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

 思明居士 2018-04-15

古代的“丞相”和“宰相”当然有区别!

一.丞相,是古代的官职,自春秋战国始,曾在不同朝代设置。

丞相,为百官之首,协助帝王治理朝政,如战国七雄的秦丞相李斯,助秦王赢政扫六合天下,建立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登上始皇帝宝座,并协助制定法度,统一度量衡,创制通用篡文,实行“车同轨,书同文”,实为秦始皇治理国家的得力重臣,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又如,民间奉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神人也,“千古第一贤相”诸葛亮,未出茅庐,三分天下,助刘备成就帝业,刘备白帝城托孤,甚而言之“视阿斗无助,汝可取而代之”,可见诸葛丞相位高权重之至,且死后活生生把刘皇叔昭烈帝陵,演变成武侯祠!

二.宰相,只有极少数朝代如辽国为官职,多数称呼并不是官职,民间俗称类似丞相职务,是历朝不设丞相职务时,行使丞相职权官职的代称;

如唐、宋朝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行使丞相职权,俗称宰相;又如,明清时的内阁大学士,清中后期的军机处大臣,执丞相职权,亦习称宰相。

仅供参考。

2 赞 2评论
分享
举报

古代丞相和宰相概念是有一定区别的,丞相一定是宰相,但宰相不一定是丞相。

一、丞相是古代最高官职的名称,是个具体官职,丞相是代替皇帝统帅文武百官、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人,他拥有仅次皇帝的权力,从战国时期设立丞相一职,到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

二、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统称,宰是主宰的意思,相是辅佐的意思,宰相是一种权力象征,对应到各个朝代有不同的官职都可以叫做宰相。

那么古代有哪些官职可以称之为宰相呢?

汉朝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三位是百官之首,都可以称为宰相。到了东汉时期,刘秀设立尚书台,其长官尚书令就是隐形的宰相。

隋唐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三省的长官就可以称为宰相,而尚书令统领六部,位高权重也是宰相,因唐太宗李世民当过尚书令,后为了避讳不在设尚书令,所以尚书令的副手左仆射和右仆射就行使宰相之权。

宋代 设立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东、西“二府”,两个机构的长官“同平章事”同和“枢密使”共同行使宰相权力。

元代 设中书省总理政务,其长官为中书令,由皇太子兼任,但是长期虚位,是为名义上的宰相,在中书令之下设左、右丞,是实际上的宰相,还有参知政事也行使宰相职权。

明代 实行内阁制,内阁大学士开会时坐中间,又称中堂大人,所以中堂又成了宰相的新称呼。

清代 清朝延续明代的内阁制,但权力归于军机处,所以在清朝只有内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才称的上是真正宰相,比如和珅(首席大学士兼领班军机大臣)、张廷玉(保和殿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

各位朋友有喜欢的请帮忙评论,点赞加关注,谢谢!

展开全部
6 赞 3评论
分享
举报

宰相,一般是泛称,就是指百官之首,辅助君主处理政务的官员。

丞相是正式官名。

比如,秦和西汉时期,丞相就是宰相。东汉分丞相职务为三公,就是因为丞相权力太大,对皇权形成了威胁。那么,东汉的大司徒,相当于政务院总理,大司空就是司法系统主官,大司马就是军事系统主官,三位都是宰相。

唐代继承了三省六部制,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就是宰相,尚书令分设尚书左右仆射后就是四名宰相。其中,中书令草诏,侍中审核,左右仆射执行。

明代废黜中书省和宰相制度,形成皇帝直管六部九卿,就是皇帝+宰相。但皇帝能够处理完宰相那些行政事务吗?完全不可能。

所以,不管是明代内阁还是清代军机处,都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实质上还是相当于唐宋中书省的功能,充当皇帝秘书处职责,负责初审奏折,附属处理意见(贴黄),皇帝同意(批红)后草诏,传递給执行机构。因此内阁的首辅次辅大学士,后期的军机处领班军机大臣实质也是宰相。而大学士+尚书,军机大臣+尚书,就是真宰相。

2 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