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点燃奥运圣火的李宁,能否再登品牌神坛?

 缘天A 2018-04-14

雨润集团老总为何负债60亿? 来自王昊说财富 07:11

《王昊说财富》

国内首创私人财富管理 音频节目上线啦

想收听更多优质音频

点击上方“瑞银私人财富俱乐部” 关注我们

进入公众号首页点击[听见王昊]-王昊说财富

邀请朋友一起听,轻松领现金




近日,在香港的品牌业绩会上,54岁的李宁宣布:在2017年上半年,李宁公司的营业整体上升,呈现加速复苏的态势。看来李宁终于度过最艰辛的时期,准备继续在体育品牌市场大干一番。可是纵观这些年体育品牌市场的局势,李宁还能否再度走向巅峰吗?当初的他又是如何衰败的?







1

李宁的辉煌与败落


说起李宁,想必大家都忘不掉2008年的那场奥运会。45岁的体操王子李宁手持圣火,环绕漫步于鸟巢的空中,点燃了奥运的火炬。

而李宁,也自此成为了国内顶端品牌。在2009年成为了中国内陆的营业额超过阿迪达斯,仅次于耐克的排名第二。


但其实早在2004年,随着体育品牌整体积极的大环境下,李宁就已经成功在香港联交主板上市。并且销售额一度创下历史新高,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


而且那时候的李宁真可谓是四面楚歌,先后被耐克、阿迪、安踏、匹克等同行夹击。但是李宁仍然保持着每年50%的增长。


甚至到了2010年,李宁几乎成为了百亿公司,却不料这也成为了永久的定格。李宁在2011年逐渐衰落,到了2012年竟然到了大量裁员关店的地步,随后的两年亏损越来越多,累计三年亏损了超31亿元。

2

李宁为何会急转直下?


不得不说李宁的这场衰败是很多企业的缩影。都是在自身企业发展最巅峰的时刻,过于高估自身的实力,进行疯狂的扩张导致的结果。而李宁的问题更在于,不仅没有对未来市场进行正确预估,也不管市场的变化,只顾生产,到最后出现了发展太快可销售滞后的现象。


而更尴尬的事情是,李宁的野性还不止于此。他为了摆脱“中国耐克”的帽子,和树立更高的品牌形象。先是不顾60、70、80后对于李宁感情和记忆,将他们抛弃的彻底,直接进军90后市场,倾力打造“90后李宁”,还换了当初的口号。

但可想而知,60、70、80后被品牌如此抛弃当然不买账,而90后常年接触更多潮流品牌和国外品牌,对李宁也是不买账。


可是李宁却仿佛没有过多的察觉,甚至还大幅度提高产品价格,来展现自成为像阿迪、耐克那样的大牌品牌。


可是对于那个时候的国情来说,国人的消费水平仍旧没有大幅度提升,而李宁这种高估自又高估消费者能力的行为,不得不促使他的失败。


3

李宁重生,却惨遭安踏“碾压”

虽然李宁遭遇了如此的败落,但在2015年,李宁却重新有了起色。而口号也从“让改变发生”变回了“一切皆有可能”。或许这预示着李宁公司也深刻检讨了之前的错误。


而且在市场需求上,李宁的品牌也进行了重新定位,进一步聚焦于专业运动领域,围绕篮球、跑步、训练、羽毛球和运动生活五大核心品类。


不仅如此,李宁做了一些新鲜的事情。比如说跟进技术潮流,进军智能硬件设备。

还开始和大型电商:京东、天猫合作,打开旗舰店。继续增加零售销量。


实验证明,一直到2017年上半年,总收入持续上升,同比增长58%,同店销售大增60%至70%。


只是,李宁可能正忙着自己的重生,却忘记了在他们“消失”的这两年,安踏已经赶超了他们。


就在李宁刚刚恢复起色的2015年,安踏的营收已经率先突破100亿元,成为本土体育品牌中首个晋级百亿元的企业。

再根据公开的盈利情况,2016财年安踏的净利润超过李宁的三倍还多。


看来,李宁如果还想争回国内体育品牌老大的位置,比以往更加艰难和艰辛了。


王昊律师提醒

李宁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创造自己品牌的企业,都会面临扩张、转型的问题。但有些企业小心谨慎,他们会一步步的试探,不断评估市场的走向。但有些企业,就像李宁、雨润集团一样,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市场的变动,疯狂扩张开拓市场。而这样的后果,也大多都是以悲剧收场。


所以,我们在此要提醒广大企业,如果希望搏一把,也一定要为自己铸造一条退路。否则能像李宁这样复活的企业也很少。像面临转型的百丽,或者同样疯狂扩张后的雨润都只能面对夭折的局面。


因此,在你没有拥有绝对造的钱,或是能够凭借本是引来投资,那么务必要利用家族信托、基金会等财富管理方式,建立规避外来风险的堡垒,将破产、追债都挡在门外,让你即便面临困境,也可以拿出资本重新开始。


当然,并不是说这些手段方式,在所有相同情况下都一定能达到完全保全的效果,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