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你的交友“舒适区”,去接近你想成为的人

 富书 2020-06-19

月入5K和月入3W的人,到底差在哪?

多少人死在了黎明前的办公桌上

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

作者:麦芽余鱼(富书签约作者),来源:富书(ID:zhongchoudushu),转载请加fushunamei

富书主播:依文

主播荔枝号:依文even(FM1390689)

你要去主动认识人,你才能接触到你想成为的人。

01

交友舒适区,让你限定在这个区域里

我性格比较温吞,又不善言辞,所以交往的朋友大多与我一样,性子腼腆,喜静不喜动。

与她们相处,最关键一点就是‘舒适’。不用费太多心思,有很多共同话题,吃喝玩乐还能想到一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一度就是我的交友原则,而朋友圈的判定标准就是否‘舒适’。

认识田静是个意外,我在某金融系统上班,她是我们合作单位抽调过来的一名业务代表。

负责驻行,指导我们网点新上线金融产品的培训、营销和流程办理事宜。基于工作关系,我不得不与她交往密切。

其实,从见到她的第一刻开始,我就不太喜欢她,因为她的出现让我倍感压力。

她外向开朗,善于交际,口才了得,更显得我木讷迟钝、口笨嘴拙。她见多识广,新词频出,时常让我目瞪口呆接不上话。

在工作之余,她还自学英语,报考金融类证书,不断寻求职业上的突破,对比之下我就像个不思进取混日子的人。

可以说,她超出了我交友圈的‘限定’。

相比于她的‘闹腾’和‘积极’,我的朋友圈太过于安静。身边的好友大多是共事的同事,多年的校友,同龄的亲戚姐妹。

但无一例外,她们都与我一样,习惯于墨守成规和按部就班。田静的出现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我原本平静却略显沉闷的生活。

对于某些不太重要的工作,我一般会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但田静却精益求精,力求做到完美。

外出营销业务,我羞于言辞,只想着退缩,田静却会一马当先,踊跃出击。

班后,我习惯于买好零食,窝在家里看电视,田静则会拉着我跑步健身,甚至邀请我一同加入考证学习的行列。

改变都是潜移默化,在田静的影响下,我做事越来越认真谨慎,即使磕磕绊绊也强迫自己开口营销。

并在她的鼓动下办了一张健身卡,每周三次固定健身房锻炼。

而且,我还为自己报了一门理财类证书考试,开始关注岗位升迁渠道,并在单位组织的内部竞聘中跃跃欲试。

本以为改变自己会很难,但实际行动起来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我曾以为自己性格如此,就适合待在安于现状的圈子里。

却发现原来是我对交友‘舒适区’的追寻,才让我的朋友圈限定在这个‘安稳’的区域里,也让我的自我认知局限在朋友圈的认知中。

马尔克斯说:社交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恐惧。

交友‘舒适区’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在交友过程中,会因为放松、稳定、能够掌控,没有压力而感到十分的舒适。

一旦走出这个交友区域,人就会变得紧张、别扭、不习惯甚至害怕。

以‘舒适’为原则的社交圈,大多是和自己性格相似、兴趣相投,三观一致的人,也就是认知层次趋同。

我们之所以喜欢依赖交友‘舒适区’来选择朋友圈,不过是源于我们对‘非我同类’的恐惧。

但过于集中且密闭的圈子,则会把自己困在一个固步自封的区域里,思想停滞,认知不前。

但你只有见识过更精彩的人,才会发现世界远远不止朋友圈里的方寸之地。

你也只有去接纳朋友圈的‘不适’,才会知道突破‘舒适区’后的思维层次有多广阔。

02

用力去靠近那些你想成为的人

“你要去主动认识人,你才能接触到你想成为的人。”

这是好友李然的口头禅,在人际关系中他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哪怕毫无关系的陌生人,他也总能找到搭桥牵线的认识渠道,从而融入一个又一个圈子。

李然大学毕业后通过省考成为一名乡镇基层公务员,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简陋。

那里百来十人,很多人年龄都四五十岁,还在最普通的岗位上碌碌无为。

李然刚来的时候,那些为自诩为前辈的办公室同事,就纷纷围上来打听他的家世。

一听他是外地人,家境一般,又不是名牌大学毕业,那些人就以过来人的口气劝他说:

你在这人生地不熟,没钱还没背景,仕途根本上不去,这辈子就只能老老实实在这干到退休了。

工作半年多,确实如那些同事所言,当年与他一同招录在乡镇的人。凡是自带点家底和人脉,大多以‘借调’的名义去了县、市,或是分配到更好的部门和职位上。

不过,李然并没有松懈,‘关系’是他的短板,但他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打造属于自己的关系网。

他原本在一个不起眼的后勤部门,工作简单轻松但不受重用。

他想成为领导身边的秘书,就一定要进核心部门综合组。

没有机会就制造机会,同事间的串门,紧急时刻的协助,随叫随到的聚会,但凡能搭上关系,他都积极去参与。

小到科员,大到组长,他都能熟悉到称兄道弟。工作之余,更是苦练公务写作能力,并竭尽全力提供自己的帮助。

久而久之,只要那边一有空缺,就会有人推荐他,连一些主要领导都知道镇子里有一个做事能力强,公务写作又很厉害的人。

后来,一年一度的岗位调动,他便被调进了综合组。

由于表现出色,他很快受到了大领导的赏识,并在一年后推荐去了县区综合组,又在两年后被借调去了市区。

私底下有人传他之前是扮猪吃老虎,调动那么快背后一定有关系。

他听到后也只是一笑了之,如果真说关系,那关系也是他自己用实力,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那些帮过他、推荐过他、赏识过他的人,曾经他都不认识,但天下没有陌生人,他只是用力去接近了他想成为的人。

先是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努力精进自己的专业能力,然后有选择的加入社交圈子,接近自己想靠近的人。

生活、娱乐、兴趣、工作等等都能成为畅聊的话题。

先从熟悉开始,然后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展现自己的实力,为对方提供自己的价值,并赢得向上攀登的入场券。

美国著名人力资源开发专家珍妮弗.康维勒说过:

只要我们积极出现在社交现场,就已经成功了90%,而通过推动自己更多的参与工作,则会获得更多的个人能力和影响力。

开口很难,行动更难,因为不熟、因为陌生、因为不认识,我们总是为自己狭窄的社交圈找到诸多借口。

但你不走出去,不开口说话,不去参与圈子,不去自我营销。

那些你羡慕的、想接近的,想成为的人,怎么可能注意到你,而你又怎么可能会找到上升的渠道。

人都是从陌生到熟悉,也都是从互不相识到互为圈子。

当你的能力还不能让别人为你主动时,你就要自己主动推销自己,把自己的影响力释放到最大,为自己进入圈子积攒更多的筹码。

时光不等人,圈子更不缺人。

我们要囤积实力,抓紧机遇,主动出击。

03

 改变你的人生,先从朋友圈开始

中国公关界刘希平在《天下没有陌生人》一书中,提到了四点关于建立自己多元朋友圈的方法:

1、做一个有心机的人,善于经营朋友圈关系

我们每到一个新的职场环境一定要弄清楚,谁是真正有影响力的人。

我们可以不认识那些暂时望尘莫及的高层领导,但我们可以跟领导周围的人打好关系,这就是我们需要经营的朋友圈。

先明确自己所处的岗位,所负责的事务,所能接触到的圈子。

从外围到中心,从边缘到核心,通过朋友圈的不断外延和深入,去接近最终想接近的人,

2、走出交友舒适区,与不同认知阶层的人交往

首先你要足够了解自己的性格趋向,明白自己的交友‘舒适区’界限,才能有选择去接触‘舒适区’以外的社交圈子。

然后,要有胆识地跨出舒适区,多接触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阶段的人,不断地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在‘认知差异’中,提高自己的认知阶层。

人都有防备之心,在与陌生人接触时,功利性不能太强,要始终抱着学习的姿态去沟通和交流。

3、主动迈出第一步,勇敢地与陌生人搭讪

尬聊是谁都会避之不及的事情,与陌生人处在同一空间里,觉得很拘谨、怪异、难堪、紧张等等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但人能聚到一处总有各种各样的缘由,这些‘缘由’就是话题的聚焦点。

从相互了解的事物开始,在了解中找到对方的关注点,从而加深彼此的关系。

关系是主动维护的结果,我们总要迈出第一步,打破陌生感的沉闷,让气氛融洽起来。

4、不断优化自己,用实力维持平等的交往关系

任何关系的维护都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而实力永远是圈子话语权的最佳助力。

学会投资自己,从学识、技能、专业等方面,内外兼修,不断加强自己的个人价值,让自己拥有能够在关系中游刃有余的底气,才能长久又稳定的维持彼此的平等交往。

多看书、多学习、多锤炼,做更好的自己,才能拥有更好的圈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我们也会因为自己的需求,而不得不通过圈子和人脉达成某种目的。

我们不会永远都是父母羽翼之下庇佑的孩子,我们总会迎来独自一人面对挫折和困境的时候,我们也会因为没有强劲的后援而孤掌难鸣。

但我们却是自己的掌舵人,主动一些,积极一些,努力一些。

在积攒实力的同时,克服社交恐惧感,去扩展自己的朋友圈,提高自己的认知层次。

让朋友圈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提供更多的助力,从而改变我们的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