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宁波市的灵山深处,有一座屹立千年的名刹,它就是保国寺。 保国寺古建筑群占地面积1328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沿中轴线自南向北有天王殿、大殿、藏经楼等,两侧还有钟楼、鼓楼等。 保国寺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原是骠骑将军张意的宅院。唐代被改建成寺院,因建在灵山而得名“灵山寺”,也叫“骠骑将军庙”。唐武宗时期被废,唐僖宗时期重建,赐名“保国寺”。宋代又进行过重修,其中,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建成的大殿结构形式“为四明诸刹之冠”。历经沧桑,完好地保留至今。 1961年3月,保国寺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年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如今这里成为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保国寺以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而闻名,尤以千年大殿“北宋大殿”最能代表保国寺建筑精华。它是江南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构建筑。在宋代出版的我国最早的建筑学规范性书籍《营造法式》里,就有许多保国寺的建造经验。保国寺在建筑学的地位不亚于北京故宫。
抬头细看大殿的天花板,你会惊叹于其结构的复杂程度。全部结构不用一枚铁钉,全凭精确的榫卯使斗拱巧妙衔接,将建筑物的构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承托起整个殿堂屋顶50余吨的重量。 大殿里的柱子,尤其是前内柱,都不是笔直的,而是与地面保持一定角度,由四周向中心倾斜。这是出于建筑稳固的力学支撑需要,这样的柱子能承受更多来自各方的力,且不容易变形、垮塌。 在民间,保国寺还有更为神奇的地方,那就是至今未解的四大之谜——“鸟不栖,虫不入,蜘蛛不结网,梁上无灰尘”。在这样结构繁复的木结构建筑里,历经千年却很难见到鸟窝、灰尘、蜘蛛网等,着实令人费解。 有人分析,大殿顶部的建筑构成有许多镂空的设计,透气性极佳。而灵山一带极高的森林覆盖率更大大降低了灰尘量,这两大因素或许就是大殿极难积尘的原因。 还有人发现,梁柱的木材有一股刺激性的香味。经化验证明,这种木材叫“黄桧”,它含有一种飞禽、昆虫不愿闻的芳香油,难怪“鸟不栖,虫不入,蜘蛛不结网”。但是,也有人存疑:历经千年,黄桧木的芳香气味不会消失殆尽么? 不过,这些猜测依旧未成定论。虽然谜底没有完全解开,但我们从中窥探到的,保国寺北宋大殿是古人创造性智慧的产物,能够保存至今,于时代于我们而言,都是一种幸运。人们期待,在持续的保护与研究中,这座承载着历史、智慧、文化的古建筑群能够迎来下一个千年。(文/朱婧 图/选自网络) 责任编辑: |
|
来自: 自强不息在等你 > 《古建、亭台楼阁、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