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管打坐:此时山僧都不会

 显觉 2018-04-14

《草庵歌》

石头希迁 原著

智剛 解读


原文:吾结草庵无宝贝,饭后从容图睡快。成时初见茅草新,破时还将茅草盖。

解读:出家人称自己是贫道,贫道贫道,不积世财,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香严智贤禅师说:“去年贫,未足为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永嘉曰:“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佛法没有什么玄妙,只是饥来吃饭困来眠,眼横鼻直空手还,作为一个出家修行的僧侣,除了行持佛道以外,难道还有别的事可希求的吗?无事是贵人。虽然身住茅草屋里,仅能遮寒避雨,然而在他胸襟里的菩提比尽界更多。他于如来藏里亲自收取无价珍宝。一个修行人如果少欲知足行持佛道,那也就是最富足的人了。相比吃着山珍海味住着玉殿朱楼的人,倘若心不知足,也是贫穷如同乞丐一般,那样虚度光阴又有什么意思呢。


原文:住庵人,镇常在,不属中间与内外。世人住处我不住,世人爱处我不爱。

解读:住在庵中的主人是谁?他没有假我的面具,他已经通达了宇宙大道真实的自己,他已能安住在自性中,不偏出不染污自性。他不会挂碍在局量的身见里画地为牢,他的自我感已经脱落,没有“这是内、这是外、这是中间”的错觉,他不偏离正见正行,常常住在正觉正受的自受用大道中,以般若正眼看待一切。世间人贪爱的五欲不是他的住处和爱处,那将是生死轮转无有了期的。修行人的住处和爱处是弄明白真实的自己,超越有无之见,身心脱落得证大解脱地,行持佛道。他已经证得永恒的生命,他恒在极乐,他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和真实意义,无论他在打坐或是思考、讲话、行动或是沉默,他都恒常处于涅盘寂静中自在安乐。


原文:庵虽小,含法界;方丈老人相体解。上乘菩萨信无疑,中下闻之必生怪。

解读:世人看到的是这个和尚住在一个茅草棚里,可是他们观察到的只是从对境中、心智里看到的影像,他们怎样也无法窥探到茅草屋里的这位和尚已经亲自证得到正觉菩提,他的境界含藏法界,经中云:“虚空生汝心内,如片云点太清里”。他已体取了然无自己则无非己。他的实相境界是通过自受用三昧只管打坐实修证得的,是那些对只管打坐有绝对信仰的人才有机会获得如此般的大解脱地,那是信心不二的明证,这是有上乘根基的人才有的信心。而那些对只管打坐缺少信心的中下之士则多生疑谤。他们多少都会怪佛法不如自己的意。


原文:问此庵,坏不坏;坏与不坏主元在。不居南北与东西,基上坚牢以为最。

解读:此庵是指本源自性、当下、是处、这里、人人脚跟下,这个坏不坏呢?坏是本元在的不常性,不坏是本元在的不断性。起时唯法起,灭时唯法灭,起灭是阿谁起灭也。僧问大隋:“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未审这个坏不坏”?隋云:“坏”。僧云:“恁么则随他去也”。隋云:“随他去”。后有僧问修山主:“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未审这个坏不坏”?山主云:“不坏”。僧云:“为什么不坏”?主云:“为同于大千”;两员善知识说坏有宗旨,说不坏亦有宗旨;耽源应真云:“湘之南,谭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国,无影树下合同舡,琉璃殿上无知识”。基上坚牢是指他的假我已经脱落干净,他的般若智光恒常闪耀,他的极乐净土已经现前。


原文:青松下,明窗内,玉殿朱楼未为对。衲被蒙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

解读:苏东坡闻溪水声悟道,因作偈曰:“溪声本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永嘉曰:“入深山,住兰若。岑崟幽邃长松下,悠游静坐野僧家,阗寂安居实潇洒”。真实道人的住处又岂是那世间的玉殿朱楼可以相比的。道元禅师说:“山僧无佛法,任运且延时,朝朝日东出,夜夜月落西,云收山谷静,雨过四山低,三年必一闰,鸡向五更啼”。临济禅师说:“无事是贵人,但莫造作。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拉屎送尿,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此之即所谓“都不会、万事休”。


原文:住此庵,休作解;谁夸铺席图人买。回光返照便归来,廓达灵根非向背。

解读:住在只管打坐的自受用三昧中,千圣亦不识,不是思量境界,要阿谁解会?灵光独耀,迥脱根尘,非思量处,识情难测;通玄峰顶,不是人间。既然不是人间,又如何做买卖?只是廓然无圣回光返照真实的自己。只此不染污,诸佛所护念。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三祖曰:“背触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采,即属染污”。


原文:遇祖师,亲训诲;结草为庵莫生退。百年抛却任纵横,摆手便行且无罪。

解读:达摩祖师把佛法带到中国来,不图名利,不住聚落,亲自于嵩山洞穴中示范面壁只管打坐九年,诲人以坐禅办道;既然已经决志办道,那么即使住在茅草篷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修行,也不可轻易生起退心,一定要奋勇精勤才行;听说有这样一位行脚僧,他想要去山上拜访一位得道高僧,当他走到半山腰时,忽然举头,却望见山门处正是那位高僧在向他招手,就在这当下他忽然觉醒,然后转身就下山去了。他从前一直以为这个百年的色身是我,谁曾料想这是一个误解。因此,他已了然自性,随处悠栖,纵横自在。


原文:千种言,万般解,只要教君长不昧。欲识庵中不死人,岂离而今这皮袋。

解读:不要误会以为离开色身更有一个不死的主人,这是一个错误的见解,因不知身心一如,心境不二故。虽说色即是空,然而如空不是空,更当是色即是色,这个身心的作用非无,盘腿手结印,行住坐卧拉屎放尿,六般神用,皆不离方寸。临济禅师说:“六道神光,未曾间歇”。 永嘉曰:“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说一千道一万,只是要我们只管打坐常惺不昧。勿随凡情圣量,勿偏离,勿放逸,般若智光常现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