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手的内炼之法与技击

 出生上海的人 2018-04-15

循经太极拳24式中的“云手”一式基本上与简化24式相同,只要注意不要用眼睛看手即可,用眼睛看手容易导致气机不能运化,并且容易有高血压,脑溢血等。目光应该自然望于虚空,”虚空藏神“,以余光自然望之手足运动,可以更好的运化气血,强壮精神。

云手的内炼之法与技击

云手的循经主走12正经循环

“进步云手倒卷肱”,云手一式是进步攻敌之法。在内功上,主走十二正经,手在小腹前托掌而起时,气从手指沿背面手三阳经向上走,手在身前转到侧面呈现按掌时,真气从胸沿三阴经走手。

但是初学者能感受到的是:手在小腹前托掌而起时,气从手指沿背面手三阳经向上走的感觉会比较强,而走三阴经会比较弱,当手身体侧面向小腹中间走的时候,会有气从手掌向手指走(手三阴经),前期甚至是手到了小腹中间时手指才似有似无的有一点感觉。

这是因为手三阴三阳最敏感的地方是手指尖,而手三阳的循经更容易感知,学习太极的初学者,可以先放空思绪,单手练习云手,慢慢体会,刚开始可以比较明显的感受到手指在小腹前托掌往上走时,热气从手指往手背走。而正面手三阴经的感知相对就比较难,可能只感受到稳稳有气从指根往手指走。

云手的内炼之法与技击

循经应该顺其自然,不要强求

但是真正练习时,不要刻意注意气感,追求气感。只要练就对了。真气的流动,要抱着“来之不拒,去者不追”的心态,当体内真气日益壮大之后,自然会感受到。

至于手三阳走到肩膀之后怎么流转,气又是从哪走到胸口手三阴经的,是怎么样形成十二正经的完整循环? 尚需学者在练习多加自我体会,这里就不多言了。

久练之后,大小指,大脚趾的感受强烈,丹田气暖,这是丹道功夫的必然了,这里不再重复。而且此式的内力循经与揽雀尾不同,“揽雀尾”是气机不停的开合升降,合在抱球部位,开在周身,降在丹田,起于小腹和脚下。

云手的内炼之法与技击

“云手”一式则是专注12正经的循环,手三阴三阳的气感会比较强,足三阴三阳也会有相应的感觉。可以说在24式太极拳中, 每一个式子他的动作不同,并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是他们的循经轨迹不同,起到的内功锻炼效果也是不同的。

“云手”一式的运动,是通过“虎步龙行”的变幻,双手子午交换的姿势,摇动着脊柱,脊柱主宰一身上下相随的气脉,阳气的循经气化尽在其中。

武技中的“夺臂挫骨,折肱破臂”之术也隐藏在内,只是以掤按抓转之法出之,是擒拿法的专修。在对手攻击时,以掤捋抓法制住敌方手臂,再以另一手攻之,在以前的“揽雀尾”技击应用中有说过,其实专修之法在于“云手”。

云手的内炼之法与技击

专修武技的几式太极

其后的“蹬脚”与“双风贯耳”是比较容易出武功技击的内容,增力壮身作用明显。如身体强壮的朋友,可以专修,“下势独立”则是更需要打好基础方好习练了。初学者不宜专习,严格说来,还有一式“玉女穿梭”,专修武技内功“铁甲独龙掌。”可以适合初学者练的,这里也不再详说。

这一篇是循经24式内功与技击的完结篇了,虽然还有很多式子没有具体说,但是”观一叶而知秋“,爱好太极的朋友应该可以从中知道很多武当正宗太极的内涵,如需进一步学习,则真的是要有实修方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真正的不断修行,方可知道丹经武学的精髓所在。

欢迎爱好太极的朋友关注,以后可以多多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