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算听不懂认知症患者在讲什么,也请不要放弃跟他们交流

 阿方lf 2018-04-16


家人患上认知症后,语言能力就越发不如从前。说话会断断续续而且没有逻辑,有时候话还特别多,一直说个不停。很多人觉得费劲,因而放弃和他们沟通,只满足他们基本的生活需求。

但请注意,患者的语言是除了肢体动作外,表达他们需求的唯一通道。仔细聆听,认真和他们交谈,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们。

患者患病后,在语言表达上基本会出现这些变化:

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汇; 

重复使用熟悉的词汇; 

创造一个新词去描述熟知的事物; 

想法容易失去连贯性; 

很难逻辑性地组织语言; 

使用本地语言回答; 

使用咒骂语言; 

言谈减少; 

更多的使用肢体语言而不是话语。

而且在不同的病重时期,他们的表现差异很大。


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我们可以把认知症分为三期:

第一期:遗忘期

此期表现特别健忘,然后渐渐的出现计算能力,认知能力和定向力障碍,此期日常生活能自理,对此期患者的沟通由正常语言沟通为主,通过与患者的情感交流取得其信任,从而帮助其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二期:精神错乱期

症状持续加重,出现失认,失语,失用,思维情感障碍及个性性格的改变,行为明显异常,日常生活已需要别人的帮助。与此期的患者沟通以简单对答试语言沟通为主,以必要的肢体语言增加沟通的通畅性;

第三期:严重期

患者处于完全缄默,完全卧床期,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状态。对待此期的患者我们需要温柔的肢体语言,通过眼神的交流,通过观察患者是肢体动作了解患者的身体和情感需求。

如何更好的和他们交流呢?

语言交流需注意:

1. 谈话时采用简短及易懂字句,说话时速度适中、咬字清楚及语调平和。尽可能用他熟悉的方言。

2. 找话题,尝试以当日发生的事情、人物、地点、天气等作为谈话的开始。之后选择老人熟悉的话题,保持对话流畅。

4. 向老人发问时,可附带一些选择。例如:“您想吃苹果还是香蕉?”,且一次只问一个问题。

5. 不要考验患者的记忆;追忆往事可能是有益的,但是不要问:“您是否记得”。

6. 耐心地等待回答,给予老人充裕时间思考问题。老人回答时,给予实时鼓励,如微笑、口头赞赏等。

7. 当对方找不到适当用语或应对出现困难时,不宜马上纠正,以免令对方难堪,可提示或转换话题。例如:“您刚刚提及曾经去过……”,可让老人填补未完成的句子。

8. 如果患者使用了错误的词汇,或者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汇来表达,尽量猜测他想要表达的词汇。

肢体配合语言:

肢体动作也是很好的一个交流方式,肢体配合语言,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1. 总是从正前方接近患者,告诉患者您是谁。

2. 保持良好的眼神交流;向患者表示您关心他的话语;让他知道您正在聆听,并且试图理解他的话语。

3. 如果您不能理解患者的话语,让患者指给您,或者使用肢体语言告诉您。

4. 与患者交流时身体不要摇晃,说话是可以轻轻拉住对方的手,帮助患者注意聆听,但是用身体语言要把我分寸,不要把信息混乱。

在与认知症患者的交流时,我们可以用心去感受他们的内心,分析他们的语言、行为及表现,从而更好的理解他们的需求。所以掌握更好的沟通手段是提高认知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