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求实》节选:附子17个炮制种类的鉴别与临床应用

 tong0579 2018-04-14

总第262期

《中医求实》节选

第二篇    常用中药选讲

中医开门第一药----“药中之尊”

大补元阳谈附子

根据我对附子功能的认识,附子治疗疾病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附子的作用,实乃是“本草至尊,无可替代”。

附子除了在实热证的早期和阴虚证中不能单用和重用以外,其余的病症,可以说是达到了“无病不用,无方不离”的程度。

我告诉读者一个大秘密,如果一个人只要“懂得附子的炮制去毒性,真正知道附子的应用范围”,这个人基本上就能拿下80%以上,适合中医治疗的疾病!

说的夸张点儿话,只要你能“懂得附子的炮制去毒性,真正知道附子的应用范围”,哪拍仅仅会用一个附子,可以说:“你就从中医的门外跨到门里了!”

而目前在现实中,大部分中医师,特别是“学院派”的中医师,很少敢使用附子,甚至是几乎就未曾使用过。

这是中界中的一个很滑稽,很尴尬,很无奈的畸形现象,从大的责任方面说,这是中医学校的教学出了问题,从小的知识方面说,这同知不知道附子的“炮制去毒性”和“全面的应用范围”有很大关系。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现在社会上,无论多么有名的专家,多么有名的大师,无论读了多少中医书。如果他“不懂得附子的炮制去毒性,不真正知道附子的应用范围”,这八成是“伪专家”,“伪大师”,中医内行人一看便知“真伪”!

外行大众佩服你,那叫忽悠,内行中医佩服你,那才叫行家!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重要的话说三遍“只要你能“懂得附子的炮制去毒性,真正知道附子的应用范围”,“懂得附子的炮制去毒性,真正知道附子的应用范围”,“ 懂得附子的炮制去毒性,真正知道附子的应用范围”,哪怕你仅仅会一个附子,可以说你中医就入门了!

嘻!嘻!话有点夸张,但为了引起中医对附子的重视,不得不如此,“太重的钟不重敲则不鸣!”

下面就围绕着“ 懂得附子的炮制去毒性”和“真正知道附子的应用范围”详细展开了一一讲述。

第一节  附子的炮制去毒性

一 ,附子的种类:

附子经过种植户的初步炮制后,在市面上流通的种类非常繁多。不要说一般中医师,就连许多药材的销售人员都不是很清楚,除非你是多年的附子专业种植户并还懂得附子的各种炮制。

我20多年同众多的中药供货商和种植户打过交道,对附子的种类,炮制过程,饮片的质量进行过调查和对比,现在把这些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公布出来。

首先谈谈附子不同炮制种类的毒性差别。

曾有一个中医师给患者开过30克附子,患者没有先煮,服了药后,也没有出现中毒现象。该中医师,不久,又给另外一个患者,仅仅开了10克的附子,患者也没先煮,结果患者服用后,竞然中毒了,送到县医院经过三天急救措施,才脱离危险。

中医师后来在药房看见两个患者服的不同种类的附子,才知道服用30克没有中毒的附子,原来是附子种类中,毒性最小的黑附子,而10克就中毒的附子,是相对来说毒性比较大的黄附片。

由此可知,做为一位中医师不仅仅要知道中药的书面知识,你必须还要知道,中药材的不同炮制种类,以及每个种类之间的药效和毒性的差异性。否则,患者中毒了,出了医疗事故,你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等着真出了医疗事故时,你再说你开方没问题,是药房抓药人的问题,那已经没有意义了!谁让你开方的人,不了解,药房中具体药材的炮制种类和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呢!

特别是在临床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附子,不同炮制的附子,其中的毒性,差距非常大,你必须全面,真正的了解附子的不同炮制种类,才能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目前市面上附子常见种类如下:(不是太常见的暂不收录)

1生附子个子:

鲜附子洗净 烘干即成。

2生附片:鲜附子直接切片后干燥制成。

3生附片去皮:鲜附子手工削皮、切片、干燥,无胆巴、无硫磺。

4蒸附片:未浸泡胆巴,生附片直接蒸制,干燥。

5蒸附片去皮:未浸泡胆巴,生附片去皮经过蒸制,干燥。

6炒附片:未经过胆巴浸泡,以生附片为原料,高温沙烫的炮制工艺加工。

7炒附片去皮:未经过胆巴浸泡,以生附片去皮为原料,高温沙烫的炮制工艺加工。

8黑顺片:又称顺片, 黑片, 顺黑片 ,黑附子。炮制流程:鲜附子洗净,泡胆, 煮附子,这个过程和白附片差不多,将煮后浸泡好的附子捞出,不经去皮,用刀切4-5mm的厚片,将切片放入清水中浸泡2日捞起用红糖染成茶色,取出装入蒸笼连续蒸至片张上有油面为度,炭火烤干即成。因为蒸制的过程有用和不用硫磺,故而又分有硫黑顺片和无硫黑顺片两种。这几年,国家对硫磺查的比较重,加上设备上的更新,所以无硫黑顺片才因运而生。

有硫黑顺片(颜色偏黄)

无硫黑顺片(颜色偏淡)

9白附片:又称白片或者天雄片。加工过程:降鲜附子洗净去根放入胆巴水中,侵泡5日以上,然后将胆附子煮制漂水 去皮侵泡,纵切成2-3mm的薄片,浸泡脱胆,蒸制后利用日光暴晒至干即成。蒸制的过程因用不用硫磺,故而又分有硫和无硫两种。

有硫白附片(颜色偏黄)

无硫白附片

10熟附片:将鲜附子洗净,泡胆,取出煮软浸泡 剥皮 横切成片,在放入清水中浸泡,退胆,取出,蒸透,用木炭火烘至半干,在晒干即成。

11炮附片:取沙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加入干净的生附片,炒至鼓起并且微变色, 取出 ,筛去砂, 放凉。

12盐附子:经过胆巴和食盐浸泡、晒水后再浸泡,反复多次直到断面出现食盐结晶。

13淡附片:盐附子用清水漂净盐胆,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切薄片,干燥。

14刨附片:

鲜附子洗净,入胆巴中浸泡,煮至八九成熟时即放入清水中浸泡厚用刨子刨成薄片,在入清水中浸泡 捞起 放入瓷版上烘烤至自然脱落即成刨片.

15黄附片:经过浸泡胆巴、煮制、手工竹刀削皮、横切厚片、用红花、栀子等取汁浸泡,干燥。

16卦附片:经过浸泡胆巴、煮制、手工竹刀削皮、纵切两瓣、蒸熟、干燥。

17黑附子:

此种附子相对来说是所有附子疗效最差的,因为有些不良商家添加附子残渣甚至非附子之物,效果基本上就微乎其微了。

这种黑附子的外形特点是:又小又黑,辨认不清附子原形状。这种黑附子在销售时,往往有些商家会用鬼话忽悠,不懂药材鉴别的消费者:“这种黑附子毒性小,安全“。这是不良商家用“看似有道理其实完全胡扯的道理“,来欺骗消费者的。因为药材中的毒性是靠炮制来解决的,而不是靠劣质药材来降低毒性的,劣质药材中完全属于有效成份不达标,甚至还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份。

附子的毒性

附子的主要成分乌头碱既是毒性成分,而乌头碱为双酯类生物碱,毒性极强,4 毫克即致人死亡。常见症状有口舌、面部及全身麻木, 肢体颤抖, 口腔灼热、流涎、恶心、呕吐, 头昏、眼花, 心慌胸闷、烦躁不安, 呼吸困难、瞳孔散大、面色苍白、心律紊乱等, 甚至突然死亡。

所以,不同种类的附子,为了达到去毒,一定要严格掌握水煮的时间。

各种附子水煮的去毒时间:

1生附子个子,生附片,去皮生附片,是所有附子中毒性最大的。

生附子因为毒性太大,严格来说是禁止内服,仅仅外用,取其麻醉止痛的功效。

此类生附子国家是禁止作为饮片进行流通和销售的。但有些极个别的医生会从有些胆大的种植户里,直接购买。

如果确实内服,建议生附子用量为5—30克,请至少先单煎3小时以上,再加入其它药材同熬40—60分钟。

有些个别中医同行,一味追求麻感的,缩短煮药的时间,是错误的。希望善待生命!如果确实有想 “看破红尘”者,那可以出家!

2蒸附片,带皮蒸附片,炒附片,炒附片去皮,炮附片,刨附片,黄附片,用量为5—30克,请至少先单煎2小时以上,再加入其它药材同熬40—60 分钟。

我在前面提到过因为没有先煮10克就中毒的医疗事故,就是使用的黄附片,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3黑顺片,白附片,熟附片,盐附子,淡附片,用量为5—30克,请至少先单煎1.5小时,再加入其它药材同熬40—60 分钟。

读者知道了附子的种类和先煮药的时间,虽然算是过了“附子中毒”这一关,但煮药时间太长,给患者带来太大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那有没有更方便,更省时,更安全的炮制方法?

有的!必须有!

那就是孙其新老师的“蒸附子粉”的炮制方法,非常方便,非常省时,非常省力,非常安全!

本书中我的临床医案凡是标注蒸附子的皆是按这种方法炮制的,特将此方法公布于众,同时对孙其新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

蒸附子粉的炮制方法

一 中药附子的蒸制流程:

1“蒸附子粉” 炮制原料的种类选择:

无硫黑顺片是“蒸附子粉” 蒸制的首选原料,其余品种因为毒性过大或者成份流失过多,皆列为次选。

黑顺片:又称顺片, 黑片, 顺黑片, 黑附子。黑顺片原始的炮制流程,就是在种植户进行的原始炮制:鲜附子洗净,泡胆, 煮附子,这个过程和白附片差不多,将煮后浸泡好的附子捞出,不经去皮,用刀切4-5mm的厚片,将切片放入清水中浸泡2日捞起用红糖染成茶色,取出装入蒸笼连续蒸至片张上有油面为度,炭火烤干即成。蒸制的过程中,有的选择无硫磺,有的选择有硫磺,有硫磺烘炕出来的黑顺片,颜色偏黄一些。这几年,国家对硫磺查的比较重,加上设备上的更新,所以无硫黑顺片,因运而生。附注图片对比:

有硫黑顺片(颜色偏黄)

无硫黑顺片(颜色偏淡)

“蒸附子粉”的炮制原料采取的就是合格的“无硫黑顺片”。

2黑顺片的浸泡技术:

首先,将黑顺片1公斤放在22型压力锅里,放冷水500毫升拌匀,盖上锅盖闷2个半小时。每隔15分钟,即翻动一次或颠簸一下;闷半小时后,用根筷子蘸一滴浸液点在舌尖上,会感到微苦涩;闷1小时(即第二个半小时),尝后舌尖有微麻辣感;闷1个半小时后,会有明显麻辣感;闷2小时后,会有刺舌感,此时黑顺片已基本闷透,只是大个、片厚的还有硬心;闷2个半小时后,尝后会有针扎感,黑顺片已经没有硬心了,即全部泡软,可进行热压处理。

3附子热压操作技术:

用22型压力锅,放冷水1000毫升(或24型压力锅,放冷水1200毫升),然后放入箅子(水要低于箅子),铺上已闷好的黑顺片,盖上锅盖,加热至排气管冒蒸汽时,扣上限压阀。

当蒸汽稳定由限压阀处排气时,应立即调低火力,保持限压阀间歇排气和发生轻微响声。1个半小时后闭火,稍停片刻,然后打开锅盖,凉透后取出烘半干、再晒干。这样处理的制附子,入煎剂就可以免于久煎了。注意:如果限压阀不是“间歇排气”,而是“持续排气”,说明火急了,容易烧干锅。

要点提示:

①   为什么附子要加水500毫升,多放水不闷得更快吗?制附子,如同熟地瓜干,是个“慢性子”。它和水多少没关系,如用湿手巾包裹,也可以在同样时间内把它闷透,都得需要2个半小时。问题是水放多了,附子闷透后就会有剩余的浸液,其浸液越多,则有效成分流失的就越多。而1公斤黑顺片,放500毫升水,最后正好被全吸收,说明附子有效成分没有流失,这是炮制的关键。

②   ②为什么要闷2个半小时?热压处理的要求,必须把制附子闷软、没有硬心。而个大、片厚的黑顺片,闷2小时还有硬心,所以要闷2个半小时。

4蒸制后的附子保存:

将蒸制1个半小时的黑顺片,用刀切成细丝后晒干或晒干后打成玉米粒大小,即可以入药不用久煎,并可以长期保存。

经过以上炮制的“蒸附子粉”我在临床中最大用量达到180克,都不会中毒,而且药效也不会减少,最低药量我用10---30克也同样会有效果。

“蒸附子粉”很好地解决了附子的药效保全与去除毒性之间存在的矛盾。

“蒸附子粉”的炮制方法实在是太好了,孙其新老师功不可磨,而且,毫无保留的供献出来,这种大仁大爱,实乃我们中医界的楷模!

当大家掌握“蒸附子粉”的炮制方法,那么我将很高兴的恭喜大家,附子这味药,你已经掌握了一半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当大家“ 懂得附子的炮制去毒性”,剩下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在临床中应用附子了。你就不用担心附子中毒的问题。附子的危险中毒路堵死了,剩下就是安全的光明之路,只需详细地“真正知道附子的应用范围”,适合中医治疗的80%疾病就可以拿下了。

目前中医界扶阳派十分流行,以常用附子,干姜,肉桂,特别是大量使用附子并取得十分显著的疗效为特色。

有的中医同行问我:“此派基本上大多数疾病,都用附子,是不是用药有点偏颇了。”

我回答:“其实这不是用药人偏颇的问题,而是人患哪类的疾病从宏观上来说是有一定比例的。”

想我当初20来岁,在县医院实习时,曾问过带我的外科实习老师,您为什么不研发某某疑难病的治疗?

我的实习老师笑了,说:“以我们县城的资源配备达不到,而且那种病,几万个人才出一个,即使研发出来了,治疗一个病的资金投入都不够设备钱,还不如直接推荐去省城。”也就是说人类患哪种病,是有个比例数的。

这种统计比例的现象,同样也可以体现在附子的应用上。只要是阳虚证,是寒证,是痛证,基本上都要用到附子,而且随着人的生老病死,元气由盛到衰,大多数人到了四五十岁之后,都有阳虚证,自然不得不用附子。故而,是以上客观因素,决定了附子应用的比例和概率。

换句话说:“阳虚之人占的比例非常大,人的一生除了青壮年时期阳气相对来说比较旺以外,少年或少年体弱,或中老年之后,大多数时是要用到附子的。

特别是慢性病,阳虚证,气虚证,寒证,久病,老年病,用的时候更是占大多数的比例。

下面罗列出附子应用的具体病症:

附子: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没有炮制或炮制不够标准的,有毒;炮制合格的基本上是没毒的。)归人体十二经,奇经八脉。

功能:大补元阳,固阴止脱,补心养脑,散寒止痛。“为大补元阳,散寒止痛第一药”。

原理阐述:元阳,又称真阳、真火、命门之火、先天之火。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动力,对人体各脏腑的生理活动有温煦与推动作用。

元阳包含肾阳但又不仅仅限于肾阳,可以说五脏六腑之阳,上至脑髓之清阳,下至人体之肾阳,全身之阳,浑为一体,便为元阳。合则为一,分则为五脏六腑,全身无处不是元阳所到之处也。

元阳是转化元阴的基础,是元阴依存的根本,并能固阴不脱(元阴是全身阴液的根本,对机体各个脏腑器官起着滋润和濡养的作用)。

元阳是人体生命的本元,推动人体生长,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动力。全身所藏之精微,津液,血脉,皆需赖元阳的温养,推动,转化,才能发挥其滋养体内各部分器官组织和繁殖后代的作用,

人体元阳犹如天地间的太阳,万物靠其温煦而推动着生长,人体也是如此。太阳的阳光和温度不足,则大地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的万物停止生长'的缓慢运行状态。若人体元阳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也会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

大地上的江河湖海,只有通过太阳的照耀和温度的蒸发,水才能升华为水汽,进而下降为雨,滋润万物。如果没有了太阳的蒸发,一方面容易江河泛滥,一方面万物得不到雨水的滋养而干旱的失衡现象。

人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也取决于元阳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犹如江河泛滥一样。同样,元阳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犹如冬天太阳照射不足,温度不够,江河水流比夏天要变水流量小一样。

其余如脾胃消化的功能,也需要元阳的温煦,才能完成正常的腐熟水谷和运化精微的任务。如果元阳不足时,则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出现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的“完谷不化”的病症。

总之,元阳犹如太阳和适宜的温度一样,推动着人体的生长,转化,各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是人体生命活动力的源泉

而附子就是大补元阳的首选药,故而,附子的功能作用十分重要,因为元阳太重要了。

附子主治:

一 整体阳虚证:

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大便稀溏,面色晄白,舌淡胖嫩,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表现。

病机:阳虚温煦失职,则畏寒肢冷;不能固摄,则见自汗;不能温化津液,则见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大便稀溏,小便清长,或尿少;不能输布津液,水气泛溢,则见面色晄白,浮肿,舌淡胖嫩,苔白滑;推动无力,则脉沉迟无力;阳气亏虚,则见神疲,乏力,气短等症。

二 五脏阳虚证:

1心阳虚证: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

2脾阳虚证:

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肠鸣腹痛,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加剧。

3肾阳虚证:

腰背酸痛,遗精,阳痿,多尿或不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舌质淡胖,有齿痕。

二  寒证: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寒证有外寒和内寒之分。

1外寒:寒邪由外侵入机体而致病,又有伤寒,寒痹和中寒之细分。

①伤寒:外感寒邪,客于肌表,阳气运行不畅,腠理闭阻,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身痛、苔白、脉浮紧。风寒咳逆邪气,是寒邪之逆于上焦也。治宜辛温解表。佐以麻、辛之雄,此乃“温阳驱表”的补阳散寒法也。

②寒痹:寒邪伤络或筋骨、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四肢拘急,屈伸不利,拘挛膝痛,得热痛减,遇寒加剧,不能行步,是寒邪着于下焦筋骨也。治宜温经散寒。

③中寒:寒邪直接伤里,腹痛腹泻、肠鸣、呕吐清水,或战栗身凉,四肢冷,脉伏,治宜温中散寒。佐以姜、桂之热,此乃“温阳速生”的救阳法也。

2内寒;:阳气虚弱后各脏腑功能低下,衰退出现阳虚里证,畏寒肢冷,气短、唇青、腹胀便溏。纳差,腰脊冷痛,小便频数,男子阳痿,女子带下清稀。坚积聚血瘕,是寒气凝结,血滞于中也。

三 阳虚寒盛证:阳气亏虚,寒邪显盛的证型,就是前两条的混合证型。

四 亡阳欲脱证:大汗淋漓或冷汗淋漓、汗出如珠,面色苍白,畏寒蜷卧,四肢厥冷,精神萎靡,神情淡漠,肌肤不温,手足厥冷,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渴喜热饮,舌淡苔白或润,脉微细欲绝,或浮数而空。

病机:亡阳欲脱证一般是在阳气由虚而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但亦可因阴寒之邪极盛而致阳气暴伤,或因大汗、失精、大失血等阴血消亡而阳随阴脱,或因剧毒刺激、严重外伤、瘀痰阻塞心窍等而使阳气暴脱。

亡阳证较亡阴证在危急程度上更进一步,危在旦夕,急当救治。

元阳不能独存,必须依据元阴而有,故而大汗、大泻必失元阳,故大补元阳的附子为首选。大喘,体虚中风卒倒等症,亦必仗此大气大力之品,方可挽回,

治一切阴寒证:

1阴毒证:症见面目发青﹑四肢厥冷﹑咽喉疼痛﹐以及身痛﹑身重﹑背强﹑短气呕逆等。又背疽﹑脑疽﹑瘰疬﹑鹤膝风等之不红﹑不热﹑不痛﹑不肿者﹐亦称'阴毒'。

王好古创阴毒六歌,阐释阴毒症状及治疗:'阴毒伤寒身体重,背强眼痛不堪任。小腹痛极口青黑,毒气冲心转不禁。四肢逆冷惟思吐,咽喉不利脉沉细。若能速灸脐轮下,六日看过见喜深。

2寒疝:一种由脾胃虚寒,或产后血虚,复感风寒外邪,或坐卧湿地,或寒月涉水,或冒雨雪,或卧坐砖石,或风冷处使行房事,结聚於腹中而致的急性腹痛病症。症见:脐周绞痛、冷汗、手足厥冷、脉沉紧;甚则全身发冷恶寒、不欲食,四肢冷木;阴囊冷痛肿硬如石、痛引睾丸、阴茎不举、喜暖畏寒、遇寒即发、形寒肢冷等。

3中风:别名:脑卒中,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病。由于这个病来势较快,病势险恶,变化多端,犹如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多变”,所以,古代医学家把这类病称为“中风”,有些医生也称此病为“卒中”。也是说这种病的发生较突然的意思。其中的“卒”即突然的意思,“中”则为得中,脑血管突然得了病,所以有些医生把这类病称为“卒中”。另外,这种病由于它的发生是脑血管意外地出了毛病,因此,又叫脑血管意外。

4痰厥:指因痰盛气闭而引起四肢厥冷,甚至昏厥的病症。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经常动不动就猛烈咳嗽一番,导致有时意识短暂丧失,甚至发生晕厥跌倒的现象。按中医理论来说,这是痰气上逆所致,故称之为“痰厥”。

5气厥(阳虚型):本病多因元阳衰竭强烈加上精神刺激使气暴逆于上,而致碎然仆倒,不省人事。为常见急症之一。阳虚型:阳气虚卒倒者,多全身无力,面色清白,全身微冷,脉微弱。或眩晕昏仆,面色淡白、汗出肢冷,气息微弱,脉沉微等,类于低血压或低血糖的昏厥。

6柔痓:证见身热汗出,颈项强急,头摇口噤,手足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脉沉迟。

7癫痫:癫痫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患病率仅次于脑卒中。

根据临床发作类型分为:

(1)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突然意识丧失,继之先强直后阵挛性痉挛,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伤,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续数十秒或数分钟后痉挛发作自然停止,进入昏睡状态,醒后有短时间的头昏,烦躁,疲乏,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若发作持续不断,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者称大发作持续状态,常危及生命。

(2)失神发作(小发作):突发性精神活动中断,意识丧失,可伴肌阵挛或自动症,一次发作数秒至十余秒,脑电图出现3次/秒棘慢或尖慢波综合。

(3)单纯部分性发作:某一局部或一侧肢体的强直,阵挛性发作,或感觉异常发作,历时短暂,意识清楚,若发作范围沿运动区扩及其他肢体或全身时可伴意识丧失,发作后患肢可有暂时性瘫痪。

(4)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精神感觉性,精神运动性及混合性发作,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明显的思维,知觉,情感和精神运动障碍,可有神游症,夜游症等自动症表现,有时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可发生伤人,自伤等暴力行为。

(5)植物神经性发作(间脑性):可有头痛型,腹痛型,肢痛型,晕厥型或心血管性发作。

(6)无明确病因者为原发性癫痫,继发于颅内肿瘤,外伤,感染,寄生虫病,脑血管病,全身代谢病等引起者为继发性癫痫。

8慢惊风:慢惊风多出现于久病中虚,或大病之后,以抽风、形瘦、腹泻等为主要证候。亦多见于3周岁以内的小儿。慢惊风来势缓慢,以反复抽搐为特征,基本上没有发热,或仅有低热。以下三种证型,皆适合附子治疗。

1.土虚木亢症状:神疲面黄,嗜睡露睛,四肢不温,阵阵抽搐,大便清稀,舌质淡,苔白,脉沉弱。证候分析:久泻脾阳不振,则神疲面黄,大便清稀。阳虚则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弱。土虚木旺,则阵阵抽搐。脾虚则嗜睡露睛。  

2. 脾肾阳衰症状:面色(白光)白,因门低陷,神萎昏睡,口鼻气凉,额汗涔涔,抚之不温,四肢厥冷,手足蠕蠕震颤,大便清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证候分析:肾阳衰微,阳气不运,故面(白光)神萎,口鼻气凉,四肢厥冷,额汗涔涔。脾土衰败,肝木侮之,虚风内动,故手足蠕动瘛.脾阳虚而寒湿内盛,则大便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均为脾肾阳衰之象。 

3.气血两虚症状:肢体困惫,精神疲乏,身热起伏,语声低怯,面黄多汗,时时下利,手足搐搦,舌淡嫩,苔薄,脉沉细。证候分析:肌肉筋脉及关节的正常活动,需气血儒养,病久气血虚亏,出现肢体困惫,精神软弱,语声低怯,面黄多汗。气血已虚,加上时时下利,又伤津液,津血同源,血不养筋,故搐溺不已。舌淡嫩,脉沉细,为气血两虚之象。

9风寒湿痹:风寒湿痹。关节酸痛或部分肌肉酸重麻木,迁延日久可致肢体拘急,甚则关节肿大。又可分为以下三型:

(1).行痹

肢体关节走窜疼痛,痛无定处,有时兼有寒热,舌苔黄腻、脉浮。

(2).痛痹

遍身或局部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得热稍缓,遇冷则剧,苔白脉弦紧。

(3).着痹

关节酸痛、肌肤麻木、痛有定处,阴雨风冷每可使其发作,苔白腻,脉濡缓。

10 头风:头风有正头风、偏头风之分,痛在头之当中者,为正头风;痛在左半部或右半部者为偏头风。此病有时隐隐作痛,时痛时好,有时畏风畏寒,风寒起,痛不可忍。

11肾厥头痛:头顶痛不可忍,四肢厥冷,胸脘痞闷,多痰,脉弦等。

12暴泻: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胃肠炎,多在夏秋季突然发病,并多有误食不洁食物的病史,有呈暴发性流行的特点,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每天3~5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夹未消化食物,一般无粘液脓血。可伴有腹部绞痛、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上腹,呈阵发性钝痛或绞痛。伴发热、头痛、周身不适、四肢无力等全身症状。大便常规检查及粪便培养,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异常,病人以恶心、呕吐为表现者称急性胃炎;以腹痛、腹泻为表现者常称为急性肠炎;临床上往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同时并见,故亦称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

13脱阳:①指阳气耗伤太过,以致神气不藏而出现幻觉、幻视、神志异常、或大汗淋漓、手足逆冷、踡卧神疲等症状。《难经二十难》:脱阳者见鬼②还有一种‘脱阳’,其病是房事时精液流泄不止,立刻致死,西医认为这种病是心脏麻痹,往往不及急救,在送医途中就死去。中医遇到此病,用独参汤急救,所谓独参汤,就是用大量人参一味,煎汤送服。可是临时煎汤,时间上可能来不及。为急救计,立刻用人参粉末五公分,附子粉二公分,温开水送服,亦有救回生命的可能。

14久痢:痢疾日久不愈,又称'迁延痢'。临床表现为大便常带粘液血液,排便时腹部隐痛,排出无力,甚或脱肛,食欲减退,形体消瘦等。本病可见于慢性结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溃疡性肠结核、慢性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等疾患。

15寒疟:因寒气内伏,再感风邪而诱发的一种疟疾。临床表现有寒多热少,日发一次,或间日发作,发时头痛,无汗或微汗,胸闷纳呆,泛恶,苔厚腻者,脉弦紧有力等。

16反胃:反胃是指食后脘腹闷胀、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17久漏:又名久漏疮,指肛漏日久不瘥,脓水清稀,不能收口者。

18冷疮:疮疡之一种,“凡身体发疮,皆是风热所为,然血虚者,亦伤於邪,若重触风寒,则冷气入於疮,令血涩不行,其疮则顽,令不知痛痒,亦经久难差,名为冷疮。”多因气血素虚,加感风寒之邪,而伤肌肤所成。证见其疮成多顽滞而不知寒热,不知痛痒,形色多现寒象,破溃则甚难敛愈。

19癌症肿瘤。

20急救:

对于危重病的阳气欲脱,四肢逆冷,脉象衰微者的病症,附子能大补元阳,服之有起死之殊功。”附子能使自下而上而脉生,周行通达而厥愈。

现代药理作用

(l)强心

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由此可见,去甲乌药碱对离体和在体心脏,正常和衰竭心脏,均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

(2)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

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附子对血压的影响既有升压又有降压作用。

(3)抗休克

心肾阳衰证所见的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与现代医学的休克相似。所以附子回阳救这之功效主要是以强心抗休克作用为基础。附子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性体克、心原性休克及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性休克等均能提高平均动脉压,延长其存活时间及存活百分率。对内毒素休克大能明显改善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对缺氧性、血栓闭塞性休克等亦有明显保护作用亦有强心升压作用。

附子的抗休克作用,与其强心,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以及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作用有关。

(4)抗心律失常

附子有显著的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有明显防治作用,能改善房室传导,加快心率,恢复窦性心律。对窦房结功能低下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使窦房结与房室结功能趋于正常,S-T段及T波恢复正常。

另外,附子对室颤有预防作用。附子对心律失常,尤以作用最为明显。附子如果炮制不当,可导致心律失常,应引起注意。

(5)对心肌保护作用

附子对心肌缺血,对心电图S-T段升高有抑制作用。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附子抗心肌缺血作用可能与增加心肌血氧供应有关,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6)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

附子具有强心、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等作用,对心、脑有保护作用。

(7)抗炎、镇痛

附子煎剂对急性炎症,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

(8)阴虚、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影响

附子能减少阳虚证型的病症程度,使之趋于正常。而对

阴虚证有进一步恶化的作用。

(9)附子能使虚寒证型趋向于平衡状态,这阐明了附子的助阳机理。

(9)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附子煎剂能抑制损伤性胃溃疡的形成。

2.其他药理作用  

局麻附子能刺激局部皮肤,使皮肤黏膜的感觉神经末梢呈兴奋现象,产生瘙痒与灼热感。继之麻醉,丧失知觉。

除上述作用外,附子还有增强免疫、抗血栓形成、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延缓衰老等作用。

综上所述,附子回阳救逆,补阳助火功效主要与其强心、抗心律失常、抗休克、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增强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抗寒冷等作用相关;逐风寒湿邪又与抗炎,镇痛、抗寒冷、提高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等作用相关。现代药理学证实。附片具有抗炎镇痛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在类风湿病症中属肝肾、脾肾阳虚者均用附片。

附子的禁忌证:

1实热证:邪热亢盛,内外俱实的病证。因患者平时身体壮实或温热邪入侵,里热炽盛,或痰瘀,宿食阻滞所致。证见壮热烦躁,面红目赤,渴喜冷饮,胸痛痰黄、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数、滑实等。治宜清热泻火,选用白虎汤、调胃承气汤、小陷胸汤、防风通圣散等方。

在实热证初期时,禁止单用或重用附子,以免“火上浇油”,助邪生热,但实热证拖延时间过久,元阳受损,可以酌情加入附子,但要注意和清热药的搭配以及比例。掌握好“清热不伤阳,扶阳不助热”的平衡。

2阴虚证:临床表现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或骨蒸痨热,颧红盗汗,大便干燥,尿少色黄,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在阴虚证中,附子只能少用而且必须配伍大量的滋阴清热药方可。如“医圣”张仲景用附子杂于苓、芍、甘草中,杂于地黄、泽泻中,此乃“阴阳互生”的补虚法也。

3孕妇:一般情况下,孕妇禁用或慎用,特殊病情需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酌情使用。

附子在人体三种状态下的作用反应:

1附子在正常人体状态的作用反应:蒸附子在汤剂中,即使一次服用120克,也不会中毒,也不会产生太热的现象。

2对证的状态下:不但不会有不良反应,而且所治疗的病症能够大大缓解和痊愈。

3反证的状态下:如果在实热证和阴虚证中,单用或重用附子,往往会使热象增加。

“蒸附子粉”的用量:

周忠海常用剂量:30----90克。

小量:10----30克,适用于一般病症,中量:30----60克,适用于中等程度的病症,大量60-----90克适用于严重程度的病症,超大量90以上,适用于急救或强直性脊柱炎等。

注意事项:

传统认为,附子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周忠海在临床上验证,“蒸附子粉”同姜半夏是可以配用的,目前服用的患者,数以千计,未发现一例患者中毒。)

附子补阳为第一,但其热性却不及干姜,故而温热病中后期或热证夹有阳虚体质者也可以应用,只要掌握好寒热药的比例。

孕妇一般禁服或慎服,当孕妇有特殊病情需要时,必须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来决定使用与否。

生附子有麻醉作用,外用能祛风湿和止痛,生附子绝不可内服。

为了让大家确信附子中毒与炮制有关,而与剂量大小无关,特选相关资料如下。

根据李春桃研究:附片的《药典》规定剂量为3-15 g,以作为法定的安全使用范围。然而在临床上,只要炮制去毒,附子的剂量可以显著超过药典标准,一般剂量在30-350 g,最高达到700 g,而且大剂量附片,只要炮制合格,在难治性疼痛性疾病治疗中疗效明显。

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1:患者,女,48岁,主诉乏力,肌肉疼痛,四肢麻木,晨僵,查手指关节有变形,自觉疼痛,行走困难。2005年5月初诊,查类风湿因子(RF)阳性,舌淡脉弱,诊断为RA。附片剂量在60—120 g之间,每周或间周复诊。4个月后,疼痛减轻,行走恢复正常。未出现中毒现象。

病例2:患者。男,70岁。2003年3月确诊为肺心病。前期附片剂量为700 g,3个月后剂量为500 g,症状控制并保持稳定。未见中毒现象。

病例3:患者,女,44岁,2006年11月起门诊治疗。自觉头痛。右面部麻痹感,轻微浮肿,四肢麻木疼痛,手指肿痛。CT检查提示:颈椎3~4、5~6椎间盘突出。RF、抗O、血沉正常;舌边齿痕深,舌淡,脉微。诊断为气血虚弱,寒湿阻滞伴瘀血。附片剂量以30~60~100,120,200 g递加。1日l剂,每周复诊。两个月后,面部感觉好转,浮肿基本消失,头痛减轻。后附片剂量减至60 g,维持。半年后,手指及腿部麻木疼痛感减轻,继续治疗中,未见中毒症状。

以上病例证明:大剂量的附片在重症治疗中,只要炮制合格,不但不会中毒,反而对减轻疼痛效果明显。而且患者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也未发现其他中毒反应情况。

附子的应用范围和适合病症,在临床中实大太广泛了!

根据近代真正领悟仲景思想奥秘的医家医案记载,附子的使用率达到80%以上。卢崇汉教授,临床附子使用率几乎为100%,卢教授还说:“如果能够很灵活圆通的解决四逆法、桂枝法的运用,可以说你一生在临床上遇到的问题,你能够解决九成以上”。

周忠海的《中医求实》就要出版了,全书二十三万字。《中医求实》分四篇:第一篇是:临床医案选录;第二篇是:临床验方公布;第三篇是:医案注释举例;第四篇是:常用中药选讲;第五篇是:中医的有效学习方法。

欢迎大家给我发信息,写短评和提完善建议,以便让这本书更加完善,一经采纳必将署入真名,收入书中。

自  序

《壮美中医》

思往史,       

时光如箭,转眼逝,多少帝王将相,只留笑谈!

杏林春暖,古今救人无数!

壮哉华夏中医!

为苍生,

百世除疾苦,

舍尔其谁?!

望天地,

白驹过隙,稍瞬无,纵然富贵荣华,与世何益?

理法方药,人类治病瑰宝!

美哉炎黄针药!

为人类,

千秋传大业,

非你莫属!

正是:

人间如相非如相,

万古风流在济人!

中医是是中国人民发明和创造的一种实用临床治疗学。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在几千年的中外历史中,有亿亿万万的中国人和亚洲人,依靠它恢复了健康或减轻了病痛。这是中国对世界人民贡献的一笔巨大财富。

如实地说,中医不可能治愈所有的疾病,但是适合中医治疗范围的疾病,其效果非常迅速,其方法非常简单,其费用非常廉价!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某中医学院请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中医临床大家来讲座,这位中医大家说:“其实,我这一辈子掌握的中医要领,三天就可以讲完”,听者无不面面相觑,一头雾水。

中医的“真正过来人”听了,这位临床大家的话,必会心一笑。因为他们知道这位中医大家讲的中医历程是真实的切身体会和没有“粉饰”的大实话。

中医临床技术的实际要领,求实的说并没有那么繁琐和复杂,甚至十分简单。但是如果没有真正的具有临床经验的老师,告诉你这些要领,你一辈子也不可能掌握和领悟。无论读再多的书,还是仅仅停留在中医的表面和理论上的夸夸其谈。

中医技术本身并不难,悲催的是,人心复杂加上每个人领悟不同,导致中医出现了:或不得其要,或故弄玄虚,或牵强附会,或空谈理论,或标新立异,或西医死搬,或江湖习气,或搞门派斗争,或自私隐秘等等丑态百出的现象。

如此以来,就搞得整个中医界,外行人不知道的,说的好听是“万象纷呈,百家争鸣“,中医界是一派繁荣昌盛;内行人知道的,说的不好听,那就是”乌烟瘴气,迷人眼目”,中医早已是岌岌可危,更让后学者“望洋兴叹”而不得其要领。

此乃世聪劣智者,为私利虚名,而将“中医大道的至简至实”之法,变成“中医离道的至繁至乱”之术,此非继道,实乃乱道亦。

释迦牟尼佛预言:佛子(不遵佛训,不守佛戒而又披袈裟或妄称学佛者)自破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国民党亡于国民党自身不仁不公不正也。

同理,中医若亡,必亡于中医人自己,若是中医能够做到“不乱不虚不空”力求“至简至实至效”,中医想不兴都难,西医只有反过来学习的份,又如何会来压制中医呢?!

中医原本是“治病寻本,见症溯源,以简驭繁”之道!得其要者,数言而尽知,不知其精者,万卷而难述。

古今仁智贤者唯恐世人不会中医,每每 “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化理为验”,一一剖析,详述于众。

今余虽不才,但二十多年,略有所得,不忍私秘,愿公之于众,供有缘者医门一助。

故而我集结这本《中医求实》帮助有缘者,让有志学习中医者,少走弯路,尽量避免误区,让其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中医要领。

《中医求实》计划分四篇:第一篇是:临床医案选录;第二篇是:临床验方公布;第三篇是:医案注释举例;第四篇是:常用中药选讲;第五篇是:中医的有效学习方法。

周忠海

2018年4月11日星期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