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名字叫:《包法利夫人》,赵老师最近每晚睡前必读。

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故事情节:
艾玛是一个富裕农民家的女儿,从小就漂亮聪明,讨人喜欢。她的父亲觉得这样的相貌、这样的资质,是不应该在田间地头埋没掉的,于是送艾玛进修道院,接受贵族教育。修道院无聊慵懒的生活却滋养了艾玛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倾向。

她渴望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刺激、冒险、华丽的爱情。
在嫁给医生包法利以后,她很快对包法利无能、懦弱、不求上进的性格,和一成不变平淡无奇捉襟见肘的生活厌倦。
在躁动不安的欲念的推动下,包法利夫人先后和两个外表漂亮,内心猥琐的男人开始了她自认为高尚、伟大、可歌可泣的爱情。

为了支撑这两段爱情,她背着丈夫借高利贷,过着挥霍无度的生活。
作者福楼拜在近5年的时间里,每天工作12个小时,几乎脱离人间,住到了包法利的世界当中。小说初稿1800页,定稿500页,大师的功力、热情、汗水,追求极致完美的苛刻,都在它里面。其实,在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赵老师更想要追问的是:
是什么,造成了包法利夫人的悲剧?
艾玛从小生活在贵族式的修道院,养成了无所事事、懒散、爱幻想的习惯。她母亲去世后,父亲将她接回家,也疼惜她一表人才,不是做农活的料,对她好吃好喝供养,希望她找个好人家嫁了。漂亮的艾玛嫁给医生包法利后,包法利受宠若惊,就像手头捧着一颗价值连城的珠子一般端着她。这一切的一切,造成了她在生育女儿,应该成熟的时候,依然沉溺于幻想当中,对世态人情,对生命的见解幼稚到可笑的地步。她的幼稚和矫情很多时候让她肤浅猥琐的情人都叹为观,比如,罗道尔夫的母亲已经去世20年了,可是艾玛依然用矫揉造作的温情安慰罗,并且天真地讲:为了支撑这场昂贵的爱情,她背着包法利借下高利贷,大肆挥霍,很多鞋子,甚至只穿一次就扔掉。渴望包法利成名成腕,混入上流社会,她胁迫诱导包法利为一个工人做了矫畸手术,引发医疗事故,导致可怜的工人截肢,包法利蒙羞。当然她最大的幼稚表现在,把两场出于肉欲的私通,奉为高尚的爱情,并为之倾家荡产。她知道怎么取悦于人,怎么穿着打扮,怎么装扮卧室,怎样待人接物,甚至有的时候很精明强干,要不,她出轨两次,蔓延好几年,怎么可能瞒过包法利?因为聪明是天生的,而成熟,是在生活中磨砺感悟到的。把生活抽掉,艾玛只是一个聪明的巨童,身体是成人的,但心智是儿童的。因为,虽然时代变了,但艾玛式的教育依然有,艾玛式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在不断地默默地培养着。和艾玛一样,我们很多孩子,从一出生,就被父母寄予厚望:吃要吃得好,穿要有牌子,所有的人都要赏识他,鼓励他,而后他什么都不要干,只要做一件事就OK:
每一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脱离自己的平凡的人生,进入高人一等的“上流社会”。可是,跟艾玛一样,这个上流社会,只不过是自己想象当中的“上流社会”。可悲的是,她连上流社会的门都找不见的时候,就连她自己家的门都摸不到了。丢失了自己的人生,丢失了自己生命的本源,就像把一根草,从泥土当中,连根拔起,它还能好好活着吗?因为她心心念念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别处----“上流社会”;我们的孩子活了十几岁,其实也没有搞明白何为生活,因为他们的双脚从来没有在地上踩过。从降生起,他们的父母就把他们扛在肩上,渴望他们从此脱离出身,改头换面。没有生活的滋养,他们就不可能茁壮成长,不可能成熟起来。你学物理,水烧到100度会沸腾,可惜你都没有烧过水。你学语文,读孔乙己,会怒其不争,可是哀其不幸你怎么也体会不到,因为孔乙己挨饿偷生的困窘你没有体验过;你学政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啥叫生产,你都没有体验过劳动,体验过交换,这些字对你而言,只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你学历史,历史就是活小说,可你连生活都没时间经历,怎么读得懂这部活小说?孩子们不会学习,因为没有生活告诉他们一些最基本的常识和方法;孩子们没有责任感和担当力,因为一切生活琐事重任交给父母,他们无需承担;孩子们一出门就上当受骗,因为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砺,对是非对错没有真切的体验;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们有追求,有理想,有目标,但是,有追求,有理想,有目标,有干劲的前提是:
不能脚踩大地,双脚就会悬空,悬在半空中,怎么仰望蓝天?只会成为一个半吊子,不上不下,上不能果敢地追求自己的人生,下不能踏踏实实务实地劳动。最后,还是把这段话送给大家:
每一个孩子起初都是天使

但天使只有
脚踩大地,
才能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