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7.4急降到6.8!《北京女子图鉴》是不是对北漂女性有什么误解?

 小天使_ag 2018-04-14
2018-04-13 11:42:36

说这部大热剧的坏话,一定会被很多女性朋友打脸,但不说,心里过不去。

它可以说是近年来,极少数切中了当下中国女性职场与生存现实的国产剧——

《北京女子图鉴》。

火,是真火。首播播放量就高达1.1亿,你的朋友圈,可能已经被这部剧占据。

爆款相,是真有。改编自《东京女子图鉴》,聚焦的,都是北京、女性、职场这些最勾人的话题,未播出就被认为具备年度话题剧爆款品相,这部火了,下一部《上海女子图鉴》也等着上线。

共鸣,是真共鸣。一个小地方出来的女子为了改变命运,到“北上广”奋力打拼,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男人、饭局,也会有男性领导,让她半夜去他房间送烟。

反正,总有个情节足够让你对号入座。

看来,国产现实剧、女性剧,终于要出头,连日剧原版,都要被我们秒杀了?

一开场,确实像要翻身。开播第二天豆瓣评分7.4,说网友一看到国产改编剧就打低分的 ,别冤枉我们的网民。

但,三天下来,豆瓣评分火速降到了6.8。

这都能扑街?难道又有好剧被黑了?我的答案是:没有,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

一堆问题,归根结底一句话:

北漂不是这样的,北京不是这样的,中国女性的奋斗人生,更不是剧中的靠男人开挂史。

不吹不黑,这部女子图鉴是真的打中了女人们的软肋

没有错,《北京女子图鉴》就是冲着爆款和打脸来的。

它打脸的,当然是那些不知现实为何物,每天沉浸在发糖中不能自拔的国产剧们,这些国产剧以为,这就是观众想要的全部。

《北京女子图鉴》却告诉它们,这才是都市爆款剧现在的样子:观众能从这部剧中,找到自己。

女主陈可,一个来自成都的女大学生,24岁,有姿色,上过大学,但一开场,也只能躲在北京的地下室里啃玉米。

啃完玉米,就能遇到霸道总裁,人生就开挂?并没有。经历了求职被拒、入职被欺负、处处碰壁的人生风雨之后,女主学会了应付这个复杂的世界,变成了职场“戏精”。

这当然令人想起母剧《东京女子图鉴》。

《东京女子图鉴》到底讲了什么呢?好像说不清楚,它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一个小女子在大城市生活的人生万象。从从职场斗争到婚姻危机、从阶级壁垒到女性独立。最重要的是,这面镜子最终折射出观剧者自己的人生。

看上去,《北京女子图鉴》也是这面镜子。

它照出了女人现实的人生。不是拿着微薄工资穿着每季时尚爆款,而是地铁口十块钱一把的鲜花,马路边摊煎饼的大妈。

是坐上北京的双层公交车,要坐二层视野才更好。

还是第一次吃昂贵的自助餐,饱到要吃消食片。

也是女生对奢侈品包的执念,没钱买正品买高仿。

它还照出了北京的饭局文化。

一个完美的北京中国式饭局,设局人、局精、局托儿、陪客、花瓶一个都不能少。

最后一个走并送走所有宾客的吴总是设局人,负责控场,让所有人交换联系方式,负责插科打诨,也负责打扫战场。对于故意洒酒、吃旁边HR女豆腐的油腻中年男,他半开玩笑的提醒说:姚哥,喝不完别洒酒啊。一句话,话里有话。

也有才女故作谦逊:新概念三等奖,人家一等奖的早出书了。旁边做海贸的老板顺势来了一句:才女,才女就得出书,我让我们船上三百人每人买一本。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一艘三百人的船。

而初次参加这种饭局的陈可和另外一个女孩儿,自然就是饭局中必不可少的“花瓶”。花瓶未必龌龊,更多是一种社交需要,大佬招呼舞蹈学院毕业生即兴舞一曲,那女孩从容起身,腾腾就翻个跟头。

剧组拍这场戏的时候,应该还没冯小刚夜宴风波。这就是北京饭局最平常的一幕而已。

这面镜子,还照出了职场文化。

女经理请下属吃饭,陈可不识趣地问为什么不叫男经理。女经理含笑点她一下:干脆一起去和男经理加班吧!

如果不是女领导金主亲戚下课,也许女主就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这就是职场。

镜子里,甚至还照出了都市男女文化。

带陈可参加饭局的老板是陈龙演的,举止绅士,外形优雅,临别时她看到陈龙往身上喷白酒不明白,陈龙却坦然地回答她:老婆管得紧,这样才能避免被盘问。

一句话,既道出了缘由,又礼貌地让女孩打住心中刚刚燃起的火苗。

另一个让许多女性共鸣的细节是:总经理带陈可一起出差,半夜打电话说自己有一包烟忘在她背包里了,让她送过来。

等到女主想明白,赶紧给前台打了个电话,自己掏钱买了包烟,让前台送到总经理房间。

虽然陈可还是因此失去了升职机会,但总比和上司起冲突一巴掌呼到上司脸上好多了。

这应该也是一个面临突发职场性骚扰的女孩,在保住工作的前提下,所能想到最好的对策了。

《北京女子图鉴》里的女主,从前台做到管理,从青涩到娴熟,她这碗鸡汤,当然是对准了女性群体的观剧需求,女性共鸣,本来就是剧集最大的杀手锏。

那我为什么却不喜欢这种现实的共鸣?

但我为什么很不喜欢《北京女子图鉴》的“现实”?

因为这只是部分的现实。

从某种意义上说,《北京女子图鉴》里的所有情节,都是现实生活里有可能发生的。但当编剧把所有这些情节放到陈可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就非定不对劲了。为什么呢?

一个女孩子在北京无依无靠,赤手空拳打天下,怎么突围而出呢?

剧中给出的攻略是:“换一个男朋友换一份工作”。

才出6集,陈可就辗转经历6个男人:初恋男友,屌丝同学,已婚老板,中层小开,色高管,富家公子。

在“工作 ”期间,因为和上司产生了感情,女主从组员提升到了小组长。色高管试图潜规则她未果,却又间接促使她跳槽,获得知名互联网公司销售项目经理的工作。

她因为打美容针过敏耽误了工作,她去哭一哭,合作方富二代马上放弃谈好的合作,跟她签了单。

高,实在是高。

剧集的确包括了交友文化、职场文化、厕所文化、饭桌文化、婚姻观、价值观、人生规划等等,对女性观众来说简直就是一部超实用的城市生存攻略习题集。

但诡异的是,当你做完这份习题集之后,考官却告诉你,考试要过关,还是要靠作弊,那之前辛辛苦苦做题到底是在干什么?

前六集女主一共换了三份工作,每份工作都或多或少是靠身边的男人获得的。

这样凭借盛世美颜一路开挂的女子,现实中当然有,但并不代表在北上广打拼的女性。

但我更不喜欢的是,是剧中描述的北京。

《北京女子图鉴》里,确实有很多剧情足够引起北漂女性的共鸣:初到北京,一再降低自己的薪水,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跟人合租住地下室,穷到蹲在路边啃一根煮玉米。

但这样的北京,真的是现实种的北京吗?

第一集结尾,女主就差点被同学强奸。

上司男友要求同居,被女主拒绝了。过了没两集,老板又在出差时让她半夜去酒店房间送烟。男性给了她工作,也同时带给她很多危险。

好不容易遇到了在北京有四套房子的互联网高管顾映真。女主问顾老板如何才能像她一样有钱,得到的回答是:我离了两次婚,都是对方的责任,拿了不少赔偿金。

这就是剧中北漂女子遭遇的北京:连一天好日子都没过过,一直小心翼翼地生存,所有的交友都是利用与被利用,所有的职场都充满潜规则,所有的男人都充满危险,城市不是女性的依靠,而似乎随时要将女性吞噬。

于是女性为了挣扎求存,只有辗转于一个又一个男人,心甘情愿去饭局上当花瓶。

这样一套城市生存攻略,当然可以击中当下99%的女性观众,击中痛点,产生共鸣。但在我看来,整部剧一直都信一件事——达尔文法则。

而这样的女子逆袭的人生,在我看来,一点都不美好。

“太现实”的女性剧比烂剧更可怕:别让人以为这就是真正的北漂!

我能理解剧集为什么要这么拍。

女性已逐渐成为市场核心驱动力,掌握女性的点击就意味着占据了市场话语权、消费力。而当玛丽苏渐渐被部分女性观众厌弃,布局女性现实剧,持续吸引女性群体眼球,当然是女性剧新的杀手锏。

但当剧中陈可每一次的成长都是靠男人上位的,这种现实剧其实成了另一种隐藏的玛丽苏。

当然你可能会说,现实就是这样的啊,凭什么不能这么样拍呢?

没有错,就像前文说到的,剧中的每一处情节,都可能真的发生过,但真的发生过,不代表剧集就该向现实低头。

《东京女子图鉴》中女主的点题台词是:“我不知道,因为我永远会有新的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会永远一边劝着自己适可而止,一边一步一步地去探索去追寻。”

在东京独身女子绫从20岁到40岁的恋爱及生活心境的变化中,我们也能看到暗黑的现实,但至少在那部日剧中,女主成长道路的每一步,都是自己走出来的,而不是挥挥手就有六个大帅比排着队来帮她开挂。

说到底,《东京女子图鉴》虽然不完美,但至少肯定了女性的独立价值、奋斗与野心。而《北京女子图鉴》其实是套着女性独立自强外衣的《我的前半生》,陈可,也不过是另一个靠男人和闺蜜拯救的罗子君。

这件事,其实比那些存粹的玛丽苏神剧还要可怕。看那些玛丽苏神剧的时候,观众至少知道,这不过是编剧给我们造的美梦而已,做做梦就好。

可是看《北京女子图鉴》,你却可能把这个故事当真。

可是《北京女子图鉴》真的就是现实吗?

在我看来,这是国产剧镜头下的另一个现实。

它们和现实,都很像。

优点是真的现实。

缺点是,把现实活得太现实。

剧集热火朝天地谈起女性生存、职场的问题,飙出足以打动女性观众的金句,比如——

“你得赶紧让自己优秀起来,要让自己有价值才可以”“女人过了25岁,你再漂亮,不保养也没法看了。“

内容一定不新鲜,但绝对足够响亮,到最后无非是——

女人一定要靠自己,但靠自己的最后,还是要靠男人。

为什么呢?因为剧中的台词已经说了,“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

说到底,我们的现实剧,其实在消费女性的苦难,所以他们也就聪明地只拍那些最触动人心的地方,但那些生活的百转千回,那些生命的迂回,那些奋斗的余味,则相当经济地省略了。

 但正是那些人生的缓慢经营,才真正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

李安有句话说得好——

电影不是把大家带到黑暗里,而是把大家带过黑暗,在黑暗里检验一遍,再回到阳光底下,你会明白该如何面对生活。

电视也应该是如此。

不是说不能拍现实剧,但你请来这么多明星,讲出这么一个奔着现实去的故事,那么故事必须够硬,女主必须撑得住场。

而不是就这女性励志剧的高汤,做出一锅玛丽苏的大菜。

国产剧不是没有拍出过真正的女性,94年的《北京人在纽约》,那些女人们,各有各的遭遇,各有各的痛。

如今,以女性奋斗之名,却又回到了国产玛丽苏剧的老路上。

说到底,我们的女性剧是在讲,现实如此,这是我们现实中的城市生存攻略,而真正的女性剧是在讲,不管现实多么困难,我们都应该像我们想象的活,活出我们想象中的样子。

所以看完《东京女子图鉴》,有人会想去东京像女主那样活一场,即使结局依然困顿迷茫,但这是老娘自己活出的人生。但看了《北京女子图鉴》,许多人恐怕会不寒而栗

戚薇比较两部剧的时候说,东京的足够东京,北京的足够北京,看上去是,但在我看来,其实不是。

从豆瓣7.4到6.8,《北京女子图鉴》为什么口碑这么快就绷不住了?都是女人剧,豆瓣6.8的《北京女子图鉴》比《东京女子图鉴》差在哪里?

为什么我不喜欢《北京女子图鉴》的“现实”?

因为这部每一个情节都让人对号入座,每一个痛点都直指现实的女性定制剧,拍出的,其实不是真正的现实。

所以,《北京女子图鉴》,你是不是对北漂女性有什么误解?

请你,别让人以为这样的现实版玛丽苏就是真正的北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