微寒。
以食物的五味为中介,以五行母子相生为次第,可以判断犬肉入肝养肝,可补心,羊肉入心养心可补脾,牛肉可入脾养脾可补肺,鸡肉入肺养肺可补肾,猪肉入肾养肾可补肝。 

《黄帝内经》对体质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体形肥瘦、禀性勇怯、阴阳大小、五行属性等诸多方面对不同体质进行研究,并认为依据辨识体质制定诊疗方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掌握体质特点才能提高养生保健的准确性。五畜肉食主要给人提供蛋白质和脂肪,也是人体所需热能的重要来源,具有补益气血、填精益髓、强壮身体的作用。
狗肉是冬季温补佳品,有温补脾胃、补肾助阳、壮力气、补血脉的功效,适宜于腰膝冷痛、小便清长频数、浮肿、阳痿等肾阳虚证,或由于脾胃阳虚出现的脘腹胀满、腹部冷痛的人食用。
羊肉是使人强壮的美味,能够温补脾胃、补中益气、壮阳益肾、补血温经,其蛋白高、低脂肪、含磷脂多、胆固醇含量少,对于体瘦畏寒、腰膝酸软、产后血虚宫寒、肺结核、气管炎等体虚胃寒者尤为适宜。
牛肉是肉中骄子,中医认为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效,适宜于中气不足、气短体虚、筋骨酸软、久病贫血、面黄体瘦、头晕目眩的人食用。
鸡肉是补虚良药,可温中益气、填髓补精,适宜气虚食少、头晕、心悸、月经不调、产后乳汁不足、水肿、消渴、遗精、耳聋耳鸣的人食用,尤其适宜于老年人和体弱者食用。
猪肉是滋阴补血的佳品,能够补肾养血、滋阴润燥,适于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等症。
2、过食五畜之肉或食用不当会危害健康
饮食五味对人体五脏有养和伤的双重作用,只有饮食五味摄入适度并搭配合理,才能化生精微、补充营养,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饮食五味有所偏嗜并摄入过量,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引发疾病危害生命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倡饮食有节。
(1)狗肉
狗肉不能烤炙食用,易使人患上消渴病;与大蒜同食会损伤人体正气;吃狗肉后不要喝茶,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会生成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有害物质。身体强壮、体内热盛的人,还有患咳嗽、感冒、腹泻、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中风后遗症和大病初愈的人都不宜食用。烹调狗肉前须浸泡或腌渍,必须将肉煮熟才能吃,狗肉适合烧、炖、煮、煨、焖等长时间加热的烹调方法。
(2)羊肉
凡有发热、牙痛、口舌生疮、咳嗽、吐黄痰等上火症状的人不宜食用,肝病、高血压病、急性肠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各种皮肤病、出血类疾病者不宜食用,流行性传染病、外感病、素体有热者禁止食用,孕妇吃羊肉易滋生内热导致胎动不安。羊肉不宜与南瓜、西瓜、鲇鱼同食,易使人气滞壅满而引发疾病,吃羊肉不可加醋,容易伤心,且不宜与荞麦、豆瓣酱同食。吃羊肉后不宜马上喝茶,也不宜边吃羊肉边喝茶;忌铜器,吃涮羊肉时必须要涮透。夏秋季节气候燥热,不宜吃羊肉。
(3)牛肉
有感染性疾病、肝病、肾病的人慎食牛肉,老年人、儿童、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牛肉不宜与板栗、田螺、红糖、韭菜、白酒、猪肉同食。
(4)鸡肉
鸡肉属于发物,尤其是公鸡,凡感冒发热、内火偏旺、痰湿偏重的人,或患有肥胖症、热毒疔疮疖肿、大便秘结的人及高血压病、血脂高、胆囊炎、胆石症的人都应禁食鸡肉,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忌饮鸡汤;鸡肉忌与野鸡、甲鱼、芥末、鲤鱼、鲫鱼、兔肉、李子、虾、生葱、生蒜等一同食用,易引起中毒或导致腹泻、滋生内热等。
(5)猪肉
猪肉中胆固醇含量偏高,肥胖人群及血脂较高的人不宜多吃,湿热内盛、痰湿内蕴的人不宜食用,外感发热的病人需禁食猪肉。猪肉不宜与乌梅、甘草、鲫鱼、虾、鸽肉、田螺、杏仁、驴肉、羊肝、香菜、甲鱼、菱角、荞麦、鹌鹑肉、牛肉等食物同食;食用猪肉后不宜大量饮茶,以免影响铁质的吸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