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 ▏雅集 ▏策划 ▏出版 学术讲座 艺术推广 艺术交流
心 语 十几岁时,第一次爬上铁架用油漆写仿宋体,下面人说:“太板了!”因为那不是一笔一笔地写,而是反反复复地描。 1977年初夏,我在陕西美协四合院拜见石鲁,我称他“冯先生”,他说:“我不姓冯,姓石,那是我的俗姓。”从此,我对他的画便有了新的认识。 1984年冬,我与刘文西先生同榻珠海宾馆,早上醒来,见他的床铺空空无人,正要去吃饭,见他进门唤我:“小王,我在海边画了五张速写,你来看看。”我惭愧不已。 临黄宾虹的画,一段时间常拿去请赵振川先生指教,他总是鼓励我。有一次却不同,他说:“你能不能临一下元画。”我恍然悟到元画笔墨至上。再看所临的这张画,文理不清,物象含糊,先生是不愿直接批评人,而是采用一种很儒雅的方式。 我到陈泽秦先生家取诗稿,陈老笑容可掬,一会儿工夫,他拿来两幅何绍基四屏,问我哪一幅好,我不由得想起西安碑林第二室《多宝碑》与《颜家庙》两碑,使我再次认识到艺术家都有一个成长过程。 在故乡义乌办书画展,最受欢迎的作品是《望海潮·怀乡》:“蔗园凝翠,稻田飘浪,枣花漫溢芬芳。高塔刺云,平湖浩瀚,鸭鹅嬉戏池塘……”因为写到了乡亲们的心里。 作 品 展 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