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算法推荐,让我们的视野越来越狭窄

 上古真人 2018-04-15

一份有深度、有视野、有情怀的文化读物

这里的文章,每篇都值得一读!  欢迎持续关注和分享


来源:晓看(idxeyeview)

作者:李木


今天,一个人文章读得越多,反而有可能视野越来越狭窄,心智越来越封闭,格局越来越小。




读万卷书行万里,大意是说一个人文章读得越多,视野就会越开阔,心智就会越开放,格局自然就越来越高。

但是现在,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人文章读得越多,反而有可能视野越来越狭窄,心智越来越封闭,格局越来越小。

这不是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而是已经成为现实的寓言故事。

最近,监管方面对今日头条连下猛药,让“算法推荐”这一概念,再一次浮出水面。

所谓算法推荐,是一种基于用户习惯的内容筛选和推荐机制。简单来说,你作为一个用户,过去看了什么内容,计算机将其记录下来,并对你的浏览内容进行分析,推测你可能喜欢的内容。等到你下次登录的时候,就根据分析推测结果,向你推荐内容。

这就是所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计算机根据你的过往,推测你的未来。你在电脑上的所有操作,都有可能被记录在案。计算机据此对你进行用户画像,你喜欢什么就给你推荐什么,你不喜欢什么就不给你推荐什么。你登录的次数越多,计算机的推荐就有可能越精准。

看上去很美对不对?一切都是自动化的。对用户来说,计算机早已为你做好了选择,免去了你选择的烦恼。对计算机来说,则掌握了你的一切,为你提供内容和服务则更有效率,就越能产生经济效益。

但这样一来,后果是很严重的。试想一下,你的视野就只被限定在你过去的模式里,你的未来本来有无穷的可能性,却因为你偶然登录了一下计算机,从此就被计算机限定了拓展的可能。

比如,原本历史是你喜欢的诸多内容中的一种,而且你特别喜欢明史。一旦被计算机记录,你今后的每一次登录,计算机都会重点向你推荐明史。你想看看东西两汉、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隋唐五代啥的,就会很麻烦去找。

网络上,类似周小平这样的文章越来越多,基本都依靠胡编乱造打鸡血来吸引眼球。一旦你误入其中,下次你再登录,计算机就会向你重点推荐这样的文章。于是你手机或者电脑,就会被“震惊了!”“吓尿了!”“惊呆了!”“反转了!”等等类似的文章刷屏。看多了,人就傻掉了。

时间是有限的,你的阅读时间窗口一打开,就都是这些同样的东西。今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你根本没有时间去更换食谱。不管是低俗还是高雅,不管是馒头还是鲍翅,天天给你灌进来,无论是谁都会厌烦的。

技术的确是中立的,但又不仅仅是中立的,关键在于掌握技术的人。这不仅仅是今日头条的问题,更是几乎所有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买点的互联网公司的共同问题。

更麻烦的是,一旦这种算法推荐和商业结合起来,就会变得更加顽固。有个女记者因为写稿子,搜索了一下成人用品。从此登录计算机,打开网页,第一时间显示就是成人用品,偶尔被人瞧见,立刻引来异样的目光。她清理了好几次cookie都没用,依然无休止向她推荐这类东西。在这里,技术被商业的加权强化了,成为网络牛皮癣。

视野开阔,心智开放的前提,是更为广泛的阅读兴趣,而不是仅仅根据算法推荐而来的内容。这里就必须提一下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概念“信息茧房”

2006年,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奥巴马的法律顾问凯斯·桑斯坦出版了其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通过对互联网的考察,桑斯坦指出,在信息传播中,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这样带来的后果其实是严峻的。信息茧房里的人聚合成了一个小圈子,形成了一种“群体共识”。不符合群体共识的他人言论,几乎都会受到这个团体的排斥和抵制。桑斯坦称之为“把自己归入他们设计的回音室(echo chambers)”。

我个人理解是,这个群体形成了逻辑的自我循环,从而成为一个舆论闭环,与外界切割开来。这样的群体只关心群体共识,视一切有违群体共识的意见为敌人,非常容易形成极端化的思维模式。无论左右,都是如此。思想是行为的指导,这种状态对社会的危害可想而已。

喻国明教授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长期生活在信息茧房之中,容易使人产生盲目自信、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其思维方式必然会将自己的偏见认为是真理,从而拒斥其他合理性的观点侵入,特别是获得同一类人认同后日益演化为极端思想和极端行为。”

这还仅仅是个人面对信息社会的信息爆炸所形成的自主选择,桑斯坦还没来得及预见到此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信息茧房的效应,通过技术的进步和扩张,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终有一天,人类会把选择权都交给机器。不是人来做选择,而是机器替人作出选择。这样的前景是可怕的,意味着我们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但实际上却被一个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机器系统所控制。就像屠宰场里的猪牛羊,吃得好睡得好伺候得好,却只是埋头于自己的一口食盆,从来没有想过抬头看看围栏背后的景象。正如《黑客帝国》或者《头号玩家》等电影里所揭示的那样。


所以,对我来说,算法推荐的APP基本不用,web1.0时代的新闻网站、网络论坛等等,对我来说还是常用的工具。有时间,还会看一点纸质书或者报纸。保持阅读类型的广泛性,可以有效对抗算法推荐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