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父母最有资格谈育儿经验呢?

 张勰 2018-04-15
什么样的父母最有资格谈育儿经验呢?


有的人说是《我把三个孩子送进哈佛》的妈妈,有的人说是写出《虎妈战歌》的虎妈。人们比较喜欢找孩子成功考上世界一流大学,或者子女做出杰出成就的父母来谈育儿经验。另一方面,也有人说,应该是在教育上经历了诸多失败的父母最有资格。所谓经验,正可为镜鉴。然而我要说的是,当然他们都可以谈育儿经验,却不是最有资格来谈的人,因为他们都是从子女的表现来权衡和论断为人父母的得失。


人们是否真把子女看作一项产品,并用经过长期打造之后这项产品表现出来的质量,来验证父母的教育方式?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议论:“你看,他家的儿子,学习成绩一般,还没大没小的,家教也不是很好。他爸爸竟然还到处去讲学、讲教育!”……“那位据说是当老师的,你看她自己孩子都没教好,还敢去教别人?”从古到今,人们都爱求全责备,难怪古人要“易子而教”。卢梭写出教育学上的经典之作《爱弥儿》,自己的孩子却犹如孤儿被遗弃,一样免不了被人议论。这些人,包括卢梭,是不是都没有资格谈育儿经验?



很多人喜欢看龙应台写的书,其中关于亲子关系的也有几种,《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等。就拿《亲爱的安德烈》来说,这其实是一本书信集。很多人喜欢其中那些开诚布公、毫无掩饰的表达。例如,安德烈2007年8月23日致龙应台的信中说,“妈妈,你跟我说话的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权利!对,这就是你的心态啊。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龙应台坦承,在写作的过程中,“他对我嘲笑有加, 我对他认真研究。”有的人喜欢探究安德烈今天在做什么,成为了何方神圣,我觉得这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龙应台愿意把这些公开于世,愿意发表出来,说明她是一个“自省智能”非常高的人。


对,就是“自省智能”。只有自省智能高的人,才能把养育一个孩子过程中的心路得失,以最真诚的方式娓娓道来,既有理性又不失温度,从而将个体对生命的体验,变成可以给别人带来思考和启发的东西。这样的父母就是最有资格来谈育儿经验的人,而不论他或她所养育的孩子究竟是怎样的,也不论这些父母本身是否为社会名流。因此,卢梭的孩子在孤儿院,也不妨碍《爱弥儿》成为经典;一个普通人的孩子即使表现平平,父母也可以在育儿的大小事上侃侃而谈。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其实还不少,每个人身边的朋友中,可能就有不少人喜欢检讨自己的育儿方式,报刊杂志上也总能找到这样的故事。我曾经看到过一位普通妈妈写给儿子的致歉信。事情起因是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妈妈因为三件事批评了他。先是批评孩子数学上马虎,“威胁”他:“以后试卷没达到95分,我可不签字啊”;接着,因为孩子背书总出错,又不愿多温习,指责他“做事太不踏实”。最后,还指出写得不工整的字,要求孩子擦掉重写。在她接连不断的批评下,孩子终于忍受不了,爆发了。之后妈妈真诚地反省了自己的行为,并向孩子道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天天吼孩子,总有一天孩子会吼回去的。而整个事件中至为珍贵的是,这位妈妈最终发现了自己的心魔:在与人比较中,追求完美,因此也失落了爱。“如他所是,而非我所愿”——这是普通父母的育儿心得,没有什么大起大伏,也不轰轰烈烈,却有如一颗滋味丰富的橄榄,耐咀嚼,有回甘。


身边还有一位朋友,甚为孩子沉迷手机游戏而苦恼,便寻书籍,遍求育儿指导,却收效甚微。有一天,我问她,是否还记得孩子沉迷的行为是如何开始的?她若有所思,沉默半晌之后,说,“我明白了!我想到一个新办法,试一试再说。”原来过去一段时间,她总是将手机游戏作为一种奖励物或惩罚物,孩子行为令她满意,就得到相应的手机时间,反之,就剥夺玩手机游戏的时间。她是一位领悟力极高的妈妈,她忽然明白了,手机游戏这种“增强物”不宜一直用,因为会增强手机游戏的稀缺性和其在孩子心目中的重要性。她说打算改用别的方式做奖励,例如和孩子一起去做一件有趣的事,例如给孩子他爸化妆。这让我想起我自己孩子过去的一位老师,他也是用这种方式来奖励学生的。当时,他们有几位老师参与了一项慈善筹款的活动,宣称目标达成的话,就当众剃发和剃须,而且大家想要他剃成什么样子就剃成什么样子,并且他们真的为此蓄发蓄须。这个有趣的方式博得了大家的支持,最后剃须剃发的过程还录制了视频,上传到Facebook,鼓舞了更多的人参与慈善事业。


这位妈妈懂得回头看,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并能想到更有创意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手机游戏沉迷问题,都是源于她对孩子真实的用心与爱,而不是把孩子当作一件产品去打造,更没有想到去和别人的孩子比较。这种“自省智能”较高的普通父母的育儿经验,更值得我们学习。


其实,“自省智能”并非我的杜撰,而是哈佛大学教授Howard Gardner提出的人的九项多元智能中的一种。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都很著名,但是人们通常熟悉的是其中的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等等,较少人会留意到“自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Gardner认为,自省智能是一种理解自我的能力,很多心理学家、哲学家、作家和诗人,都表现出相对较高的自省智能。他们能够深入到自己的内在去审视自己,比常人更深刻地体验到自己的情感、价值等,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自我并做出自我指导,并且通常拥有高度的表达力。


有自省智能的人通常敏感、真诚,喜欢独处和思考。时时内省,令他们的内心更容易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世界的不完美。因此当他们谈论起育儿经验来,谈论的更多的是细节和感受,以及他们的反思,这些是更容易引起别人共鸣和思考的,也是渺小的个人体验的最大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