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一处烧麦也要与时俱进--李俊玲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4-14

 前门大街重张开街以后,老字号都一处又火了,门前排起了候餐的长队,此景不禁使人感慨,想当年天子驾临,题字赐匾,“都一处”名震京城,如今人们凭着怀旧情结,为的是品一品从前皇上吃过的烧麦,找点儿老北京的味儿,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怀旧情结吧。都一处是老北京人再熟悉不过的老字号,有关都一处来历的传说、都一处土龙的传说在京城百姓中可谓耳熟能详。人们怎么也忘不了那看上去像石榴花,吃起来满口留香的烧麦。所以在整条前门大街上,都一处门前最抢眼。

都一处重回前门老店址后,店面重新设计过了,通往二楼的电梯门赫然三个“都一处”大字,告诉食客您到了北京的老字号了。二楼用老北京大宅子里常见的隔扇分成若干个区域,让食客在这里有了“家”的感觉。古香古色的装修风格,加上门口和二楼上那两组“店主迎客”、“食客小酌”的雕塑,老北京人不怀旧才怪呢。

在北京雪后的一天,我来到都一处,那天前门大街上的人流量并不是很多,但都一处店堂里却几乎座无虚席,环顾了一下,还是上岁数的人居多。与我座位相临的是两位60岁开外的夫妇,我问他们天这么冷还出来?他们显得很兴奋,说:“天冷人少啊,我们原来就住在廊房头条,现在搬走了。以前就爱吃都一处的烧麦,这次是特意来的。”他们还告诉我,最喜欢吃这里的三鲜馅烧麦,为了健康,今儿还要了一种素馅,外带一碗粥,吃着舒服。一听,这是老北京啊。

传统烧麦给人的印象不仅味道好吃,其形也美,朵朵莲花,清白透明,顶端泛着白霜。能做出这么漂亮的作品,还得仰仗一种叫“走锤”的专用工具。擀皮的师傅把好几个皮摞在一起,“走锤”压在面皮的边缘上,右手推动走锤向前滚,左手向后牵动面皮转上几转,一沓带着波浪式花边的烧麦皮就做好了,那皮看上去像荷叶,可折儿又比荷叶多,有点儿接近艺术品了。据师傅们讲,这烧麦皮得擀成24个节气,24个节气就得有24个花折,缺一不可。这也是都一处的烧麦与众不同之处。

现在新开张的都一处既保持了烧麦的传统做法,还结合现代人的新口味推出了烧麦的创新做法和吃法。老店创出新吃法是当今餐饮老字号的时尚,可我怎么也想不出烧麦能怎样创新,依史书记载,所谓烧麦创新无非是依着节令,春、夏、秋、冬有不同的馅而已,春以青韭为上,夏以羊肉西葫芦为优,秋以蟹肉馅应时,冬以三鲜为当令。除此还有什么可以创新呢?

烧麦制作技艺传人吴华侠给我了一份前门都一处创新菜谱,上面有两种创新烧麦,这一是“博螯烧麦”,另一种叫“金汤烧麦”,她详细地给我讲了这两种烧麦的配料和做法。这我才明白这“博螯烧麦”是为迎接2010年世博会推出的新品种,突出的是里面的馅,选用龙虾肉和各种海鲜为主料,海鲜品种之多为“博”,龙虾寓“螯”,以此意指世博会。甭说,还挺有创意。之所以推出“金汤烧麦”,则是出于健康饮食的理念。现代人对生活品质要求很高,得吃出品味、吃出健康,这金汤烧麦就是应着这个创出来的,其改变了传统烧麦的吃法,用各种菌类加鸡汤充分熬制,其营养成分不言而喻,把汤盛入一只不大的深色釉碗中,再把蒸熟的烧麦放入其中,恰似一汪池水中绽放着一朵莲花,让人不忍食用。我不禁感叹,这简直就是文化饮食。吴华侠告诉我,他们还将结合时令,在夏季再推出一种不用蒸的“冰皮烧麦”,这个品种从皮到馅都是全新的,我猜想它一定是年轻人的最爱,太有创意了。看来这烧麦的吃法也需要与时俱进。

想想也是,现在人们对油腻腻的食物总有些抵触,需要健康饮食,所以老字号顺应需求,创新菜品不失为一种保护、发展传统技艺,让老字号永远年轻的好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