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泽票房和票友

 吴越尽说 2018-04-14

盛泽票房知多少

 

明清盛泽蓬勃的戏曲活动,培育了一批“戏迷”、“知音”,于是当地市民中自拉自唱自演的票房活动也随之十分活跃,先后成立了“怡然社”(昆曲)、“舜湖逸社”、“艺苑”(京剧)等几十个票房组织。其中以“舜湖逸社”成立时间最早,活动范围最广,经历时间最长。

“舜湖逸社”是成立于1932年的京剧票房,由京剧爱好者王荣生发起,汇集孔乙也、施寿观、柳闲生、王传生、唐鹤祥、宋兆祥等人,雅称“七星聚会”。“舜湖逸社”京剧票房,地点在盛泽镇史家花园内。“舜湖”是盛泽的别称,“逸社”取其一天劳累以后追求“安逸”的意思。1933年,陈炳荣等五人发起成立“艺苑”京剧票房,活动地点在西荡口的梅舫内。1935年,“舜湖逸社”与“艺苑”两票房,携手合作,仍取名“舜湖逸社”,负责人为王荣生。期间,其它昆、京票房相继成立,每日午后、晚上,演唱不绝。为何盛泽地区的票房活动如此繁荣,票友人数如此众多?究其原因是丝绸业的发达,留住了大批的商人以及会做丝、绸、领、染、炼、轴行业的职工,这帮人士一过下午两点就“洗手不干”,空闲下来便看戏、唱戏,一茬又一茬的票友不断涌现,票房的成立也是水到渠成了。

“舜湖逸社”在抗日战争期间,因民众四出逃难而中断四年,随后又恢复演唱。1949年全国解放后,划归盛泽镇工商联管理,更名为“京剧研究组”。1958年移交文化站领导,又改名为“业余京剧团”。1964年由手工业俱乐部领导,再次更改为“手工业俱乐部京剧团”。“文革”期间,排演样板戏,未曾停演。1976年后,正常活动暂停,但仍参加文艺会演、慰问演出。1986年,正式恢复演唱并重新打出“舜湖逸社”的牌子,多次参加吴江县的艺术节、京剧大汇串、“乐府传声”等大型演出活动,并逐渐培养了一批行当齐全的中青年演员,拿手好戏有《空城计》、《四郎探母》等。

数十年的票房活动中,最难以忘记的还是1949年为救济水灾的灾民举行的义演和1951年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到平望镇义演三日三夜,将票房收入800元全部捐献给志愿军。

票房和票友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群众文化的自发组织,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对今天的文化还有许多启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