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最流行的25种管理工具——知识管理(第九期)

 shelbypf 2018-04-16

知识管理(KM, Knowledge Management):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KM, Knowledge Management)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管理学者彼得·杜拉克早在一九六五年即预言:「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资本与机器设备,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受到1990年代的信息化(资讯化)蓬勃发展,知识管理的观念结合网际网络建构入口网站、数据库以及应用电脑软件系统等工具,成为组织累积知识财富,创造更多竞争力的新世纪利器。

所谓知识管理的定义为,在组织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內,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得以永不间断的累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这将成为组织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因应市场的变迁。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21世纪的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是组织内的知识工作者和他们的生产力。'

在信息时代里,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财富来源,而知识工作者就是最有生命力的资产,组织和个人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对知识进行管理。知识管理将使组织和个人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并做出更好地决策。在2000年的里斯本欧洲理事会上,知识管理更是被上升到战略的层次:'欧洲将用更好的工作和社会凝聚力推动经济发展,在2010年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最具活力的知识经济实体。'

对于组织和个人,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KM)都已经成为伟大机遇和挑战。

知识管理是公司的一个正式、规范的流程,通过这个流程首先推断公司所拥有的何种信息能够对公司其他人有所裨益,然后设法使公司上下能够方便地获得该信息。在实践中不同的组织机构采用不同的知识管理模式,但通常都包括以下步骤:

  • 创建最佳实践的信息库;

  • 在公司客户服务人员和产品制造人员之间建立信息沟通网络;

  • 建立正式的流程以保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能够传授给执行相似任务的同事。

什么是知识

知识是用于生产的信息(有意义的信息)。--1998年,世界银行《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促进发展》

知识的特性

知识具有以下四个特性,也正是由于这些特性使知识难于被管理:

1. 惊人的可有多次利用率和不断上升的回报。

2. 散乱、遗漏和更新需要。

3. 不确定的价值。

4. 不确定的利益分成。

知识的分类

  • 隐性知识 (Tacit Knowledge)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性化而且难于格式化的知识,主观的理解、直觉和预感都属于这一类。比如企业员工的经验。

  • 显性知识 (Explicit Knowledge)

显性知识是能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容易以硬数据的形式交流和共享,比如编辑整理的程序或者普遍原则。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

[编辑]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区别

  • -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定义是能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的,容易以硬数据的形式交流和共享,并且经编辑整理的程序或者普遍原则。是高度个性而且难于格式化的知识,包括主观的理解、直觉和预感。
    特点存在于文档中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可编码的(Codified)不可编码的(Uncodified)
    容易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很难用文字的形式记录
    容易转移难于转移

根据Delphi Group的调查显示,企业中的最大部分知识(42%)是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但是几种不同种类(电子的和纸制的)的显性知识总和却又大于隐性知识。可见,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企业中的分布是相对平衡的,所以两种知识都必须得到相同的重视。

Where corporate knowledge resides

全球最流行的25种管理工具——知识管理(第九期)

[编辑]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换模型

全球最流行的25种管理工具——知识管理(第九期)

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提出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换的SECI模型:

  • 群化(Socialization)

    • 隐性知识转换为隐性知识(Tacit to Tacit)

    • 即通过共享经验产生新的隐性知识的过程。

    • 比如一个新进人员通过观察资深同事的工作来学习经验和技巧。比如人们针对共同主题展开的谈话和讨论。

    • 在此过程中的主要挑战是:如何识别和组织领域中的专家?如何沟通协作?如何总结和传递经验教训?

  • 外化(Externalization)

    • 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Tacit to Explicit)

    • 即把隐性知识表达出来成为显性知识的过程。

    • 比如将实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总结成书面形式。

    • 在此过程中的主要挑战是:缺乏自动化的流程来捕捉隐性知识,缺乏贡献隐性知识的激励环境。

  • 融合(Combination)

    • 显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Explicit to Explicit)

    • 即显性知识组合形成更复杂、更系统的显性知识体系的过程。

    • 比如从多个来源收集、整理和学习知识,并获得新的发现,得到新的知识。

    • 在此过程中的主要挑战是:大量知识被独占或隐藏,存在于不同介质中的知识难于整合,难于搜索。

  • 内化(Internalization)

    • 显性知识转换为隐性知识(Explicit to Tacit)

    • 即把显性知识转变为隐性知识,成为企业的个人与团体的实际能力的过程。

    • 比如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 在此过程中的主要挑战是:信息量过大,缺乏指导。

SECI模型的特点:

  • The cycle or process of SECI model is constructivist. [Meehan 1999]

  • The structure is positivist. [Yolles 2000]

为了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良性循环,必须保障以下几点:

  • (Culture change)必须创建公开透明和鼓励共享的企业文化。

  • (Direct benefits)必须有清晰的激励措施来鼓励共享,而且用户能够从知识管理中获得直接的好处。

  • (Support of senior management)必须有高层领导的强大支持。

  • (Balance between explicit and tacit)必须给予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同等的重视,只关注其中之一也不会取得成功。

企业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类知识:

  • 业务知识:由ERP等业务系统所生成和管理。

  • 员工知识:员工个人技能、知识潜力、工作经验、工作记录。

  • 流程知识:将知识嵌入业务流程之中,在关键环节能有专家知识支持。

  • 组织记忆:记录现有经验以备将来之用。包括知识库、案例库、最佳实践库和历史档案等。

  • 客户知识:通过客户关系发展深层知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此赢得更多客户。

  • 产品和服务知识:产品中要有知识含量,围绕产品提供知识密集服务。

  • 关系知识:提高跨领域的知识流动,比如利用与供应商、客户以及雇员的关系等。

  • 知识资产:智慧型资本/专利和无形知识产权,控制其发展和利用。

  • 外部情报:从Internet、外部专家等渠道从企业外部收集到的知识和情报。

知识管理的发展

20世纪70—80年代开始出现一些超文本/群件应用系统,依赖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的知识管理系统(KMs),以及诸如“知识获取”、“知识工程”、“以知识为基础的系统”和“基于计算机的存在论”等观点
20世纪80年代中期尽管古典经济学理论忽视了知识作为资产的价值,而且多数组织缺乏管理知识的战略和方法,知识(以及它以专业能力形式的表述)作为竞争性资产的重要性已经明确化
1989年一个美国企业社团启动了“管理知识资产”的项目
1989年有关知识管理的论文开始在《斯隆管理评论》、《组织科学》、《哈佛商业评论》以及其他刊物上出现
1989年适于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的第一批专著也开始出版,如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和Sakaiya的《知识价值的革命》
1989年国际知识管理网络(IKMN)在欧洲创办
1990年许多管理咨询公司开始实施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项目,而且一些著名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建立了重点知识管理项目
1994年IKMN又吸收了位于美国的“知识管理论坛”和其他与知识管理相关的团体和出版物,公布了对欧洲企业开展的知识管理调查的结果
1995年欧共体开始通过ESPRIT计划为知识管理的相关项目提供资助

知识管理的构成元素

全球最流行的25种管理工具——知识管理(第九期)

知识管理的战略[1]

知识管理战略必须支持经营战略,并且超越经营战略。--CKO Summit 2000

全球最流行的25种管理工具——知识管理(第九期)

  • 知识管理的战略模式

  • 把知识管理作为组织经营战略

  • 知识转移和最优实践活动

  • 以客户为重点的知识战略

  • 建立组织成员对知识的责任感

  • 无形资产管理战略

  • 技术创新和知识创造战略

知识管理的流程[1]

全球最流行的25种管理工具——知识管理(第九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