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信部专家谈区块链:打造全新信任机制,造就价值互联网

 智汇百川 2018-04-16

于佳宁,工信部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一直从事新经济、新产业、新技术的研究。自2012年起,他开始对区块链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他长期坚持的观点是:区块链是一项颠覆性技术,但是要发挥其作用,需要在实体产业场景实现落地,切实发挥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应该让“区块链+”成为实体经济振兴的助推器。

工信部专家谈区块链:打造全新信任机制,造就价值互联网

区块链打造全新信任机制

对区块链在建立新型信任机制方面的优势,于佳宁以目前全社会重点发力打击“老赖”行为为例,做了形象的解释。“国家社会信用体系正在不断的建立,但是在很多领域,还是有一些违约、欺诈等行为,这些严重制约了我们经济效率的提高。比如,有一些老赖,即使法院有了判决,他也拒不执行,然后上了黑名单之后,他可能坐不了飞机,坐不了高铁,干脆宁可宅在家里他也不还钱。但是对于如果这些交易是在链上完成,这些信息一旦上链,实际上是终身不可抹去。这样的话,这个以后可能就不会再有人去跟他进行各方面的的合作,这样对他不管是生意,还是个人的发展,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样的话使得他的违约和欺诈成本大幅提高。这样的话,实际上也就可以增加这个信任,就是实际上增加了了我们实现达成信任的基础,降低了信任的成本。”

于佳宁在利用区块链打造全新信任机制方面的观点,和LinkEye区块链第一征信联盟的理念不谋而合。LinkEye 融合区块链技术和互联网金融信贷经济模型自主设计并研发的征信共享联盟链解决方案,不仅完成了“信息上云、交易上链”的关键一环,而且还将各家不同金融机构的用户征信数据实现互联共享,打破了存在已久的数据孤岛困境,充分挖掘征信数据的最大价值。

打造价值互联网

在使用区块链实现价值互联网的过程中,于佳宁提到了狭义区块链产业和广义区块链产业两个概念。于佳宁认为,狭义的区块链产业,在区块链领域中更多的是搭建社会效应的基础。而在此基础上,更应该关注的是区块链的辐射、影响、带动等效果:一方面它带动产生很多新的行业,比如说线上的版权保护平台,实现低成本的版权保护,这在过去实际上是很难实现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区块链与传统产业高度融合,促进实体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这种广义上的区块链产业,更加值得关注。

于佳宁认为,“区块链在一个没有中心化机构的情况下,就实现了大规模的价值传递,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这一点如果和目前传统互联网技术下的价值传递方式来对比,其重要意义会更加明显。于佳宁长期关注中国新经济、新技术方面的进展,他对于区块链技术在价值传递上的优势,给出了这样深入浅出的解释:“我觉得传递价值,其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过去我们为了实现高效低风险转账,搞了那么多复杂的机构,实际上这都是为了解决价值怎么样去传播的一个问题。但是区块链靠一种密码学、共识算法等一系列创新机制就实现了价值的高效传播,到现其网络运行了接近九年的时间,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宕机,没有出现过实质性的错账。从传统的金融学逻辑来说,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令人着迷。在很多领域可以确保交易的有效执行,并极大降低这种交易的风险,所以我觉得,它是一个很神奇的技术。”

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美国等国家已经在区块链和实际应用场景的结合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特别是在区块链+金融+征信领域,已经出现了以LinkEye 为代表的一批落地项目,相信在国家全力支持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LinkEye 征信联盟以及更多有应用价值的区块链项目一定会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成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