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者化学性刺激导致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疾病。腹部外科胆囊炎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 胆囊炎治疗方法: (1)胆囊炎西医疗法 急性胆囊炎: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给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忌油腻食物,严重的禁止食用、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营养、水和电解质。 解痉、镇痛药物治疗:阿托品0.5mg或者654-25mg肌注;硝酸甘油0.3至0至6mg,舌下含化;维生素K38至16mg,肌注;度冷丁或者等美散痛等镇痛,不宜用吗啡。 抗菌治疗: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甲硝唑;还可以选用氨基糖甙类或者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最好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利胆:舒胆通、消炎利胆片或者清肝利胆口服液口服,发作缓解后方可应用。 外科治疗:发生坏死、化脓、穿孔、嵌顿结石者,要及时外科手术治疗。行胆囊切除或者胆囊造瘘。 慢性胆囊炎: 手术治疗:慢性胆囊炎伴有胆石者,要行胆囊切除术。手术一般择期在胆囊炎发作两个月后进行,这样可以减少胆囊周围的粘连和胆囊水肿。 综合治疗:低脂饮食,口服利胆药,如硫酸镁、消炎利胆片、清肝利胆口服液、保胆健素等;应用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消石素等溶石;有寄生虫感染者应该驱虫治疗。 (2)胆囊炎中医治疗: 肝郁气滞症状:常见症状为右上腹绞痛阵作,疼痛向肩背放射,每因情志之变动加剧,饮食减少,或者有口苦、嗳气、呕吐、恶心,可见轻度发热恶寒。舌稍红苔腻,脉弦紧。治疗本病需要疏肝利胆、行气止疼。方用大柴草汤合金铃子散加味。柴草、棒草各6g,商壳15g,大黄、山茶根、半夏、郁金、白芍、香附、金铃子、元胡索各9g,金钱草30g。饮食减少者。加鸡内金6g;有口苦、嗳气、呕吐、恶心等症者,加左金丸9g;伴发热者,加婆婆丁30g、金藤花9g、连壳9g。 湿热熏蒸症状:常见症状为持续性右上肚胀痛或者绞痛、痛引肩背、发热怕寒发作、胸闷纳呆、泛恶呕逆、口苦咽干、舌苔黄腻、脉弦紧。治疗本病需要清利肝胆、化湿排石。方用三金汤合茵陈汤加减。金钱草30g,海金砂12g,白蒿15g,山茶根、山栀、花斑竹根、商壳、蜜香、元胡索、郁金各9g,棒草、鸡内金各6g。高热怕寒者,加柴草9g、婆婆丁30g;呕吐恶心、口苦咽干者,加左金丸9g;大便不爽或者便秘者,加生大黄9g、朴硝15g。 热结血瘀症状:常见症状为胁痛如刺、持续不解、入夜尤甚、痛引肩背、疼痛位置可触及积块、胸肚胀满、黄疸不退、寒热时发、便秘尿黄、舌质紫黯、唇舌有瘀斑、脉弦数。治疗本病需要活血化瘀、清热攻下。方用复元活血汤合排石汤加减。蜜香、桃仁、炮山甲、生大黄、山茶根、花斑竹根、柴草、郁金各9g,商壳、朴硝各15g,白蒿12g,金钱草30g,棒草、红花各6g。肚胀痛甚者,加元胡索、金铃子各9g;发热者,加金藤花、连壳各9g,婆婆丁30g。 脓毒壅滞症状:常见症状为脘腹、胁肋绞痛拒按、痛引肩背、持续不止、胸腹满闷、壮热寒战、汗出、黄疸,甚则谵语神昏、便秘溲黄、舌质红绛、苔黄糙、脉细数。治疗本病需要清热透脓、化瘀解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合茵陈汤加减。金藤花、山茶根、黄柏、白蒿、郁金、山栀各9g,炮山甲15g,海金砂12g,婆婆丁、金钱草各30g,棒草、黄连、大黄各6g。汗出脉细者,加太子参30g,麦冬9g,北五味子6g;神昏谵语者,急用安宫牛黄龙1粒吞服,以芳香开窍。 (3)胆囊炎刮痧疗法 病人可以刮背部的膀胱经,双侧肝俞和胃俞。腹部的任脉,上脘至中脘。肝经,右边期门、章门。下肢的胆经,右边阳陵泉、阳辅。奇穴,双侧胆囊穴。胃经,双侧足三里。肝经,双侧太冲。在以上穴位涂抹刮痧油,以泻法刮之,以局部皮肤出现红色或者红紫色刮痧痕为度。 (4)胆囊炎按摩疗法: 病人以点、按法在背部找寻痛点,大多在第九胸椎旁及两边胆囊穴。用点或者按法先刺激背部压痛点3至5分钟,接下来刺激胆囊穴3至5分钟。日一回,7天为一个疗程。再用一指禅推或者揉右胆囊穴、阳陵泉、胆俞及双侧太冲穴以舒肝利胆。最后施掌擦法于两边胁肋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