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甲 因为执着所以专业 军品 单兵装备 通勤户外 警务实战 官方微博:战甲装研菌 坑太多,一个一个填。这次先把欠人的坑补一个——CCW之随身CC。CCW/CC,是一个比较热门话题,可能有同志比较陌生,我这里简单提一下。 CCW(Carry Concealed Weapon),or CC(Concealed Carry),指隐蔽携行这种行为。与CC对应的,是OC,Open Carry。OC跟CC的概念定义来源是背景知识,我以前写过一些基本的介绍,在这里就不展开了。走传送门过去看看即可,http://www./html/2016-04-10/4897.html。 在美国,隐蔽携行可以是行使自卫的权利,也可以是军警人员的任务需要。总而言之,武器应用中需要一种能够降低可视度的又不干涉武器使用的携行方案。隐蔽携行就是在这种限定条件下诞生的。 隐蔽携行需要借助特殊的手段,也可以是专门的武器,比如紧凑型或袖珍型手枪这些方便隐藏的武器。当然,针对攻击性任务的CC更多是需要一个运输武器的手段。而对于平民自卫和随卫任务来说,更多的是要求快速反应。而且在平民的角度,还需要考虑与日常生活的兼容性。 不管哪种CC,都要有两个核心要素——1,武器痕迹;2,出枪动作。
为了满足这两个核心要素,人们绞尽脑汁开发了各种解决方案,主要分两大类:贴身和随身。 所谓贴身就是各种枪套,这个信息量有点大,单开一个坑再说(是的前面放那么多小鲜肉是骗你的)。今天主要说一下随身方案。 所谓随身方案就是专门为了CCW准备的各类包具。为什么会有随身方案?那是因为总有一些情况不允许随身携行,比如说:
因为这种限制条件的存在,贴身隐蔽携行就不再是一个优先考虑的情况了。那么我们需要通过别的手段来解决。 说白了就是用包。(请注意,CCW的配用包应当是接近日常外观的包具,而不是写满“战术”的包) 像这样的打扮,谁会觉得身上有枪呢? 也不复杂,只是在原本“不那么攻击性”外观的包体上增加专门的武器舱——或者其他方便出枪的结构——而已。主要有这么几种包:
这个分类其实是个大分类,其中最经典古老的设计的一定是511的“SELECT CARRY PISTOL POUCH”腰包。一拉一掏就能打。 511还出过像4-Banger、2-Banger这样的另类的挎包,主要是为了能配合长枪做胸挂用,但是在一些场合下,是非常合适的手枪用CCW挎包。而且分隔合理,日常也很好用。 单肩包的典型应该要数Vertx EDC commuter和美马Entity 16。vertx还通过专利设计的大拉手来强调单肩包的快反属性。 当然了,随身CC不是没有代价的。 (再次重申包的外观应当“去攻击性”) 首先就是安全问题。包,特别是女性包,非常招贼。人流越密集的地方,对我们的伪装帮助也越大,但同时遭贼的风险也在提升。不经意间被人偷了包,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随身CC最可怕也最容易发生的是忘了自己是带着包出来的。譬如约会餐馆吃饭,包放一边,埋单走人却忘了带走包。等想起来再回身,包已经不见了——这是非常容易出现的状况,这也是随身CC最大的风险。丢枪在哪都不是小事。 然后就是出枪问题。因为随身CC需要从一个没有本体感的地方做精细操作取出武器还击,这在压力环境下有限时间内完成是很困难的。这就意味着我们一旦选定了某款包,那就要针对这个包的用法进行探索和练习,直到保证我们能够在任何状态下用两三个动作完成出枪才行。 同时反复练习也能让我们发现这个包的设计有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那自然是不能再用了。但总的来说,采用背包方案还是对我们的态势感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尽可能提前准备,才能真正做到第一时间保存自己、然后还击。 随身出枪一定比贴身慢,这是一定的,希望大家都能理解。不要对背包出枪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关于随身CC想说的暂时就是这些。我希望能够通过这短短的两千字让大家意识到这样一个点——工具有的是,但是要选合适的利器才行。 我们选择的工作方案是需要综合考量具体的客观任务环境,以及自身素质能力状态的。一定是从最利于我们效能效率的角度出发选择相应的器材,而不是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