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正在奖励爱读书的女人

 昵称41082923 2018-04-15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YoYo

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靠书籍启蒙,今天靠书籍导航,明天靠书籍开拓。

世界正在奖励爱读书的女人 来自洞见 19:10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春宴朗读音频

01

一年前,网上有一段“网红撕书”的视频非常火爆。

两个锥子脸尖下巴妆发精致的网红姑娘在直播平台上直播撕书,边撕边叫喊着“读书有什么用?我就不爱读书,不读书我也照样开跑车,大学生还得给我打工……”

视频一经曝光,就引起了网友的愤慨。

有人说“没文化真可怕,智商Low到无下限”,有人说“读书还是有用的,它至少教会了我不能娶你这样的做老婆”,更有网友感慨“只有不读书的人,才会说出这样愚昧无知的话。”

这让我想到前些年爆红网络的一张“保洁阿姨公厕读书”的照片。

照片里的女人穿着朴素,素面朝天,就在公厕旁席地而坐,掏出随身携带的书认真地读。

显然,保洁阿姨没有那两位网红富裕,打扮也没有她们精致,但在网红得到满屏嘲讽之时,她得到的却是所有人的尊重和敬畏。

读书和不读书的女人,对世界的认知不一样,世界对待她们的姿态自然也不同。

02

两周前,网上流传着一篇六年级学生的作文。

在这篇名为《沙漏》的随笔中,小男孩用超乎他年龄的深邃表达着对时间的理解,网友们都忍不住齐呼“神逻辑”,“逆天了”;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被小学生的文笔震惊,早在两年前,网上就曾流传过一位小学生把老师比作导游而不是园丁的文章。

巧妙的是,这两位小学生的语文老师都是同一个人,她就是微博上的红人老师@我们1班王悦薇

王老师是小镇姑娘,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

从小就喜欢看书,小时候因为没钱买书甚至会直接把在书店里看到的故事背下来。

后来在自己的努力下考上了师范大学,实现了当语文老师的理想。

从教后,她也一直没有丢掉自己看书的习惯,还喜欢与学生沟通读书心得,并把它记录下来,po在网上,与大家分享。

别人教给学生的是读书写字,王老师教给孩子们的是生活和人生,她会倾听他们的秘密,分享他们的快乐,排解他们的忧愁,支持他们的梦想。

爱读书的王老师教出了一群爱读书的学生,她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也赢得了家长的赞许。

培根说:“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王悦薇不仅在读书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实现了自己的事业追求,更为一个个年幼的学子编织了美轮美奂的梦。

03

有这么一个女人,鲁迅赞她“虽非西施面目,并且前齿微露,我却觉得是中国第一美人”,林语堂也说“她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到底是什么样的女人能够获得两位大师如此高的评价呢?

相信看过《浮生六记》的人都知道,她就是陈芸娘,沈复的妻子,《浮生六记》的女主角。

芸娘是个苦命人,4岁时父亲去世,从此她便与母亲弟弟相依为命。

小时候没有什么机会读书,但她在咿呀学语之时在父亲的口授下背会了《琵琶行》,长大后只要有机会拿到书,她就《琵琶行》的文本与书上的字逐一对照,就这样学会了认字,还学会了作诗。

芸娘虽没有上过学,但她爱看书,对诗词歌赋都有独到的见解,有着独特的生活情趣。

“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小小年纪的芸娘就能作出如此绝妙的诗句。

她的满腹才情深深地迷住了富家子弟沈复,婚后沈复也经常拉着芸娘一起论文论诗,评花品月。

陈芸娘不爱金钱,不爱首饰,但对字画非常珍视;

她贤良淑德,对丈夫关怀体贴;

她崇尚自由,不拘束缚,会女扮男装和丈夫外出郊游

......

洒脱大胆,率性真实。

有人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做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张小娴的回答是:“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对于不读书的女人来说,婚姻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于爱读书的女人来说,婚姻还有琴棋书画诗酒花。

04

有人说,金钱给人带来的是临时性的愉悦和满足,读书给人带来的是一生的激励和鞭策。

但其实读书除了带来精神上的鼓舞,更能为你创造丰厚的物质享受。

写出《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等著名侦探小说的英国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汀从来都不会做家务,但她能够在一周内就写出一部推理小说。

这一切要得益于她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

5岁那年,阿加莎学会了阅读,从各种儿童读物,到报刊杂志,以及诗歌名著,阿加莎都有极大地阅读兴趣。

起初,阿加莎并不想成为一名作家,她的梦想在舞台,但却患有表演恐惧症,为了贴补家用,于是她开始进行文学创作。

让阿加莎和家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一直以来的阅读习惯让她有了深厚的创作积累。

她第一次写连载小说时,就赚了500英镑,在贴补家用之余还给自己买了一辆心仪许久的莫里斯考利轿车。

她一生高产,到60岁时,她的著作成为继《圣经》和莎士比亚之后最畅销的书。

“金钱滚滚而来”,阿加莎自己在给朋友的信里如此说道。  

阿加莎的传记记者劳拉·汤普森说阿加莎喜欢花钱,对钱怀着一种绝对的敬意。

她一直牢记外婆的嘱咐:“一个女人身上一定要有钱,无论如何必须放一张五英镑和一张五十英镑的票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因为你说不定什么时候需要它。

读书给了阿加莎创作的资本,而创作为阿加莎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财富让阿加莎过上了更自由更舒适的生活,实现了周游世界的梦想。

05

曾一度登上英格兰王位的简·格蕾女士年轻的时候酷爱读书。

有一天,她坐在窗边痴迷地读着柏拉图对苏格拉底之死的描述,父母亲都在花园狩猎,猎狗的狂吠之声从开着的窗子里清晰地传进来。

一位来访者十分诧异,简·格蕾女士竟然不参加他们的游戏。

简·格蕾却平静地说:“我认为,他们在花园里的快乐不过是我从柏拉图那里所获得的快乐的影子罢了。”

读书能够填补人知识上的不足,更能够丰沛人的精神世界,甚至可以帮助你铲除心理上的障碍。

法国电影《刺猬的优雅》讲述了居住在巴黎左岸高级公寓的女门房荷妮的故事。

荷妮是个寡妇,肥胖丑陋,贫穷古怪,像一只刺猬一般武装自己,提防别人。

跟所有人预想的看门人生活一样,荷妮每天会打开电视,倾倒垃圾,打扫公寓,分派信件,日子过得一成不变。

但人们不知道的是,在结束工作后,荷妮会推开一扇密室的门,走进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那里有成排成排的书,还有一只与列夫·托尔斯泰同名的猫,荷妮会煮一壶茶,一边品尝黑巧克力,一边研读自己的藏书,脸上带着白天看不见的笑意。

Steve McCurry在他的新书《On Reading》中写道:

“阅读者很少感到孤独或无聊,因为书籍就像是一座避难所,一盏指明灯。在阅读时,人们总是带着一张明媚的脸庞。”

书籍就是女人的防腐剂和保鲜剂,能丰富内在的修养,能修炼外在的气质,更能够帮助她们在漫长的岁月里抵抗孤独。

爱读书的荷妮从不害怕孤独,读书更是让她遇到了soulmate——温文尔雅的小津先生,她还是一只刺猬,但却是一只优雅的刺猬。

06

许多事业成功的女性在回顾自己的发展道路时,常常会将自己成功的因素归结为某一本书。

这些书或是给了她们抵御孤独和挫折的勇气,或是帮助她们找到了前行的动力。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弗朗索瓦·萨冈就曾满怀感激之情地回顾加缨《反抗的人》一书对她的影响。

14岁那年,萨冈曾亲眼目睹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一个女孩夭亡,她无法接受上帝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她不再信仰上帝,陷入了自我怀疑的精神危机。

恰在这时,她读到了这本《反抗的人》,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世界:尽管没有上帝,但还有“人”,你不用信仰上帝,只需信仰你自己即可。

那一刻,她意识到了文学的神圣,并热切而坚定地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找到了自己奋斗终身的事业。

有人说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靠书籍启蒙,今天靠书籍导航,明天靠书籍开拓。

对女人来说,最大的不动产不是金钱,不是房子,而是读书带来的知识,它能够教会她勇敢地做梦,更能教会她诗意地栖居。

世界,正在奖励爱读书的女人。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