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淹大梁魏国亡 安陵守土似忠良

 百科知识博览 2018-04-14

一、水淹大梁魏国亡

前225年,秦将王贲率军围攻魏都大梁,引汴河河水灌之,三月后,城垣倒坍,魏王魏假投降,但被秦军杀死,魏国灭亡。

其实,王贲原是灭楚大军的一部分,在制定灭楚计划时,秦军内部出现分歧,以李信为代表的少壮派主张轻兵快进,努力寻求与楚军主力决战,速战速决;而以王翦为代表的保守派主张重兵推进,重点是控制局面,稳扎稳打。最后,秦王嬴政听从了李信的意见,分兵两路,由李信负责灭楚行动,让王贲负责灭魏行动。

从前247年到前238年,秦军攻占了魏国大部分领土(详见《实现热血丹心赴国难 销骨铄金葬青山》),魏国国都大梁早就已然是座孤城;而其他诸侯也不会前来救援:韩、赵、燕已经相继被灭,赵、燕两国的残余势力分别龟缩在代地和辽东,自顾不暇;楚国也苦苦应对秦国大军的逼迫;齐国一直奉行中立政策,享受太平日子,更不会插手此事。所以,魏国被灭是水到渠成的结局。

在此之前,智、魏、韩围攻赵氏的晋阳城之战就是采用引水灌城的攻城方式。采用此方式攻城,要具备一定的地理条件:一是周边有较大水源;二是被攻击对象的地势比水源低。大梁就是今天开封一带,汴河究竟指的是哪条河,说法很多,历史上,黄河、淮河以及它们的支流多次改道,早已面目全非。根据历史地图集见图,大梁城附近有大沟和梁沟两条人工河,王贲估计就是从这些人工河或着它们连接的天然河流引水灌城。

在和平时期,人们可以利用这样的地势优点进行农业灌溉,魏国也确实如此做了,大梁城周边遍布水网,既有利于航运,又促进农业发展。但是,事情总有两面,在城防战中,它的劣势就显现出来,并被对手利用,结果就出现水淹大梁的局面。

那么,这种城市布局就一定是错误的吗?不能这样看,首先是因为秦军已经占领了魏国的大部分领土,完成对魏国都城大梁的包围,之后,才有能力从容地完成如此大的工程,实现水淹大梁城的目的。

在一个疆域广阔、实力雄厚的大帝国中,大梁城这样的建都方案就是科学的、可行的。因为,对于这样的大帝国,其国都的防御能力不需要太强,甚至可以取消国都的城防,因为帝国的防御力量都在边境或交通要道上,这实际上就等于把整个帝国看做为一个大都城:在边界或交通要道等重要位置建立战略要塞,这些要塞就是城防工程。敌人若长驱直入攻取国都,就会陷入重重包围之中。

当然,在国家强盛的时候,这种建都思路是非常先进的,比如:魏国早期很强大,大梁城经济繁荣,而防御弱点无人重视。而当其衰弱之后,其优势就变为劣势了。

二、安陵守土似忠良

魏国灭亡后,秦王嬴政希望感谢安陵君(魏国的属国安陵国的国君,详见《对信陵君与缩高事件的深入分析》),就用十倍于安陵国的土地(大约五百里)与安陵君交换,可安陵君却表示拒绝,安陵君的理由是:安陵国是魏国前代国君所册封的,我愿意终身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有些不高兴,于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接着就发生了著名的典故《唐雎不辱使命》,我们就把这段典故概括如下:

秦王向唐雎表明自己不高兴的原因是:秦王认为安陵君是忠厚长者,出于尊敬才给安陵君十倍于安陵国的土地,可是安陵君居然不给面子,秦王认为安陵君看不起自己。

那唐雎是怎么应对的呢?唐雎说:安陵国是祖上传下来的,别说五百里,就是一千里的土地也不换。

秦王一听更加气氛,就与唐雎争论起来,秦王的意思大概就是你最好别惹我发怒,否则将伏尸百万、血流成河;而唐雎居然手握宝剑答复道:你也别惹我,信不信我现在就弄死你!更加不可思议的是秦王还给唐雎跪下了,并向他道歉。当然,安陵国最终也保住了。

这一典故选自《战国策·魏策四》,很多人认为战国策记载的内容虚构成分太多,可信度很低,本文倒不敢对《战国策》全盘否定,但至少对此条记录表示很大异议,试想:安陵君让唐雎见秦王一定是为了消除误会,进而缓解矛盾的,如果不是为了缓解矛盾,那置之不理就可以了!可是,从双方交流的内容看,唐雎丝毫没有这个意思,言语难听,口气更冲!更加违背常理的是秦王竟然屈服了!当初秦王生安陵君的气,就是因为安陵君没给自己面子,可唐雎一来,不仅原来的面子没有找回来,丢人更甚!又是下跪,又事求饶,而唐雎和安陵君最后也都安然无恙,皆大欢喜。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的逻辑和思维程序将被彻底颠覆了!

其实,真相在《对信陵君与缩高事件的深入分析》一文中已经说明,就是安陵君以及安陵国的臣民很早就投靠了秦国阵营。在秦国兼并六国的进程中,六国贵族阶层主动投降秦国的很少,这主要还是因为秦国与六国的政治体制存在本质差别,即便六国贵族主动投降秦国,他们肯定也要失去大部分的政治权力和高贵身份,所以六国诸侯的达官显贵们一时还是难以接受。

不过,肯定也有顺应形势的人,安陵君就是这样的人。秦王嬴政对于安陵君这样的稀有人物自然是另眼看待,所以,秦王才以国家的名义给予安陵君丰厚的回报。

安陵君拒绝秦王的厚爱,那是他的聪明,毕竟通过背叛血亲而获取巨额利益是要受人唾骂的。而且,此时秦国以军功地主做为国家支柱,这些在沙场上以命相博的军头们,看到安陵君这样应该“被革命”的对象还能占有如此大的资源,内心会很不平衡,如果这样积怨过多,必将给安陵君带来祸患。所以,如果安陵君没有掌控巨额财富的硬实力,那推辞掉最好。

安陵君能够很早认清形势,放平心态,一心投靠秦国,这是无可厚非的,也可以说是他的远见。可是,后人为了贬秦的政治目的,不惜牵强附会一些互相矛盾而幼稚可笑的言语和行为,那就有些自作聪明了,因为,千万不要低估人们想要探究真相的强烈欲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