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羲皇上人同故人 2018-04-14

《封龙山颂》也称《封龙山碑》,东汉延熹七年(公元一六四年)十月,为祀山颂神而立。原碑在河北元氏县西北之王村山下。清道光27年(1847)为元氏知县刘宝楠访得,移置城中文清书院。隶书,十五行,行二十六字。清代此碑在搬移中断裂为三,现在断裂前的拓本,已是十分罕见的了。

这是一块在用笔上很近似《石门颂》和《杨淮表记》的汉碑。它圆笔中锋,锋芒内敛而奔放,极饶篆书意趣,因此突出地表现出宽博、豪放、雄肆的美感。杨守敬在《平碑记中》谓: “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封龙山颂》在结体上也很有特色,大多字形偏长,重心较高,下半部时见散开,而左右两角又时有偏移,加上横画的运用或上斜,或下倾,从而形成了平中出奇,稳中有险的生动笔致,其妙在有意无意之间。

《封龙山颂》用笔圆润似《石门颂》,但外形方硬过之;笔划瘦硬险峻似《礼器碑》,但朴厚遒润过之。所以它兼有二者的美,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元氏封龙山之颂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惟封龙山

者北岳之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英援三条

之别神[分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体异处在

于邦内磥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硌吐名与

天同燿[能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烝云兴雨

与三公灵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山协德齐

勋国旧秩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而祭之以

为三望遭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亡新之际

失其典祀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延熹七年

岁贞执徐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月纪豕韦

常山相汝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陵广川沐

乘敬天之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南富波蔡

()长史甘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休虔恭明

祀上陈德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润加于百

姓宜蒙珪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璧七牲法

食…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圣朝克明

靡神不举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戊寅诏书

应时听许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允勑大吏

郎巽等与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义民修缮

故祠遂采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嘉石造立

观阙黍稷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既馨牺牲

博硕神歆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感射三灵

合化品物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流形农寔

嘉谷粟至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三钱天应

玉烛于是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纪功刊勒

以炤令问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其辞曰

天作高山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寔惟封龙

平地特起

秦汉|封龙山颂,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译文

元氏县封龙山之颂。

封龙山,是北岳恒山的支脉,此山的山神,是三条山众神之一。它从北岳群山中分离出来,位于元氏县的境内。封龙山的高大雄伟闻名于世,与天地同显光辉。它将蒸腾的云气凝结为雨,与三公山、灵山齐心同德,共施雨露,恩泽一方。按照国家旧的制度,每年都定时有祭奠山神的典礼,但在新莽时期,这一制度遭到了破坏。

延熹七年(164),岁星在辰,正月之时,常山相汝南郡富波县人蔡■[上日下龠]、长史甘陵国广川县人沐乘,为敬奉上天的美德,拟对封龙山进行祭祀。他们上书朝廷,说明封龙山神以它的恩德加惠于黎民,理应受到珪璧的敬献,还应以各种牲畜和食物来祭祀。我大汉王朝君道昌明,对各种神灵无不敬奉,皇帝接到奏折后,随即在戊寅日下达了诏书,准许了地方官的请求。皇帝并特派大臣郎巽等人,主持县中的义民修缮封龙山的旧神祠。于是工人们采选了精美的石料,造起了祠前的门阙。祭祀的五谷散发着芬芳,牲畜肥美壮硕。山神受到了感应,天、地、人三灵仿佛在此刻融合为一。万物得以化生,农民获得丰收,小米廉价到每斗只卖三钱,这真是四时和畅的太平盛世。于是我们在此刻下碑文,以彰显山神的美名。铭辞曰:

上天在此起一座高山,这就是封龙之山。它从平地崛起,明媚灵秀之气通达霄汉。这巍峨的大山,高峻美丽,天下所罕。它的神光闪耀于天地之间,它抚育一方,默默无言。我们赞美上苍的英明,它的大德无尽绵延。这一方水土受此恩惠,四境之内平和长安。国家富强,民获丰产。百姓为了彰显山神的美名,在此刻石立铭,世代长传。

赏析

清方朔《枕经金石跋》称其“字体方正古健,有孔庙之《乙瑛碑》气魄,文尤雅饬,确是东京人手笔。”

杨守敬《激素飞清阁平碑记》谓其“雄伟劲健,《鲁峻碑》尚不及也。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宋郑樵《通志·金石略》已见著录,但不见当时拓本。世传旧拓本有初拓未断本和断后拓本两类。

现代书家费声骞评《封龙山碑》:“字画较细,但纤而能厚,书风豪迈开展,是著名的汉隶碑刻之一。'

杨守敬《评碑记》说:“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是研究汉代书法和历史以及封龙山祀典的宝贵资料,也是学习隶书的极好范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