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从中医角度来研究慢性荨麻疹
2018-04-16 | 阅:  转:  |  分享 
  
从中医角度来研究慢性荨麻疹整理作者:17611159011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理论源于临床,只有孜孜以求地运用传统中医诊疗方法客观
、不断地发现、总结、归纳出新的疾病证候,才能在理论上不断创新,提高临床疗效,发展祖国医学。本研究所总结归纳的证候与教材明显不同,较
客观全面地揭示了慢性荨麻疹的证候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主要是以气、血、阳气虚弱为本,风湿热邪为标的病机特点,即本虚标实。也
即《内经》所谓“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慢性荨麻疹的病因总不离“风邪”,风邪之所以久稽不去,主要是有“湿”与“虚”的存在
。湿性粘滞,风与湿合,则风邪难去;虚则正不胜邪,风邪稽留。不少情况下,“湿”与“虚”往往同时致病,导致临床表现十分复杂。本研究还发
现,营卫不和证在本病十分常见,表明机能不协调也是慢性荨麻疹发病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对慢性荨麻疹治疗中要根据不同证候给予补虚扶正,祛湿
清热,祛风止痒,还要调和营卫,使正气复,营卫调,风邪去,则疾病痊愈。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属于中医所说的“瘾疹”,西医治疗慢性
荨麻疹的时间长、而且疗效不佳,这时候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就很明显的体现出来了。有关荨麻疹的证候标准,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六版
)分为风热犯表、风寒束表、血虚风燥三种证候,七版教材则增加了胃肠湿热证。这种证候归纳过于简单,很难满足临床应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
慢性荨麻疹的证候分布作进一步的研究。本课题按照传统中医的诊疗模式结合现代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23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了中医证候
的专项临床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制定的《荨麻疹诊疗指南(2007版)的诊断标准:①风团大小不
等,伴瘤痒,几乎每天发生;②风团反复发作,持续6周以上;③少数病人表现为间歇性发作。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初步归纳为风湿热蕴肤证、风湿热
蕴肤兼肺卫不固证、风湿热蕴肤兼卫阳虚弱证、血虚风恋证、血虚风恋兼肺卫不固证、血虚风恋兼卫阳虚弱证、气阴两虚证、营卫不和证8个证候,
不属以上证候之列者,根据四诊,综合得出辨证结果。首先是慢性荨麻疹患者,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临床上无明确原因,以
皮肤症状为主,不并发严重全身症状;③每周至少2次或2天症状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24h;④患者知情同意。有以下情况的将排除之外,
排除标准:①合并感染者;②合并严重胃肠道症状或其他严重全身症状;③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④严重肝、肾、心脏、代谢疾病,自身免疫病等;⑤
其他类型荨麻疹,如皮肤划痕症、物理刺激引起的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遗传血管性水肿及有其他明确原因引起的荨麻疹(药物、感染等)。慢
性荨麻疹病例共统计了239例,男性95例,女性144例,男女性别比为1:1.51;年龄最小为2岁,最大为81岁,平均年龄为32.1
6岁,19一39岁共135例,占5.65%;病程最短者2月,最长者达30年,平均病程为3-5年。1年患者居多左右,占到一半左右。根
据近十年有关本病证型的文献分析结果,同时征询相关专家意见综合设计了《慢性荨麻疹中医证型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了人口学资料、过敏家族
史、药物过敏史、治疗时症状评分、主要临床四诊情况、舌象、脉象等。在病例选择中为了使辨证更具有客观性,尽可能处理好证候的兼杂及减少人
为因素干扰,辨证采用国家标准术语,参照《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中“600种常见症状的辨证意义”,以各症状在证候或证候要素出现比重,确
立与本病有关的38个症状学指标,除舌脉及女性月经症状之外,。临床采集的慢性荨麻疹病例的中医证候类型以营卫不和证最多,其次为风湿热蕴
肤兼肺卫不固证、风湿热蕴肤证、卫阳不足兼风湿内蕴、血虚风恋兼卫阳虚弱证、血虚风恋证、气阴两虚证、血虚风恋兼肺卫不固证、肝经郁热证、
风热蕴肤证、阴虚风恋证、风寒束表证。其中肝经郁热证、风热蕴肤证、阴虚风恋证、风寒束表证四证分布最小,均低于5%,这一结果与现行“普
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六版《中医外科学·瘾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一节将本病证候分为风热犯表、风寒束表、血虚风燥三种证型差
别很大。常见症状分布通过对包括舌象、脉象在内的共31项中医症状进行分析,总结如下。除风团反复发作、瘙痒这两种必备症状外,其症状频次
在10%以上者由高到低依次为:面色少华、乏力、易感冒、多梦、口苦、头身困重、便干、心悸、口干、面色萎黄、失眠、畏寒肢冷、烦躁易怒、
自汗、尿清长、手足不温、便塘、头晕、尿黄。舌质以淡、淡红、红三者分布差异不明显;苔以薄白为主,其次为黄腻、白腻;脉象以弱、沉弱为主
,其次为正常脉象、滑脉、细弱脉。为进一步探讨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对收集的239例调查病例中除舌脉外的29项症状指标进行聚
类分析:畏寒肢冷、四肢不温、面色萎黄是一组症状,属于阳气虚弱;心悸、失眠、多梦是一组症状,属于血虚证;第三类头身困重、口苦、口干、
大便干等是一组症状,属于湿热证;乏力、面色少华、易感冒等是一组症状,属于气虚证。结合临床调查情况,加上阳性症状较少的营卫不和类,可
将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证候分为五大类:卫阳虚弱类证、血虚类证、湿热类证、气虚类证、营卫不和类。此五类中,各证可单独成一证型,亦能相互兼
杂成更复杂的证型第一类为风湿热蕴肤证(包括气虚及阳虚两个兼证)的临床病例共106例,占总数的4.3%;第二类为营卫不和证的临床病例
共5例,占总数的23.0%;第三类为血虚风恋证(包括气虚及阳虚两个兼证)的临床病例共45例,占总数的18.8%,这三大类共占总数的
86.1%;此外尚有气阴两虚,风邪留恋证占6.3%,肝经郁热证、风热蕴肤证、阴虚风恋证、风寒束表证共占6.5%。主要证候特征经过对
症状频数加权处理,舍去频率不足20%的症状指标,以50%以上的频率总结出以下证候特征。风湿热蕴肤证:风团反复发作,瘙痒,色红,遇热
增多,青、壮年多见,口苦、口干、头身困重、烦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滑;大便干、小便黄短等为其伴随症状或次要症状。兼肺卫不
固者,面色少华,乏力、自汗出、易感冒,脉弱;兼卫阳不足者,畏寒肢冷、风团遇冷好发或加重,易感冒,常鼻流清涕,面色少华,乏力、脉沉弱
或弱。血虚风恋证风团发作日久,瘙痒,晚间多发,女性多见,面色少华,头晕乏力、心悸,失眠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女性可伴有月经
后期,量少色淡等,为其伴随症状或次要症状。兼肺卫不固者,气短乏力,心悸,易感冒,常鼻流清涕,脉虚或弱;兼卫阳虚弱者,畏寒肢冷,遇冷
加重,易感冒,脉沉弱。营卫不和证风团反复发作、瘙痒,中青年患者多见,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多正常。若兼气虚,则可见面色少华,乏力,易感冒,舌淡或淡红,苔薄白,脉弱或沉弱;若兼风湿蕴肤,则可见头身困重,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多正常;若兼血虚,则可见面色少华,心悸,多梦,舌质淡白或淡红,苔薄白,脉多正常。
献花(0)
+1
(本文系荨麻疹科普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