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朱元璋处在崇祯帝的位置 清朝根本没有崛起机会

 昵称30671027 2018-04-15

1644年,以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身亡为标志,享国276年的大明王朝灭亡了。人们在为曾经辉煌无比的大明王朝扼腕叹息时,不免设想:如果是明太祖朱元璋处在崇祯帝的位置上,大明王朝还会灭亡吗?

我先说答案:不会。

一、朱元璋面对的敌人,远超崇祯帝面对的敌人

元朝末年,朱元璋起兵反元时,面对三大劲敌。一是陈友谅,二是张士诚,三是元朝统治者。

陈友谅和张士诚,都是从乱世中杀出的一代枭雄,战斗值爆表,不在李自成和张献忠之下。元朝统治者是著名的蒙古“黄金家族”,其统治的领域幅员辽阔,横跨亚洲、欧洲。元朝只是其庞大帝国的一部分。此外,元朝统治者兵多将广,能人辈出,武将如王保保,文臣如脱脱,都是百里挑一的人物。

然而,他们在朱元璋面前,都是渣!陈友谅和张士诚在朱元璋的攻击下,一败涂地,输得心服口服。强大的蒙古“黄金家族”,不需要朱元璋亲自出马,就被徐达、常遇春赶得屁滚尿流。元朝末代皇帝被迫带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出中原,回到草原吃草。

不仅如此,朱元璋及其后代朱棣,持续对残元势力进行穷追猛打,直至将其彻底消灭!

相比之下,崇祯帝面对的敌人就不是一个档次了。

崇祯帝也面对三大劲敌,一是李自成,二是张献忠,三是后金政权(清朝)。

如前所述,李自成、张献忠,与陈友谅、张士诚基本可以打平。主要差距体现在元朝和后金政权上。

相比而言,后金政权就弱爆了。一直到1636年清朝立国,后金政权的地盘都小,局限于黑龙江一带。如果不是明朝两次抗倭援朝,国力消耗巨大,无暇顾及东北,根本就没有后金崛起的机会。

及至后来,后金威胁到明朝的生存时,他们也存在两个致命的缺陷。一是部落人口少,无法维系一支庞大的军队。八旗军的规模一般只有几万人。到1644年入关时,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也仅仅只有10万人。二是生产力水平很低。明朝已经到了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而后金还处于奴隶社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低,根本就支撑不了长期战争。所以,后金往往采取南下袭击,抢一把就跑的作战方式。

连这样的敌人都应付不了,崇祯帝不亡,谁亡?反之可以大胆设想,假如朱元璋处在崇祯帝的位置上,后金基本上不可能崛起,能够活到1636年就算他输了。

二、朱元璋是一个用人的高手,崇祯帝则除了自己谁都不信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通过著名的“洪武四大案”,杀掉了许多威名显赫的开国功臣,为世人所诟病。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至少在打拼江山时,朱元璋还是给部将们充分的信任。

朱元璋知人善任,将每一名人才都用在恰当的位置。徐达、常遇春都是冲锋陷阵的猛将,便大胆让他们到前线行军作战;李善长是一位指派调度的高手,朱元璋便让他坐镇后方,负责后勤工作,“转运粮储,供给器械,从未缺乏。又治理后方,和睦军民,使上下相安”;刘基足智多谋,时人比之诸葛亮,朱元璋便请他做军师,参与制定平定陈友谅、张士诚以及北伐中原等重要军事计划。

可以设想,如果朱元璋处在崇祯帝的位置上,一定会大胆使用卢象升、孙传庭、袁崇焕等顶梁柱,绝不会因为他们犯了一点小错,就大开杀戒,干下“亲者恨仇者快”的傻事。

其实,崇祯帝手下从来不缺乏精明能干的文臣武将。如祖大寿、袁崇焕、孙传庭、卢象升、曹文诏、周延儒、徐光启等,如果运用得当,或能力挽狂澜,延绵国祚。可是,偏偏崇祯帝刚愎自用、猜忌多疑,大臣稍微犯了过错,轻则被他怒斥、问罪,重则砍头、凌迟。崇祯帝在位短短17年间,一共就杀掉7个总督、11个巡抚。

若是在国家坚如磐石、稳如泰山之际,杀几个大臣也没啥了不起。毕竟,当年朱元璋一杀就是几万人头落地。可在内忧外患不断的时候,一年杀一个部级高官,难道不是在自毁长城?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人人自危,如履薄冰。谁也不愿意为崇祯帝做事。反正做多错多,不如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因此,朱元璋处在崇祯帝的位置上,自可充分调动文臣武将的积极性。后金那几万人马。根本就不够打。

【参考资料:《明史》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