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作为中国古代医者的智慧结晶,深得很多读者朋友信赖和尊重。在西医大道盛行的今天,很多西医治不了的病在中医那里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喝中药可以起到治根的效果,但是中药很苦,并且有的人喝中药也不忌口,不分时刻,导致药效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借这篇文章来科普一下喝中药需要注意什么。 喝中药需要注意什么 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使其失去补益的作用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服用中药煎剂及丸药时,宜忌生、冷、油腻。因为生、冷类食物刺激胃肠,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此外,患有疔疮、皮肤病者忌食咸水鱼、虾、蟹及羊肉、牛肉等食物;水肿病忌食食盐;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腻;服荆芥时忌服鱼、虾、蟹;服天冬时忌服鲤鱼;服白术时忌服大蒜等。 什么时候喝中药比较好? 饭前服:一般病位在下的,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 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饭后服:一般病位在上的,应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 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中药苦口,但是却能够药到病除,在平常生活当中,如果是发现自己身体非常虚弱或者是经常性的有不舒服的情况,可以去看一看中医,通过吃中药来调理一下自己的身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