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标人物】史培志:“烟标就像一位老朋友”

 秦岭之尖 2018-04-14

史培志结合烟标与宣传画介绍鲁产卷烟的发展史。王守国

  从1970年收藏烟标开始,近50年痴情不移,如今,史培志已收藏鲁产烟标4000余种,并历经十余年时间,呕心沥血编写了《山东烟标史》。

  刚过花甲之年的史培志住在一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旧楼房内。“这些年挣的钱大多用于收藏烟标了。”日前,面对记者的来访,史培志说,相对物质生活的享受,他更在意精神层面的满足,“这些烟标看起来很普通,却是我的一生所爱,就像精神支柱一样,让我的生活充实而快乐。”

  在并不宽敞的房间内,史培志单独开辟了一方区域用于存放藏品。在这方区域里,形形色色的烟标被塑封起来存放在十多本相册中,册子上对烟标进行了详细分类,标注着“泰山”“大鸡”“改革发展”“社会建设”等字样。

  “烟标也是记录时代的媒介,凝结着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和人的精神风貌。每一枚烟标都是一部历史。”史培志介绍道。

  集齐“大鸡”和“泰山”

  “我的收藏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少年时期捡烟盒,那时没有收藏的概念,捡烟盒就是为了玩游戏;二是青年时期要烟盒,这个时期有了朦胧的收藏概念,但主要还是出于对烟盒图案色彩的喜好;三是中年以后买烟标,这时候有了收藏的概念,并到了痴迷的地步。”史培志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史培志收藏的重点是鲁产烟标,特别是“大鸡”和“泰山”烟标。

  “年轻时在济南铁路局当列车员,跑济南到哈尔滨这条线。那时候东北人喜欢抽‘大鸡’烟,经常有人托我从济南带几条去,所以我对‘大鸡’烟标情有独钟。”史培志说,几十年的收藏生涯,给他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两次购买“鸡牌”(“大鸡”前身)烟标的经历。

  第一次是在2000年一次烟标交流会上,他在与一位来自安徽蚌埠的标友聊天时,得知他收藏的“大鸡”品种特别多,当即约定抽空到这位标友家中看一看。

  在参加完交流会后的第一个周末,史培志就带着家里大部分积蓄前往蚌埠。当看到标友收藏的十几种“文革”前出品的“鸡牌”烟标时,他心中暗喜,忙询问标友是否可以选购一些。但标友却不情愿:“想要就得一起要,单选不行。”听到这话,史培志的心凉了半截,因为他所带的全部资金刚刚够支付标友开出的最低价。但视烟标如命的史培志不甘放弃,经过不断地讨价还价,最终仅留下了一点回家的路费,其余全部用于购买烟标。

  第二次是在2002年,当时山东青州的一位标友淘到一枚利华烟草公司出品的“鸡牌”烟标。这位标友知道史培志专门收藏“大鸡”系列烟标,就给他打电话问要不要。一听这个厂名,史培志立即想起来“大鸡”牌的源头——上世纪40年代初八路军115师开办烟厂的创牌版,极其难得。当天,他就专程赶往青州。经过讨价还价,这枚“鸡牌”烟标以千余元的高价成交。

  除了“大鸡”,“将军”系列烟标也是史培志钟爱的。采访中,史培志拿出了他最心爱也是最珍贵的一枚藏品——1928年山东烟公司出品的“泰山”烟标。据史培志介绍,这种烟标目前全国只有两枚。

  “你看,这烟盒上写的是‘山东烟公司出品’,没有‘草’字。据我所知,这个名称只存在了大约两年的时间,是‘泰山’创牌的公司,之后就变成山东烟草股份有限公司了,所以这枚烟标可谓相当罕见。”史培志说,他为了收集这枚烟标颇费了一些周折。

  原来,2008年史培志通过网络了解到山东中烟要做大做强“泰山”品牌。一直关注山东烟草发展的他就想收藏全部的“泰山”烟标,而收藏创牌版“泰山”烟标成了他最大的心愿。此后,他通过各种渠道搜寻创牌版的“泰山”烟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1年的一次展会上,史培志得知北京一位标友手中有这种烟标。“他曾经在日本留过学,这枚烟标就是他从一个日本老兵手里买到的。”史培志说,当时他立即赶往北京,软磨硬泡,终于从标友手中购得了这枚烟标。

  “虽然花费很多,但现在‘大鸡’‘泰山’系列烟标,我基本集齐了。”史培志脸上露出自豪的表情,“前两年‘大鸡’烟复牌的时候,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卷烟厂还专门请我去做了一次烟标展。”

  研究时光“记录者”

  在收藏烟标的过程中,史培志发现烟标文化博大精深。

  “烟标中蕴含的内容往往能反映中国的社会变迁,如济南卷烟厂出品的‘工农兵’、青岛卷烟厂出品的‘前进’等,都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收藏烟标后我发现其中的政治价值、历史价值更为重要,每一枚小小的烟标都是一个时光的‘记录者’。”史培志说,他觉得光收藏不行,还要沉下心来研究烟标中的文化价值。

  2000年是史培志烟标收藏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当年,史培志到文化市场淘烟标时,无意间看到了一本《山东省志·烟草志》。“这书就卖15块钱,我记得很清楚。”史培志说,在这本书中,他发现了一些“不确定”的东西,比如,书里写着“山东烟草公司1928年生产的香烟牌号有9个”,可他收藏的烟标显示,当时的公司名称应该叫山东烟公司,没有“草”字,而且仅他见过的1928年山东烟公司生产的卷烟牌号就有21个,远远不止9个。

  于是他开始对烟标作进一步研究,并决心编写一本有关山东烟标发展史的书,记录山东各家烟厂的演变史,力求能够完整地展现齐鲁烟标文化。

  为了编写好这本书,史培志到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还自费去了曾经建过烟厂的山东各地市,通过寻访、向有关专家学者请教查证,全力搜集相关资料。2012年,历经12年时间,史培志的《山东烟标史》终于编写完成。这本书完整记录了近代以来山东省内290家烟厂的发展历史,详细讲述了“大鸡”“泰山”等鲁产卷烟品牌的成长历程,为山东烟草文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史培志认为,从文化角度来说,烟标收藏并非仅限于一种个人爱好,而是可以上升到对烟标价值的挖掘。“烟标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我希望将收藏的烟标传承下去,如果下一代不喜欢,我会择机捐赠给相关部门,也算是为那些品牌的成长与发展尽一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史培志除了潜心编写《山东烟标史》一书外,还自费举办过5次烟标专题展,向更多的人传递烟标中蕴含的丰富内涵。

  史培志说,这些年一直有业内人士想花高价收走他的烟标,不过都被他婉拒了:“舍不得啊!我收藏这些东西不是为了赚钱,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因为它背后的文化历史让我沉迷。于我而言,烟标就像一位老朋友,诉说着时代的变革和世间的冷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