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就是小孩在发烧的同时出现四肢抽搐、意识丧失,翻白眼、抽痉这些表现,叫他没反应,还是属于一个重症、急症来的,有些是持续1-3分钟左右可以自行缓解,有些严重的则可以一直持续这种情况,必须去医院急诊处理才行。一旦小孩发烧伴随有惊厥的情况,后面如果再有发烧的话,还容易再次惊厥,会反复发作。如果这种情况不去治疗的话,对宝宝的大脑发育肯定是损伤很大的,很多家长也是为此很焦虑的。 疾病名称有叫“高热惊厥”,现在也有叫“热性惊厥”,就是有些是要体温达到高热的程度,体温39度以上才发生惊厥,叫“高热惊厥”。还有些小孩没到高热的程度,体温37.5度左右就发生惊厥了,特别是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小孩,以前是到高热才抽,后面就低热也抽了,就改叫“热性惊厥”。西医治疗就是快速退烧,不行再用点镇静的药物,一般体温降下来之后抽搐可以好转,急症这样处理是可以的,但是西医治疗不能防止宝宝以后的反复发作,对于这一点显然处理不足,也没有相关理论指导。 那中医怎么来看这个问题?如果一个小孩来了,告诉你说我宝宝以前发生过“高热惊厥”,体温上升到一定程度就要抽搐,那这个感冒发烧的治疗是有所不同的,涉及到宝宝的体质问题。 什么体质问题呢?突发的抽搐、短暂的意识丧失,中医来讲是属于“脱证”的范畴,其病机就是阴阳离决,《伤寒论》中讲的厥阴病也是这个病机,如果阴阳完全脱离了,人就没有了。张锡纯曰:“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 这个脱证,阴阳离决的问题,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解释一下。一颗树容易倒,什么原因?一、根扎得不深,风一吹就连根拔起了。二、土不够厚,土太薄,风一吹把土吹散一点,根就露出来,摇摇欲坠了。三、土里面的精津液不够,就是土不是沃土,是一些沙土,也是风一吹树就倒了。 回到“高热惊厥”这个证上面来,所谓的“脱”就是肝脱,肝是厥阴经,“厥阴之上,风气治之”,肝属木,足厥阴肝经风木之气,把这些都联系起来,不要让它再脱就是要把这个风木拉住,不要让它摇摇欲坠,治疗方法就是上面打比喻的几点。 一、根扎得不深,什么问题呢?底下的肾阴肾阳不足,元气不足,要把这个补起来,滋水涵木。 二、土气太薄。特别是南方地区,因为气候较热,土气薄,土里藏不住东西,吃点辛辣的东西则很容易出现上火的情况。治疗就是要“土载木”,培土的药常用的就是炙甘草了,还有白术,量大一点用上去就有效。 三、土中的精津液不够,山药被称为“土之专精”,补这个就很好。还有大枣也可以补土之液。把这些药用上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把这几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让宝宝下次发烧不再抽搐了,所谓的“治本”就是从这些方面考虑。 还有治标的话,已经发烧了,要预防他抽搐,是怎么处理呢?就加点药把厥阴风木拉住,按照六经辨证,用厥阴经的药,这种情况是一定上乌梅的,只是用量多少根据病情而定。乌梅是酸的,有收敛的作用,《伤寒论》中厥阴病的主方是乌梅丸,主药就是乌梅,关于乌梅的作用,JT叔叔是这么解释的:厥阴病阴阳欲脱,用乌梅就把欲脱之气收住,把阴和阳重新粘回来。 这种高热惊厥的情况基本都是在小孩身上发生,越小的小孩越容易发生,就因为小儿是“稚阴稚阳之体”,其“形体未充,脏腑未定”,本来就是根基没打稳的状态,所以容易出现这些情况。 其实小孩发烧也不全是一个坏事,发烧之后小孩的免疫力是增强的,发烧是正邪相争的一个表现,当它打赢了,自身力量是增强的,就像打怪升级一样,我们的身体也是要经历一些艰难,战胜磨难之后才成长起来的。 小儿高热惊厥的情况,也是在小孩大一些之后,身体长大一些,脏腑定了一些之后,根基稳了之后,就自行缓解了。 西医治疗就是这样等小孩长大之后慢慢好转,中医在我们的理论指导之下,还可以用些药物来帮助身体更快的恢复,杜绝复发。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推而广之,医理就这一个,治的病可以很多,还有什么呢?所有的晕厥,这种有“短暂意识丧失”的病症,都是有共同点的,都是我们讲的快要“阴阳离决”了,在西医来讲那是包括了很多病的,有癫痫,有心脏病的晕厥,有低血糖或高血糖晕厥,有血管神经反射性晕厥,有体位性低血压等等,都可以突发晕厥。怎么治疗?还是上面讲的这几点,万变不离其宗。急性期治标,把往外脱的元气快速拉回来,预防复发也就是治本,要厚土气、补土中之液、滋肾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