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9岁高龄果农为何只愿为这家农企,传授猕猴桃种植经验?

 独秀客 2018-04-15

一线种植,是件辛苦的体力活,老板都喜欢招年轻力壮的员工。

 

今年三月,新农堂在陕西走访农业企业时,在本真的猕猴桃基地里,我们偏偏遇到了这样一位“高龄”的一线员工。


而且这位“高龄”果农的很有故事,他坚持无膨大剂种植猕猴桃20年,却一直不被其它农企认可,现在却只愿意为本真传授种植经验。




79岁还在种地

 

大爷今年79了,身体健康,精神抖擞,黝黑的皮肤,说话操着浓重的陕西口音却口齿灵活、思维清晰。老人非常享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现在还在自己种地。


大爷和我们谈论起“食品安全”,头头是道,这样的大爷种出的果子,一定吃的很放心


本真果业的猕猴桃基地,位于距西安市区约80公里的周至县,是猕猴桃发源地,也是全国重要的产区之一。很多传统品种,如翠香、徐香等,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总种植面积达30万亩。

 

周至猕猴桃采摘时的盛况(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到访时是三月,陕西的冬天刚刚结束,果园里还是光秃秃的一片,已经有春芽萌动▼

 

大爷告诉我们,因为地处猕猴桃的适生区,自古以来,在秦岭山脉里,存在着许多野生的猕猴桃,但周至真正开始种植猕猴桃,是在大约四十年前(之前是种植苹果)。


大爷在那个时候,做了第一批种植猕猴桃的人。

 

与基地一条马路相隔的就是秦岭山脉


除了多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更难得的是大爷对于猕猴桃种植,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理念,和我们常说的自然农法类似:坚持多用有机肥,果园任野草自然生长,尽量还原猕猴桃原始的生活环境。即使在九十年代化肥最流行的年代,大爷也没有动摇。虽然产量比不得别人,但他种出来的猕猴桃是村里最香最甜。

 

大爷和其他九位年龄超过70岁的老人一起,是本真基地最得力的一线种植员工——号称“十大长老”。他们都是本真的正式员工,有固定薪水,还有提成。

 

本真为什么要雇佣这些高龄老人呢?

 

 

年纪虽大,作用不小

 

本真能迅速动员起一批农民放弃使用膨大剂,按照他们的标准来种植,这其中,光靠承诺和签合约是不够的。

 

“十大长老”不仅有经验、有理念、有技术,而且在当地,都是远近闻名的技术能手,受到村民们的尊敬,大家愿意听他们的话。更重要的是,老人每年种果的收益,大家都是实实在在看在眼里的。

 

大爷说,他也曾郁闷过,自己种的猕猴桃味道好,但是个头小,有的收果商看都不看一眼,最后赚的还比别人少。不过最近这几年发生了变化,开始有收果商认品质,给他开高价,邻居们纷纷来学习。


再后来,本真来周至做基地,大爷没想到还有公司会认同自己的种植理念,还肯开工资给他,今年的猕猴桃早早就卖出去了。


去年的猕猴桃产量过剩,不少村民都没卖出去,如今已是三月,马路边上还有人在摆摊,无人问津▼


“十大长老”在种植一线充分发挥了带头作用,动员更多村民改变了原有的一味追求产量的种植方式。

 

可能说懂技术的人不少,但是懂技术,又能传播给其他人的,还真就只有这十大长老了。”本真的周至基地负责人对新农堂说,“别小看他们,一个老人比十个小伙子还有用。”

 

 

本真对技术的追求

 

很多人会认为,做高端的品牌最讲究的就是营销,而这次新农堂实际走访本真这家企业后发现,技术才是他们最看重的东西


设立“十大长老”,也正是因为本真重视技术。


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不仅是种植一个环节,还有前期对农资投入品的规划,采收后的加工、仓储、运输等等。所以,本真对技术的追求,也不仅在种植。


这块地,将来要和普洛斯合作建一个物流园,将配有先进的气调库和分选线,满足采后需求▼


4月10日,在荷兰副首相、荷兰商务部、陕西省政府的共同见证下,本真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食品生物学院正式签约,本真将引进瓦大的猕猴桃采后保鲜技术。未来,本真将做到保证猕猴桃在被消费者食用时处于最佳口感。


 

 

本真是怎样做农业的?

 

下面是走访期间,新农堂对本真果业总裁宫妤女士的采访整理:

 

问题一:本真给自己的定位是要做行业的“举旗,引领,示范,带动”,打算怎样去实现呢?

 

宫妤: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改变这个行业之前的很多的所谓“劣根”也好,什么也好,光凭一个企业之力是做不到的,还必须要有政府的支持,还要联合一些更多的有相同价值观的企业一起去推动这个行业的转变。

 

当行业内没有形成合力的时候,我们的终端供给,就变成了打价格战,你比我便宜,我比你更便宜,谁家都做不起来,国产猕猴桃的价格永远在那个位置上。

 

一个人怎么可能会改变整个行业?我们只能改变自己。

 

所以我们开始,第一步先设立本真的标准,我们先走这条路,先把这条路走通了,然后大家觉得这条路能走的时候,别人才会向你学习,如果什么都没有,怎么做“标杆”?

 

要多少施肥量,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然后包括什么时候的温度采摘,在国外都是有标准的,背后是一系列数据的支持。我们只看到佳沛的果农,好像看着今天天气不错,就好穿衣服带好手套,弄个袋子去采摘,但实际上对方都是有数据支持的,是数据提示你说,”今天该摘了“,这就是标准化的东西。

 

但直接把人家配好的东西全部照搬过来,又是不行的,你品种、土壤都不一样。所以我们找和佳沛合作的Miko公司来帮助我们建立中国的种植园,希望从源头开始就能按照标准来种植。

 

还有和瓦大的合作,他们帮我们负责从树上摘下来之后的货架期、成熟期的采后标准,是我们的另一个核心。

 

物流方面,我们提供地,跟普洛斯合作去建立这个物流园,是因为普洛斯在物流这块,是顶尖的,它会有一整套的物流的管理体系。跟他们合作,至少在从种植端到中间的这个供应链的部分,是非常让人放心的。

 

这样种植到采后,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

 

问题二:您认为做农业,难在哪里?

 

宫妤:我从快消品行业转到农业后,慢慢发现这个行业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第一是你需要时间,第二是你需要人才。

 

对我来说,最难的就是要改变原有的工作习惯。

 

在之前的工作中,我跟我的团队去沟通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是容易非常理解的;但是现在我发现,沟通并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当我照搬过去的一些思维时,对农民来说,你是不接地气的。你必须要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

 

你告诉农民,说,我帮你做这个标准化种植,我要求你的树要怎么种,肥怎么施……其实这些农户有些时候是不理解的,因为他们看不到数字,你凭什么让他们原来从一吨的有机肥减到减到那么小?尤其你不让他用膨大剂,要知道不用膨大剂,果园会减产40%。

 

我们跟农户合作的时候,要用高于市场价1~2倍的钱收购,还要先给农户打钱,因为是农户也担心,万一到时候你不收我果子了,谁来承担我的损失的?

 

后来我们发现,农民跟农民的对话会更容易。

 

所以我们在周至雇了10位当地的资深的长老,这些长老就平常去监督农户,不能用膨大剂,施农肥农药要按标准用量。他们之间沟通,会更容易。

 

信任建立的过程是很漫长的。去年下雨,品质不好,整个周至的猕猴桃价格都降的非常低,我们还是按照合约价去收的果。我想着,至少要先有一批人,愿意跟着你走,跟着你干,后面你才有可能做大。

 

问题三:未来几年,农业领域肯定会涌现出一批“领头羊”,您认为这些企业需要具备怎样的特质?

 

宫妤:情怀,一定是要有情怀的。

 

还要看创始人和创始人的这个团队,是不是对农业有深刻的认识。

 

本真的十几个股东,我们每年都是有在做慈善的,现在大家把钱,用到了产业扶贫里,我们的初心,就不单是为了盈利。

 

你做农业,假如纯粹是冲着资本去的话,就是到处买,我销售薄弱,我就买一家贸易公司,整合进来了我就上市,然后我就可以退出了,后面怎么样我不管。

 

但如果一个企业,是真的想做这个行业的引领示范带动,那就一定是创始人和你最开始的这批人,能深刻的认识到农业这个产业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并且心里有这个预期。如果没有预期,等你真正这条路上走的时候,面临很多困难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因为暂时的利益会放弃掉,是走不通了这条路的。

 

所以,我觉得最开始创始人的初心和最开始这个创始的团队,有没有决心,坚决的去把公司的战略执行下去,这个是非常关键的,而且,这个过程是也非常痛苦的,因为你要看着真金白银投出去,还有这么长的周期充满着未知数。

 

这几年我们见到了很多这样的人,开始的时候觉得很有情怀,做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情怀不能当饭吃,发现这个现实和这个理想很骨感,发现不能做了,最后就走偏了。

 

坚持初心真的是特别重要的。




技术造就好品质,好品质是品牌的立身之本。


本真果业雇用这些70岁以上的老农人做自己的一线员工,让技术得以传承。


希望在未来,科学种植和管理让农产品越来越好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老一辈农人多年积累下来的传统农法,能继续发光发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