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铭:催眠不是为了沉睡,而是唤醒 |《催眠师手记》第二季重磅来袭!

 肖毅冥海 2018-04-15

👆 👆 👆书荒时,别忘了来戳我哦~


继现象级畅销书《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之后,作者高铭推出全新作品,广受好评的心理纪实推理作品《催眠师手记》系列的第二季,再次成为书市与媒体关注的焦点。


高铭曾耗时4年,深入医院精神科、公安部等神秘机构,和数百名“非常态人类”直接接触,写就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一经出版,便受到各界人士及广大读者的欢迎,至今累计销量500万册。


2013年起,高铭持续深入催眠诊所、心理诊所,获悉珍贵一手资料,推出另一部成名之作《催眠师手记》系列,用一个个真实案例,直面当代人的心理底线,寻找现代都市人的心理共鸣。



高铭▲ 

常态人类的非常态精神空间


高铭曾说自己是客观的“社会观察者”,《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和《催眠师手记》两部作品便是他对这个社会两个不同群体的观察记录。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写的是精神病患,是“非常态人类”的“常态精神世界”;而《催眠师手记》系列着重展现的,则是“常态人类”的“非常态精神空间”。


“天才疯子”中的精神病患,住在医院、看护所、公安机构,虽然危险,却大多“与世隔绝”;而《催眠师手记》中的各位主角,其实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可能是你是我,他们无处不在,所以更加可怕。


在接受采访时,高铭曾讲过,他希望每个人要学会像精神病人一样思考,打破我们用“正常”和“不正常”的简单标准去划分人群的思维。


在《催眠师手记》系列,这种观点得以延续并深化,透过这些正常人的案例,可以发现,其实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未必如我们以为的那样,那里有太多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东西,人的精神深处,同海洋一样深广,如宇宙一般神秘。



打造如美剧般烧脑的纪实推理档案


真实催眠师的工作既不神秘,书写起来也不好看,一个人心中的逻辑分析,自说自话,会很无聊,所以高铭把这份一个人的工作拆分成两个人的组合:催眠师+心理分析师。


高铭用第一人称催眠师“我”的形象出现,两个人的交流碰撞,过程当中反而往往能激发、表达出更多东西,那种潜移默化的逐级递进,透过现象发掘本质的细腻揣摩,反而极有层次感地表达和透露着催眠的真实奥秘。


由于书中案例取自真实生活,原型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所以本书将许多案例原型的身份、背景、细节、特征全部打乱,再经过拼图一般的重新处理后创作成书,以此尊重原型受访者的隐私。


这种破坏之后的再创造,另本书既保留了纪实档案的真实性,亦增加了如推理小说般的故事性,而高铭也有意顺应这一风格,将《催眠师手记》打造成季播剧的系列形式,每季十余个故事,陆续出版,读者阅读本书,就像在追一部出色而有趣的英剧、美剧。


如果福尔摩斯主攻心理学,而华生会催眠,他们故事大概就会是这部《催眠师手记》。


口碑爆棚,不可错过


《催眠师手记》第二季上市后,收到了媒体和读者的一众好评▼


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说:“人心并不是平静的池塘,并不是牧歌式的林间湖泊,它是一片海洋,里面藏有海底植物和可怕的居民。”高铭称得上是此间一个不知疲倦的探险者。

 

有一种作者,像高铭,他写书的本质只是因为他想带人进入他的狂想世界,去写没有人写的东西,去关注没有人清楚的事,去研究其实每个人都会感兴趣的未知。

──读者轻舟

 

如果这是一部小说,我一定给5颗星。作者的文笔太好,把真实故事都写出了小说的味道,恰到好处的悬疑,不时让人后背发麻的惊悚气氛,作为噱头出现的灵异现象,不容忽视的小细节,逻辑清晰的推理和猜测……每个故事都具备推理小说吸引人的要素。

──读者云水

 

这不只是一本讲述催眠案例的书,更能引发人们思考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读者玛姬阿米的日光

 

这本书像是各种形状、各种大小、各种颜色的珍贵漂流木,聚集起来之后,在夜里升起的精采火焰!……期待这本书能为寻找潜意识资源的朋友们,升起一个照亮黑暗夜空的火堆,而红红的火焰,得以尽情跳舞。

——台湾读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