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常做这件事,养不出有规则的孩子

 拈花微笑图书馆 2018-04-15


  文 | 心心妈

  01

  周末,3岁多的心心和小胖一起相约在游乐园玩。

  他们俩是从小的玩伴,我和小胖妈也因常带孩子一起玩而成了朋友。

  两家常聚在一起,孩子们玩得开心,大人也落个轻松。

  这天,正当我和小胖妈聊得起劲,突然传来了心心的尖叫声。

  一看,两孩子又旧戏重演——抢玩具

  小胖力气大,抢得咬牙切齿,势在必得;

  心心则满脸通红,眼看就要输了,于是她一边尖叫一边看向我们,试图寻求“援军”的帮助。

  我和小胖妈赶紧上前,拿下玩具,分开两孩子,问清原因。

  原来是心心一直在玩这辆小卡车,小胖也想玩,就直接上手抢了。

  心心理直气壮:“妈妈,我没有玩好,我还没有同意给他!”

  这时,小胖没得到玩具,气得哭了起来,“我就要玩,我要卡车!”

  小胖妈赶紧抱起他,出了沙池,去另一边的小鱼池捞鱼去了。

  好一会儿,小胖平静了,小胖妈才坐回我身边。

  两孩子都忘了卡车的事,又和谐地玩在了一起。

  这时小胖妈开始吐槽了,“我发现这孩子怎么没什么规则意识呢?想玩什么,就抢,不行就打,从来不知道耐心等待,或者用嘴巴去商量。”

  “平时多和孩子讲讲就会好一些”我说。

  “我经常和他说啊,都快成‘唠叨’了。刚刚我转移他的注意力,带他去捞鱼,等他开心了,我就开始跟他讲道理啊。但我感觉他根本听不进去,看到对面的滑梯,就兴奋地跑走了。”小胖妈解释道。

  我心里隐隐知道了原因,在这天上午之后的几次“抢夺事件”时,我又观察了一下小胖妈。

  她总是在用更新颖的玩具分散两孩子的注意力,再把“情绪失控”的孩子带离“事发现场”想办法哄好。

  这些方法,其实通通都是“转移注意力”。

  正面管教说得好,每一次孩子出现“挑战行为”时,都是教育的大好机会

  当孩子磨磨蹭蹭,上学总迟到,我们可以由此教会他时间管理的方法与自律的品质;

  当孩子情绪爆发时,我们可以趁机教会他控制情绪的方法,提高他的情商。

  这里也一样,孩子不分先后,与小伙伴抢玩具,这时候正是我们教会他规则意识和“与他人沟通”的社会技巧的好时机。

  但妈妈们的转移注意力,不仅转移了孩子当下的情绪,还常常错失掉了这个好机会。

  等孩子开心了、满足了,再跟他说起道理时,孩子也心不在焉了。

  小胖妈的处理方式绝不是少数,很多父母都精于此道。

  原因很简单,这是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处理问题的法宝

  02

  还记得网上有这么一段视频,小婴儿一个劲地哭,妈妈隔几秒对着他的脸吹口气,婴儿要不停地屏住呼吸,再恢复哭泣。

  几次之后,小婴儿就会忘了自己最初为什么要哭,于是不哭了。

  整个视频看起来特别萌,其实这就是很典型的转移注意力。

  孩子2岁以下我们常使用“转移注意力”这完全没有问题

  可是当孩子大了,如果我们没有更新教育方式,还沿袭这一招的话,不仅会错失很多帮助孩子设置界限、培养好品质的良机,长期来看,还有以下方面的危害

  ☞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我们知道孩子专心玩玩具、看书不能轻易地打扰他。

  但我们很少很会意识到,孩子深陷伤心、愤怒、失落的情绪中时,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刻意地高兴起来,也是破坏专注力的一种。

  ☞造成孩子对“负面情绪”的不接纳,从而无法很好地处理自身情绪

  往深层想,父母急于转移孩子注意力,有部分原因是父母本身对孩子“负面情绪”的不接纳。

  我之所以将负面情绪这四个字打引号,是因为情绪其实没有好坏之分,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比如,愤怒能让孩子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去应付眼前的“危险”;

  伤心地流眼泪,是孩子进行自我修复的方式,不论是从心理上来说,还是从生理上讲,都是很健康的表现。

  这些看似不好的情绪,都是我们生存的必需物。

  我们为何不让孩子专心地体验呢?

  间接教会孩子“忽视困难,遇事逃避”的处事方法

  父母的转移注意力实际上是帮助孩子成功地回避了问题。等孩子心情好了,一般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这样的处理方式会给孩子一种错觉——遇到困难,不需要应对,情况就会好转。

  这样“忽视困难、遇事逃避”的处事方法与态度无疑给今后的人生埋下了一大隐患。

  说到这里,有妈妈可能要问了,那遇到小胖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怎么处理呢?

  那就是老生常谈地分步骤走:

  第一步:制止孩子抢玩具或者打人的行为。

  第二步:共情孩子此时愤怒、伤心的情绪。我们可以抱着他,帮他说出他感受。

  第三步等他慢慢平静了,告诉他刚刚的行为是“不可以”的并引导他的同理心:“如果你是心心,你玩的正开心,有人要一把抢走你的玩具,你是什么感受呢?”

  第四步询问他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03

  文章开始的故事也是有后续的。

  我与小胖妈分享了我的看法与建议之后,在又一次的“玩具抢夺事件”时,小胖妈用了这个新方法。

  果然,因为没有转移注意力,孩子能正视这个问题了,小胖妈的共情做得很好,也让之后的沟通格外顺畅。

  最让我们惊喜的是,在小胖妈询问小胖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时,小胖直接走到了心心面前,一字一顿地商量到:“心心,你什么时候才能给我玩呢?”

  心心头也不抬:“你数到25我就给你玩!”

  “可是我不会数到25!”小胖差点要被难哭。

  “那就数到3我就给你玩!”哇,这差距可真大,孩子真是没有数字概念啊。

  “1、2、3!”小胖显得很兴奋。

  心心立马把玩具递给了他,两人都特别开心。

  一个获得了被询问的尊重,另一个,迈出了沟通的第一步,并很快就尝到了“好好说”的甜头。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