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天津原来的样子吗? 曾经约定的地标建筑还在吗? 街头巷尾的叫卖还能听见吗? …… (图片来源于@100) 虽然发展给我们更好的未来 但记忆总是缠绵着那些情感 也许不是稀世珍宝 但也千金不换… 那些已经消失的地标 “20座地标” 记得曾经有些地方吗 你,和朋友嬉戏过 你,和初恋相约过 你,和父母牵手走过 …… 天津最早的公园,是英国建的 英国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即位50年 在1887年在今天解放北与大沽北路之间 建造的“维多利亚公园”俗称“英国公园” 1906年,日租界当局 在今多伦道与山东路之间建造“大和公园” 俗称“日本花园” 1945年改名“胜利公园” 1949年后改为“天津少年宫” 人民体育馆附近的“土山公园” 是英租界当局于1937年建造 租界工部局修建大口径下水道 挖土堆积成高约6米的小山 后即利用小山地势建成“久布利公园” 老百姓都叫“土山公园” 1945年改名“平安花园” 1974年因修建南京路将该园拆除 ![]() 天津南运河边的敕建大王庙 生于1746-1751年间 卒于1960年,镇水之用 大王庙的主神是金龙四大王 ![]() (▲“老龙头”车站航拍照片) 老龙头车站就是天津东站的前身 1886年天津东站叫“老龙头大车栈” 悲催的是,这车站用了不到20年 就让八国联军炸平了…… ![]()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中心广场与检阅台于1994年拆除 中心广场检阅台最后的辉煌 是1984年10月1日那一天 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天津在中心广场也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 还记得,这个大象滑梯么? 记得,小朋友多的时候还得排队! 有的时候调皮,还从象鼻子爬上去! ![]() 平安电影院,位于旧英租界马场道 今浙江路30号 1956年平安电影院收归国有后 定名为天津音乐厅 2005年9月,拆除重建 ![]() 坐落在英租界伦敦路东端(今成都道) 1936年由希腊人马乐马拉斯创建 1955年真光电影院由天津市文化局接收 1989年8月14日,被中影公司确定为 天津市唯一的艺术影院 ![]() 2005年下半年大沽北路拓宽改造工程中 先农大楼原计划保留,尚未被拆除 时隔约一年之后,该建筑被拆除 后被名为海融大厦二期的仿造建筑取代 ![]() 始建于1913年,今大沽北路111号 于2005年下半年 天津市政府为拓宽大沽北路 启新洋灰公司大楼被拆除 ![]() 原中法储蓄会大楼,又称万国储蓄会 1912年成立,总部设在上海 天津分会坐落于旧法租界 2008年因拓宽改造赤峰桥和赤峰道被拆除 ![]() 乐园是当时全国八大游乐园之一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 乐园的游乐设施足以称得上大型游乐园 2009年9月1日正式关闭 ![]() 广场桥以前曾是渡口 1971年,在现址修建吊桥 1982年,吊桥改建成固定的桥梁 直达当时的河北区中心广场,因此得名 大沽桥建成后 广场桥的交通功能被弱化,于2005年底拆除 ![]() 四面钟是日租界的早期建筑 1976年地震时损毁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重建的 和原来真的是天差地别 建筑精美程度完全失去 ![]() 天津新学书院 原位于大沽路与赤峰道交口 创办于1902年 是天津最早的外国教会学堂 学校建筑仿照牛津大学青灰色古堡式建筑 1953年改为第17中学 1976年地震受损,1983年冬拆除 ![]() 建于1910年,共有十二套连排住房 为二层砖木结构,坡顶带顶子间 每套住房前后均有小院,并分前后楼 前后楼之间是厨房,后楼有车库和贮藏间 2003年拆除 ![]() 合众会堂初创于1864年 重建于1897年的基督教合众会堂 地点在戈登路(即今湖北路) 50年代后沦为仓库 1976年地震中震损严重,后被拆除 ![]() 铃铛阁位于天津市红桥区,建自唐代 明万历七年建藏经阁,阁角装有风铃 铃声可远闻数里,乡人因呼为铃铛阁 光绪十八年,铃铛阁失火 藏经阁及所储存的大藏经都化为灰烬 ![]() 在很多介绍天津的旅游网中 时常将三宗宝中的炮台说成是大沽口炮台 其实,被称作三宝之一的炮台因《辛丑条约》 而被强行拆除,如今还能看到的 只剩下北营门东马路的炮台台基 ![]() 那些已经消失的老行当 ![]() “12个行当” “磨剪子戗菜刀” 这个声音随着时光的延伸 越来越少听到 你以为耳朵变背了 其实是回忆消失了 …… ![]() 最早的美容院,现在结婚前去美容院 那个时候,结婚前要绞脸~ ![]() 那时候,别着一支钢笔在中山装的口袋里 那可是“文化人”的标配! 如今钢笔越来越少人用 这个老行当也渐渐消失~ ![]() 老天津的剃头匠都是 挑着个担子穿梭在大街小巷 有活儿随时就停 “剃头挑子一头热”说的就是当初的他们 ![]() 弹棉花好像离现在并不遥远 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 以前盖的被子 都是师傅们用手一下下的弹出来 棉花蓬松,透气性好,别提多舒服了 ![]() 说到爆米花,不知道这是 多少天津人美好的童年回忆 手摇风箱吹着炉火,爆米锅骨碌碌的旋转 不一会儿,听见“砰”的一声巨响 孩子们乐开了花 ![]() 现在的家庭想喝热水随时都有 可在以前一般家庭只有 在做饭的时候才生火 平时也不用炉子 想沏茶或是需要热水时怎么办? 还得去水铺买的时代~! ![]() “磨剪子嘞戗菜刀~” 一声声吆喝在大街小巷回荡 妇女、老人们纷纷拿出 家里钝了的菜刀和剪刀 请师傅磨一下 ![]() 用高粱糜子扎出的笤帚又好用又耐用 一圈圈的红绳都是制作者辛劳付出的见证 ![]()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口唱大戏”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谣 勾起了无数人的回忆 那有谁知道“拉大锯”也是一门行当呢? ![]() 天津卫九河下梢,有不少河流横穿在城市中 那时的桥梁又比较少 “摆渡”自然成为一种应运而生的职业 随着天津搭建的桥梁越来越多 摆渡人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 ![]() 传统的铅字印刷 先要用高温铸出一粒粒的铅字 放在字架上,再由排字工一粒粒挑拣 需要的铅字排版印刷,一直延续到 上世纪九十年代才被 新的激光照排印刷技术取代 ![]() 没有投币的机器,没有支付宝 坐公交都是要买票的 售票员坐在一个专门的位置上 边卖票边维持着公交车上的秩序 ![]() 坐在办公桌前,也不用东奔西跑 工资还很高,一般人可找不到这么好的工作 手机的出现,实现了非常便利的移动通信 BB机寻呼员就此退出红极一时的历史舞台 ![]() 那些已经消失的老物件 ![]() “22个老物件” 大院里的自来水龙头 爬遍房顶的丝瓜秧子 不能扫码就走的二八老飞鸽 还有水缸里镇着的凉西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你的生活变的愈发方便快捷的同时 是否注意到这些独特的 老天津味儿也正在逐渐消失 ...... 改变的是生活,消逝的是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