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晋南北朝|黄庭经气韵高逸,笔致婉丽,骨肉兼称,刚柔相济

 秋高气爽的西安 2018-04-14

《黄庭经》,又名《老子黄庭经》,道教养生修仙专著;内容包括《黄庭外景玉经》和《黄庭内景玉经》;两晋年间,新增《中景经》。作者为老子,由天师道魏华存自创门户而普传于世。

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因此,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五月”,现今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

魏晋南北朝|黄庭经气韵高逸,笔致婉丽,骨肉兼称,刚柔相济

黄庭经

上有黄庭下有关元前有幽阙后有命门

嘘吸庐外出入丹田审能行之可长存黄庭

中人衣朱衣关门壮龠盖两扉幽阙侠之

高魏魏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池清水上生肥灵

魏晋南北朝|黄庭经气韵高逸,笔致婉丽,骨肉兼称,刚柔相济

根坚固志不衰中池有士服赤朱横下三寸

神所居中外相踞重檐之神庐之中务修治

玄膺气管受精符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

有士常衣绦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理长尺约

其上子能守之可无恙呼吸庐间以自偿

魏晋南北朝|黄庭经气韵高逸,笔致婉丽,骨肉兼称,刚柔相济

保守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

还归老复壮侠以幽阙流下竟养子玉树

杖可扶至道不烦不旁迕灵台通天临

中野方寸之中至关下玉房之中神门户既

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达法海员真人子

魏晋南北朝|黄庭经气韵高逸,笔致婉丽,骨肉兼称,刚柔相济

丹当我前三阙之间精气深子欲不死修

昆仑绦宫重楼十二级宫室之中五采集赤

神之子中池立,下有长城玄谷邑长生要眇

房中急弃捐摇俗专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

系子长流心安宁观志流神三奇灵闲暇

魏晋南北朝|黄庭经气韵高逸,笔致婉丽,骨肉兼称,刚柔相济

无事修太平常存玉房视明达时念大

仓不饥渴役使六丁神女谒檐子精路可

长活正室之中神所居,洗心自治无敢污历

观五藏视节度六府修治洁如素虚无

自然道之故,物有自然事不烦垂拱无为

魏晋南北朝|黄庭经气韵高逸,笔致婉丽,骨肉兼称,刚柔相济

心自安虚无之居在廉间寂寞旷然口

不言恬淡无为游德园积精香洁玉女存

作道忧柔身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

无为何思虑羽翼以成正扶疏长生久视乃

飞去,五行参差同根节,三五合气要本一

魏晋南北朝|黄庭经气韵高逸,笔致婉丽,骨肉兼称,刚柔相济

谁与共之升日月抱珠怀玉和子室子自有

之持无失即欲不死藏金室出月入日是吾

道天七地三回相守升降五行一合九玉石落落是

吾宝子自有之何不守心晓根蒂养华

采服天顺地合藏精七日之奇吾相舍昆

魏晋南北朝|黄庭经气韵高逸,笔致婉丽,骨肉兼称,刚柔相济

仑之性不迷误九原之山何亭亭中有真

人可使令蔽以紫宫丹城楼侠以日月如明珠

万岁照照非有期外本三阳物自来内养

三神可长生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反魄道

自然旋玑悬珠环无端玉石户金身貌

魏晋南北朝|黄庭经气韵高逸,笔致婉丽,骨肉兼称,刚柔相济

坚载地玄天迫乾坤象以四时赤如丹前仰

后卑各异门送以还丹与玄泉象龟引气

致灵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

门此非枝叶实是根昼夜思之可长存仙

人道士非可神积精所致和专仁人皆食谷

魏晋南北朝|黄庭经气韵高逸,笔致婉丽,骨肉兼称,刚柔相济

与五味独食大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相

既心为国主五藏王受意动静气得行道

自守我精神光昼日照照夜自守渴自得饮

饥自饱,经历六府藏卯酉转阳之阴藏

于九常能行之不知老肝之为气调且长

魏晋南北朝|黄庭经气韵高逸,笔致婉丽,骨肉兼称,刚柔相济

罗列五藏生三光上合三焦道饮浆我神

魂魄在中央随鼻上下知肥香立于悬膺

通神明伏于老门候天道近在于身还

自守精神上下开分理通利天地长生草

七孔已通不知老还坐阴阳天门候阴阳

魏晋南北朝|黄庭经气韵高逸,笔致婉丽,骨肉兼称,刚柔相济

下于通神明过华盖下清且凉入清

冷渊见吾形其成还丹可长生下有华盖

动见精立于明堂临丹田,将使诸神开命

门通利天道至灵根阴阳列布如流星肺

之为气三焦起上伏天门候故道窥离天

魏晋南北朝|黄庭经气韵高逸,笔致婉丽,骨肉兼称,刚柔相济

地存童子调利精华调发齿颜色润泽

不复白下于咙喉何落落诸神皆会相求

索下有绦宫紫华色隐在华盖通六合

专守诸神转相呼观我诸神辟除耶其

成还归与大家,至于胃管通虚无檐塞

魏晋南北朝|黄庭经气韵高逸,笔致婉丽,骨肉兼称,刚柔相济

命门如玉都寿专万岁将有余脾中

之神舍中宫上伏命门合明堂通利六府

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日月列宿张阴阳

二神相得下王英五藏为主肾最尊伏于

大阴藏其形出入二窍舍黄庭呼吸庐间

魏晋南北朝|黄庭经气韵高逸,笔致婉丽,骨肉兼称,刚柔相济

见吾形强我筋骨血脉盛恍惚不见过清

灵恬淡无欲遂得生还于七门饮大渊

道我玄膺过清灵问我仙道与奇方头

载白素距丹田沐浴华池生灵根被发

行之可长存二府相得开命门五味皆至

魏晋南北朝|黄庭经气韵高逸,笔致婉丽,骨肉兼称,刚柔相济

善气还常能行之可长生

永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五山阴县写

赏析

《黄庭经》,道教经名,全称为《太上黄庭内景经》、《太上黄庭外景经》。相传王羲之“写经换鹅”即指此。但他只写了《黄庭外景经》。

王羲之小楷《黄庭经》相传写于东晋穆帝永和十二年(356)五月,60行,计1200余字。陶隐居《上梁武帝书启》,以此为王羲之的有名的书迹。褚遂良“右军书目”列为第二,开元中徐洪《古迹记》列为第一。隋智永、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吴通征等皆有临本传世。欧阳修《集古录》以为石刻本当以晋永和年中所刻为最古,惜今已不可得见。宋刻则有“秘阁续帖本”、“谭帖本”、“宝晋斋本”、“越州石氏本”、“阅古堂本”。明刻则以“馀清斋本”、“停云馆本”、“秀餐轩本”、“颍上本”、“思古斋本”等最有名。其第九行中有裂纹者八字称“水痕本”。“石氏本”、“停云馆本”、“秀餐轩本”为欧(阳询)临,“颍上本”、“馀清斋本”为褚(遂良)摹;有虞、陶二跋者为“虞世南本”。

现行《黄庭经》石刻在艺术上有如下特点:通篇章法和《乐毅论》相似,有纵行无横列,纵行清晰,但并不十分规直,字与字的联结错落有致,这使得《黄庭经》在幅面上看起来比《乐毅论》排列更为随和而显得行气自如、变化多端而不失和谐统一之美。《乐毅论》字尽管随字赋形不拘高矮宽窄,但一般看来,字与字之间的大小对比并不突出,而《黄庭经》的字则在不破坏整体和谐的前提下,增强了字与字之间的形态对比作用。如“精气”和“雍气”两字,同为多画字,但故意写得一小一大,构成节律,相映成趣。因字形大小自然构成对比的情况更是触目皆是,如“玉池”、“生肥”等字。一般来说,随着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发展变化和审美能力的增强,对比的形式因素在书法作品中的表现也就越丰富,其作用也越明显。这使得《黄庭经》比之《乐毅论》更多了一些“今意”。这也许是永和十二年(356)时的王羲之比永和四年(348)时的王羲之审美趣味进了一步,也许是后人临摹时无意识地渗透。总之,《黄庭经》和《乐毅论》所表现的审美色彩是有所不同的,褒贬如何,可因鉴赏者各自的审美趣味而异。

在结字上,《黄庭经》也增添了“今妍”的姿色。主要表现在字的笔画的欹侧倾斜甚于《乐毅论》。在《乐毅论》中,横画虽有右耸,但程度极微,而竖画则严格地遵循垂直定向。但在《黄庭经》中环仅横画的右耸程度较强,而且竖画时有偏离垂直定向的现象,这使得《黄庭经》字具有轻灵飘逸的神态,较之《乐毅论》的平和稳重有异其趣。《黄庭经》的结字左轻右重较明显,这也是造成欹侧之姿的一个特征。象左撇、左竖的左半字较细短,右捺、右竖的右半字较粗长等。而在《乐毅论》中,左右则大致是匀等的。这使得《黄庭经》的字形更为婀娜,具有较明显的动态美。视觉心理学告诉我们,倾斜的物体能给人以运动感,验之《黄庭经》确实如此。

《黄庭经》的用笔也颇有“今意”,往往笔势绵亘流丽,起止舒展,不避以侧锋取妍。故世有《黄庭经》书虽可喜,而笔法非羲之所为(杨震方《碑帖叙录·黄庭经》)的疑问,至今尚无定论。但作为具有相当高艺术价值的小楷,则是无可否认的。

总之《黄庭经》具有气韵高逸,笔致婉丽,骨肉兼称,刚柔相济,舒和隽永等特点。如果说《乐毅论》是古朴与妍丽兼美的话,那么,《黄庭经》已是劲媚秀雅甚于拙朴古雅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