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自身成长角度分享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意识

 tylzgl 2018-04-14



(询问观众)


有哪些人的孩子是处于13岁以上的年龄阶段?


有哪些人的孩子即将进入这个阶段?


有哪些人正处于这个阶段?



这个阶段的我们,是在从少年到成年的过渡期,成年后的我们就要面对独立的生活,所以今天我想跟各位家长们聊一聊,我们这个年纪孩子们对待独立意识的看法。


在这个时候我们会忽然意识到,即将成年的我们,应该去自己决定我们的人生,我们可以成为我们希望成为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想要的生活。


因此,有些人很清晰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开始坚定自己的目标往前走,活出他们想要的样子来,蔡志忠老师在4岁的时候就想清楚自己这辈子要当一名画家,在他19岁的时候离开家,去到台北开始自己的事业。



有些人隐约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现实不给他实现的自由,比如父母的限制,外界的阻力。



这批人里有人选择去抗争。有一个哥哥,他的妈妈是银行一把手,爸爸是教育厅的领导,家庭希望他学经济或者教育这样传统的专业,但他就是想做导演,考北京传媒大学导演系,第一年没考上,再试一年,第二年又没考上,他爹说这下可以放弃了吧,他说不,又考了一年,终于考上了,因为他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著名导演的助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妈妈也因为有导师的引导,慢慢接受了孩子的梦想。


有人选择逃避,通过游戏、电视剧这种虚拟的世界来让他忘记现实给他的挫败感。有一个表亲,他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也没有追求,但是他对孩子溺爱,几乎没有什么生活自理能力,只要求他考个好成绩,而他的能力配不上他想要的生活,所以选择用游戏来麻痹自己。


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于是继续去寻找。我初中时的好朋友,那时她谈了好几次恋爱,我见证了她跟所有男朋友怎么开始怎么结束的,但是她觉得没意思,也开始思考自己希望怎样的人生,最近问她还觉得迷茫吗?她说不了。



而有些人觉得寻找过程太痛苦了,也通过前面几个方式来逃避现实,甚至有人选择了自杀。



逃避有用吗?初中时我会去刷美剧,我把十季的老友记(一集20min,一季20多集)、九季的《himym》,以及那时已经更新7季的《生活大爆炸》都刷完了。我活在主角们的生活里,但是看完后我又不得不回到我自己的生命中。


进入新教育以后我总在想:我之后到底希望做什么?我这辈子到底是来干什么的?我为什么要活着?我做这些事情的意义是什么?这两个月总会到深夜凌晨才能睡着,直到最近才有了一点眉目。

 

因为我知道这是我自己的人生,所有的状况都是我自己选择的,我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


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是很正常的,最近我看了这样一部电影,叫《无问西东》。



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1920年清华的学生吴岭澜,他当时修的专业是实科,他的文科成绩都是满分,但是物理挂科了,这个时候,就要转系,当他去校长办公室的时候,校长梅贻琦就问他求学的目的是什么。



他说自己只知道在这个年纪读书、学习都是对的。我不管我学什么,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就有种踏实。



校长说::“当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



吴岭澜问:“什么是真实。”



校长答:“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身处,满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后来吴岭澜成为了清华教授,他跟他的学生们分享,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


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是当时最出名的学者,那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会花时间思考这些,他们也觉得这是重要的。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其实在这个年纪,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被允许的。



但是我们要不断地问自己的内心自己想要用怎样的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真心希望自己活成什么样子?



以前的我总是会用幽默、风趣的方式来让别人喜欢我,装的自己很二很疯狂,其实真实的自己不喜欢这样,但是没有了这层保护,别人会喜欢真实的自己吗?我感到非常恐惧,但是我又不希望继续这样伪装的活下去,于是我跟老师说了自己困惑与恐惧。


他告诉我,我完全可以做真实的自己,如果想要别人接受自己,就必须自己先接受自己,就算有恐惧,也可以先尝试突破恐惧,别人对我的看法,有时会影响到我,但有时,只是我对自己有看法罢了。


渐渐我发现其实不用在乎外界的看法与评判,我只需要做地是真实看到自己内心的想法,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就可以了。


在此也希望父母给我们时间和空间,让我们去思考,去体验,也给我们犯错的机会,慢慢我们会找到自己的方向。


那么在寻找自己的过程中,需要怎样的帮助?



1)老师——精神导师



吴岭澜很幸运,在他最需要的时刻有校长梅贻琦给他的指点,有泰戈尔的点醒。现在的孩子们似乎很难遇到这样的精神导师,家长也会担心,孩子就算遇到了,也不会听导师的。


对于我们这些孩子而言,我们还是明理的,当我们遇到一个精神境界比我们高很多的人,并且他的教导不是说我要你为我做什么?而是你要为你自己做什么?他们不会随意去指导我们的人生,或者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怎么样。而是他自己活出来,让我们看到,原来人生可以这样活。当我们遇到这样的老师的时候,我们很愿意去跟随他学习成长。



我们很幸运地遇见了山长,山长总是教导我们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之前有一次山长亲自为我们答疑,有同学问山长,自己知道做教育会有很大的功德,能够帮助非常多的人,但是他还是喜欢投资,那他应该怎么选。


山长说,你要做一件事情,不是因为它的价值很大,而是你真心喜欢的,当你真的把你所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时,你也是老师,像巴菲特,他虽然是搞投资的,但是他的投资理念,他为人处世的方式,影响了这个世界上多少的人?你敢说他不是大师吗?你说他做的不是教育吗?所以我们会开始考虑我们内心深处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怎么去做到卓越,去帮助和影响到更多的人的追求。


并且我们看到山长用他的人生亲自示范如何自尊且自由地行走在这个星球上。山长自己是一个很节俭的人,比如山长博客上的红色运动服是十几年前的,我们去上培训课的时候,也会看到山长穿,但是山长这么节俭的人,却花重金给书院配了金丝楠木的书柜,一般人买很贵的家具,是想展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但是山长却说,他买这些是为了留给百年后的学生,让在书院的学生不光能够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也能够通过这些东西培养学生的贵气。


这两个故事让我发现,山长完全不会被金钱左右,之前我们女塾买家具的时候只是一味地想省钱,结果床已经塌了两个。山长让我们看到人生居然可以这样活,不禁产生向往,愿意听取山长的教导,向山长学习。


2)优秀伙伴的影响



学山长的东西,难免会让我们显得与周围主流有些格格不入,像是这个年纪,大部分学生都去谈恋爱了,谁没有男朋友就是被嘲笑的单身狗,这个年纪大家都去享受美食带来的乐趣,而我们却以吃土豆杂粮为乐,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个有共同价值观的伙伴圈,大家一起学习练武,一起吃土豆,都会觉得彼此很正常,在伙伴的力量下,就不容易被外在的物质欲望和评价眼光影响。

 

之前自立男塾有个同学以前谈恋爱、打游戏,家长也管不住,脑袋里天天就想着怎么玩,但是后来参加青春期冬令营,一个是山长对大家的引导(前面说的精神导师),另一个是在组建自立学堂时,男塾的其他同学说只要你之后不打游戏,就可以加入,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觉得在这里会获得更好的成长(自我负责),所以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打过游戏,一次也没有。


之前可是游戏成瘾(他的游戏历程是从学前班开始的),而现在的他觉得学习提升才是自己人生中最正常的事情,每次放假回家,大包行李,书都成箱的,他的床边的书都是这样一摞摞的,占了一半的地方。就算学习再忙,也会每周坚持看一本书。关于谈恋爱这件事,他也觉得应该等到自己更成熟的时候再去考虑,这是他现在的生活。


虽然导师和伙伴很重要,但是家庭的能量还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



学堂里老师最有感触,每次孩子调整好一些了,结果跟家长互动,或者放假一回家,就被打回原形了,而我们这个年纪其实最需要家庭的支持与理解,但是出于某些原因,我们开始了逆反,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我们从来不会认为养育我们的父母是自己的仇人,我们很尊重自己的爸爸妈妈,你们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


原因一:我们出现了独立意识,这个时候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很快就会像成年人一样决定自己人生,希望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来。


而且我们的能力也在增加,有时我们会像大人一样思考问题,我记得12岁的时候,我妈问我,你觉得你的心理年龄多大了,我说,可能28了吧。


这个时候我们会开始思考之前父母教导的我们东西是否真的是100%正确的,并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可以轻松地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找到很多厉害的大 v,所以我们觉得不听自己父母的不一定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而且因为现在的时代变化太快,我们挣钱的方式也跟父母那个时代有着巨大的不同,所以我们会觉得父母给我们的人生建议有点太传统了,不过面对新教育的孩子们,我想说,你们的父母真的很开明 ,你们走在了这个时代的前沿。


原因二:除了前面讲的独立意识的出现以外,还有我们能够感觉到来自家庭和学校带给我们深深地恐惧,是那种对于我们变化的不接受,家长们害怕青春期的我们管不住,但是我们不希望被这种感觉所控制,所以我们开始选择反抗。



一般我们跟家长的反抗有两种。

 

有些孩子的对抗方式是通过做父母不希望他们去做的事情来对抗,像之前有个同学可能不是真的想谈恋爱,只是想气一气她妈,所以找了个男朋友。还有那种因为不让打游戏去跟父母耍刀子的。那么其实他们只是希望父母发现自己实在是管不了了的时候,放他们一马,不再去指点他们的人生。

 

有些孩子的对抗方式让家长们很舒服,而这些孩子的问题往往会被忽视,因为他们是通过倒地装死的方式来对抗,家长说什么,都会说是,但就是不想做,家长会觉得这个孩子没有斗志,领他进步就像拖着一个千斤重的水泥袋子。家长们往往会觉得虽然辛苦点,但总比隔壁家天天跟家长耍刀子的那个好吧。其实我们是被父母压倒喘不过气来。


我就是当年被压垮的一分子,跟父母的沟通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感觉,最后再到麻木。当自己到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就会变得异常地开朗,因为我们终于可以呼吸了。当时在家自学的时候,我天天想的就是怎么离开我妈。


这种时候,是孩子不敢对抗,但又不喜欢父母对他们的方式,所以通过压抑和扼杀自己来接受父母。


不过有可能两种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并存,虽然我在我妈面前跟小白兔似得,但是在学校的时候,我觉得英语老师教的不好,把托福书从抽屉洞里甩出来,往桌子上“ bia ”一摔,书很厚,声音可响了,就开始学自己的。就是想证明,老师你已经教不了我了。



其实我们希望的是家长能够平静的接受我们的这种变化,以过来人的建议的方式来与我们沟通。



们能够感受到父母是真的只是建议,还是披着建议的外衣来控制我们的区别,我妈每次要跟我敞开心扉谈心,但是往往变成了她对我不满的脱口秀)。


我爸妈都觉得不太好,我妈说,我会不想听她的,但是我爸只是建议我换一种方式,因为我这个决定有哪些地方考虑得不够周全。而且就算我最后没有听我爸的,他也会尊重我的决定,几年前如果我对我妈说 No(现在好多了)会让我觉得这是世界末日,但其实这不是。现在每次我跟我妈有点逆反的时候她还有点高兴,因为我终于可以爬起来自己呼吸了。

 

同时我们也希望父母把全部的目光收回到自己身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很感激爸爸妈妈把我们养育到现在,但是剩下的路我们需要自己去走,爸妈不能替我们活一辈子。


我们也希望父母能够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精神品质。我们看到你们在不断地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充实、更有价值,我们也会开始向你们学习。



这个时候整个世界就平静下来了。



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