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接待游客300万人的蜈支洲岛如何发挥“旅游 体育”的溢出效应,打造中国海岛旅游新模式 |专访总裁班...

 孤凤 2018-04-16



“体育+”概念下,体育产业正向着多业态融合、跨界交叉的趋势发展。而体育+旅游已成为当下最为火热的领域。国务院下发的77号文、85号文及国家旅游局、体育总局共同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均对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提出指导意见。而体育旅游中,以海岛旅游发展为主题的模式正成为当下最受追捧的项目之一。

 

日前,体银商学院举办的体育综合体实操落地高级研修班及体育赛事运营与管理高级研修班部分学员参观考察了打造海岛旅游的体育之岛三亚蜈支洲岛。领略了这个面积仅有1.48平方公里,年接待游客近300万人的小岛魅力之处。体育BANK近日采访了蜈支洲岛旅游区副总裁、体银商学院体育领军人物培养计划·总裁班第二期学员杨晓海。杨晓海解密了蜈支洲岛的运营经验及发展规划。



体育旅游风口下,蜈支洲岛面临着政策和消费双重驱动


2017年5月,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出台《国家旅游局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在全国建成100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建成100家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100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打造100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培育100家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企业与知名品牌,体育旅游总人数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

 

同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七部委印发《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指出:打通水上运动产业发展壁垒,探索特色水上产业集聚区构建、运作模式,实现规模化产业发展。到2020年,水上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3000亿元。

 

杨晓海表示,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和国家政策的推动,像蜈支洲岛这样集“海陆空”三栖旅游为一体的项目因其地理位置和气候等天然因素已成为游客四季旅游的绝佳场所,而水上运动项目已成为蜈支洲岛的特色之一。



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蜈支洲岛成为水上娱乐天堂

 

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坐落在海南省三亚市北部国家海岸海棠湾内,面积1.48平方公里,其东、南部最高峰海拔79.9米,东西长1400米,南北宽1100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海岛景观层次丰富。依托这样的优势条件,蜈支洲岛形成了以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海岛旅游景区。



蜈支洲岛依托水资源形成了潜水、滑水、摩托艇、拖伞、香蕉船、飞 鱼船、电动船、动感飞艇、海钓、鱼疗、电瓶车观光等36中水上运动项目。杨晓海向体育BANK表示,蜈支洲岛做的就是定义玩海新方式,把蜈支洲岛打造成海陆空立体化三栖旅游胜地。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蜈支洲岛接待游客约280万人次,杨晓海向体育BANK透露2017年蜈支洲岛的客流量已达300万,人均消费在四百元左右,由此推算,蜈支洲岛的收入是非常巨大的。其中潜水、摩托艇、拖曳伞、极限运动等与体育有关项目的收入占40%。旅游+体育已成为蜈支洲岛旅游景区发展的一大强力引擎。据蜈支洲岛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蜈支洲岛的上岛人数实现逐年增加,年增长幅度超过15%。



在蜈支洲岛的36个水上项目中,潜水成为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据体育BANK参考相关数据发现,潜水已成为蜈支洲岛游客的重要体验项目。潜水人数由2012年的11.9万人,经过四年的发展2016年增长到31万,最低年涨幅近10%。同时,蜈支洲岛2017年潜水项目接待游客量达到40万。这也侧面反映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蜈支洲岛带来的巨大红利。杨晓海向体育BANK透露,截止2017年蜈支洲岛潜水项目的游客平均消费在500元左右。由此来看,仅潜水一个项目为蜈支洲岛所带来的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蜈支洲岛年的运营经验是怎样的?

 

一个面积仅有1.48平方公里的旅游小岛年吸引游客300万的诀窍在哪?对此,杨晓海也向体育BANK道出了蜈支洲岛的经营思路。杨晓海表示,蜈支洲岛在“体育+旅游”发展上,总体思路是以“全域旅游”为抓手,着重发展特色水上运动。


以“+体育”的思维,实现旅游与体育多元融合

“体育+旅游”是旅游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或将成为蜈支洲岛乃至海南重要的经济增长载体。蜈支洲岛将体育与旅游产品进行了有机结合,体育设施融入景点、园区,推动体育产业链和旅游产业链深度融合。同时,蜈支洲岛还展开了极限运动、大玩+、一价全包游海岛等玩海方式。

 

除了经营传统水上产品外,通过创新不断开展集竞技、文化、时尚和创意于一体的极限运动;先后举行了海钓大赛、FIDSM动力冲浪板国际赛等赛事,打破了传统结构单一的水上运动体系;发展各项水上体育运动赛事,如竞技摩托艇大赛、健美大赛、沙滩球赛、高尔夫精英赛、迷你马拉松赛等。

 


复制子品牌拓极水运动,创造城市健康新体验

除了在蜈支洲岛风景旅游区重点发展水上运动外,蜈支洲岛也在一线滨海城市深圳,打造了集健身、娱乐、竞赛为一体的水运动综合体——拓极水运动俱乐部,有包括陆地冲浪、风洞、水下推进器、OP帆船、皮划艇、淘沙堡、主题泳池水上冲关、水滑梯游船、接驳船在内十几项水运动娱乐体验,创造城市健康生活新体验的同时,其衍生的培训产业更促进了城市教育的发展。

 

坚持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生态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如果在任何地方都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话,蜈支洲岛算是最具企业责任的景区之一。杨晓海向体育BANK表示,蜈支洲岛一直秉持着“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发展理念,力争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为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蜈支洲岛修建夏季和冬季两座码头,进行季节性轮换,给海洋生态以自然休整期;通过在岛上设立污水处理项目和海水淡化项目,打造节能环保、经济高效的资源利用模式,减少景区发展对于周边海域的压力。

 

此外,蜈支洲岛还与政府、高校合作,共同启动万亩海洋牧场项目,在附近海域持续投放人工鱼礁、改造海洋生物栖息环境,形成了良好的海洋生物圈,经过6年多的发展,初步具有海洋生态修复效应。

 

创新为核,五员立本的公司文化

杨晓海表示,蜈支洲以安全员、清洁员、服务员、推销员和演员为核心的“五员文化”作为景区每位员工的行动标准,激励着员工钻研技能、提升对客标准和技巧,用极致服务打动赴岛游客。

 

杨晓海向体育BANK表示,员工是蜈支洲岛建设发展过程中最大的财富,为此,蜈支洲岛提出了“有了5A级的员工,才会有5A级的景区”的口号。同时,还专设“金点子小组”和“创新实干团”的组织模式,将景区实时信息有效共享,合理调配人力物资,时间上从“小时时代”提升至“分钟时代”,并按年度、季度、月度实行“金点子”奖励机制,激发了全员参与创新的热情,有力的促进了旅游区的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蜈支洲岛要将体育+旅游发挥到极致

 

路永远在前方,蜈支洲岛一直在通往更好的路上。杨晓海表示,最好的蜈支洲岛永远在下一个阶段。同时,杨晓海也透露了未来蜈支洲岛将从品牌形象打造、服务和产品的增值等方向重点布局。

 

杨晓海表示,在“三亚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背景和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下,蜈支洲岛希望通过体育+旅游的新模式,打造体育特色小岛,集体育、文化、旅游、生态于一体,提倡另一种休闲娱乐生活方式,将体育和旅游“1+1>2”的价值效应无限放大。蜈支洲岛成为了海岛休闲运动的领航者,也是海南海上娱乐和潜水项目集结标志性景区,初步具备了建设特色产业小镇雏形,适合打造海南省首个集纯海岛度假观光、体育运动、休闲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海洋运动旅游风情小镇。

 

另外,杨晓海认为品牌形象的打造离不开好的产品和服务。蜈支洲岛除了要提供好的产品和优质服务外,还要全面提高体育旅游服务业供给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