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信鸽的繁育技巧几种方法

 新冬瓜排骨汤 2018-04-16
   谈谈信鸽的繁育技巧
出处:科学养鸽 2009年第2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鸽事业的不断发展,信鸽品种的更新也越来越受到信鸽爱好者的青睐。广大信鸽爱好者对信鸽的饲养要求也越来越高,选育的标准也越来越严。他们要求自己饲养的信鸽既要具有稳定的归巢性和快速的飞翔能力,也要有稳定的遗传基因、较强的抗病能力和不同赛程的速返能力。在我走访过的10多家信鸽公棚和30多家信鸽饲养户(每个公棚鸽子存栏数均在3000~5000只,每个养鸽户饲养信鸽均在30~50只)中,我发现还有不少的信鸽公棚和信鸽饲养户仍然沿用传统的自然配对方法繁殖信鸽。这种做法与当前信鸽快速发展的形势极不相称,也极容易造成信鸽品种的退化、飞翔和抗病能力的下降等不良后果。
目前有些信鸽饲养者仍然采用以下两种传统的方法来鉴定信鸽的优劣,从而进行淘汰、育种和竞翔。
(1)外观鉴定法
  根据多年饲养和繁育信鸽的经验,通过分析和鉴定信鸽眼睛中的眼砂、眼志及内扣线,再观察喉鼻、羽毛、脚的长短等来推断手中信鸽的好坏与优良,从而决定保留或淘汰。但是用这种原始的方法去鉴定信鸽的含金量太低,科学依据也不足。
(2)训放淘汰法
  在繁殖大量信鸽的基础上,依照放飞和竞翔成绩淘汰棚中的信鸽,进而选出优良信鸽。这种大海捞针的方法既浪费饲料,又浪费时间,同时也使饲养者消耗精力,增加开支。
以上两种鉴定方法使信鸽运动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也必定使信鸽的育种及优秀赛鸽的选择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以科学为依据,建立一个以DNA分析为基础的优良品种信鸽不同组织特异性基因组序列与最终分析的数据库,用日趋成熟的DNA测序技术,寻找、分离和合成有代表性位点的引伸物,并用PCR技术扩增和测序,将信鸽鉴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用科学的手段去分析信鸽繁殖、竞翔、定位遗传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解决目前用“外观鉴定法”和“训放淘汰法”选育信鸽的不准确性。
绝大多数信鸽饲养者只看重鸽子外形以致常常做出后悔的选择。例如很多鸽友在培育信鸽时,常常用优良品种与优良品种配对,产生的信鸽往往与自己的要求差距甚远,形成“老鸦抱窝,一窝不如一窝”。单从外表和手感选择总会让人赏心悦目,令人喜爱,但在放飞竞翔中可能就会成为肉鸽、观赏鸽。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由于基因频率和酶因子的改变所导致。信鸽基因的突变、迁移、变异和随机扩散也会造成育种上的低谷。要想快速成为一位优秀的信鸽饲养者,我们就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去鉴定和筛选优良信鸽。
为了提高信鸽的作育质量和飞翔性能,发挥信鸽的潜力,我们必须用科学的繁殖方法,做好品种的选育,防止品种退化。
1 科学的选种和育种
1.1 信鸽品种的比较法
  首先根据优良信鸽基因的图表段,建立功能基因组数据库,为未来依据基因组进行信鸽品牌、品种设计和改良奠定基础。
1.2 归巢信鸽的记忆
  将归巢性较好信鸽的生物酶归档,并进行区别,用不同品种信鸽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鉴定,发现和定义优质基因。
1.3 肌肉性质的鉴别
  不同种类的信鸽或同一种类而品质不同的信鸽,其DNA图谱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基因转译所表达的蛋白性质也会有所不同,进而会形成肌肉细胞组织上的个体差异。因此,不同个体的肌肉就会呈现不同的物理形态。根据DNA图谱来确定不同种类信鸽肌肉的物理形态,进而鉴别信鸽的肌肉性质。
1.4 抗病能力的分析
  根据近亲繁殖的信鸽容易感染疾病和抵抗力较弱的问题,测定其功能基因组序列,建立基因组序列与最终分析的数据库,以便分析信鸽的抗病能力。
1.5 羽毛质量的区别
  根据羽毛的质量及其在空气中的浮力,建立相关信息平台,并同优良信鸽的羽毛进行比较,以便区别不同羽毛的质量。
  此外还可用信鸽的血液、羽毛、肝、肾、心脏、肌肉等新鲜组织的微样本建立物理图谱,用霰弹法测定全基因序列,建立完整的鸽种图谱,用于鉴定杂交过程中基因的分布,建立功能预测、序列组装与基因发现的功能。根据信鸽种群内或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种内或种间的系统发生与进化以及分类学等构建物种的基因图谱,分析与定位目标种群的性状,从而达到对信鸽的快速鉴定。同时用SNP等技术标记定位信鸽的优良品质基因,为改良品种提供资源基因,并通过DNA重组等技术达到改良信鸽品种的目的。
2 鸽子的繁殖期
鸽子从交配、产卵、孵蛋出仔到乳鸽的成长通常称为繁殖期。一个繁殖周期大约40~45天,分为配对期、孵蛋期、育雏期三个阶段。
2.1 配对期
性己经成熟的鸽子,按照饲养者的目的,将公母配成一对,关在一个鸽笼中,使它们产生感情以至交配产蛋,这一时期称为配对期。大多数鸽子都能在配对期间培养出感情,成为一对恩爱“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永不分离。这个阶段大约为10~12天。
2.2 孵蛋期
公母鸽配对成功后,两者交配并产下受精蛋,然后轮流孵化。这个阶段大约为17~18天。
2.3 育雏期
乳鸽出生后,公母鸽随之产生鸽乳,共同照料乳鸽,轮流饲喂。在这个阶段,鸽子又开始交配,在乳鸽2~3周龄时,它们又会产下1窝蛋。这个阶段需要20~30天。
乳鸽出生至发育完善,需4个月的时间,有些早熟品种仅3个月就可发育成熟。这时,鸽子就具有了成熟鸽的一切特性,会发情、交配,并且有了繁殖能力。但刚刚接近成熟的鸽子就马上进行配对繁殖是不适宜的,应待其完全成熟后才可配对生产。
鸽子可利用的繁殖年限比鸡、鸭等家禽都长。信鸽的繁殖能力一般可延续4~5年,其中1~3岁是鸽子繁殖能力最旺盛的时候。此时信鸽的产蛋数量最多,后代的品质也较优良,适宜留作种用。5岁以上的种鸽繁殖性能开始减退,但个别信鸽到10岁时仍有较好的繁殖能力。公鸽的繁殖能力较母鸽强,繁殖年限也较长。
3 鸽子的繁殖季节
鸽子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因此可根据不同的用途制订信鸽的繁殖计划和确定它们的繁殖季节,使它们每个季节的繁殖均有其本身的特点。所以选择繁殖季节对于信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春季繁育
春季繁育的幼鸽能适应多风季节的训炼,对提高信鸽的持久飞翔力具有明显作用。春季繁育是一年赛事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种鸽组对是否合配,生产前的状态是否调整良好,繁育季节气候是否把握到位等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掉以轻心。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育出幼鸽的质量。笔者通过几家鸽棚的育种经历,经过几年来苦苦的摸索和实践,吃过苦头也走过弯路,但也从科学育种中尝到了许多甜头。笔者愿意就育种方面的点滴体会一吐为快。
当您将注意力集中在组对的时候,千万不可忽略对鸽舍实施一次彻底的清理和消毒。有鼠害的鸽舍,还必须再进行一次灭鼠工作,以免从繁育初期就为整个繁育季节留下隐患。在准备组对的一个月前,应对种鸽进行一次毛滴虫、球虫和肠虫的清理。
种鸽繁育前的精神健康状态与作出幼鸽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只要条件允许,种鸽最好不关死棚。关死棚三年左右的鸽子其活力会明显降低,其遗传能力将大打折扣。开活棚的种鸽不言而喻会体质好,活力也充沛。对于养鸽条件较差的鸽友,为了避免种鸽早产蛋,又要保持其活力,可采取单月放雄,关养雌鸽;双月放雌,关养雄鸽的方法。虽有点儿费事,但可避免种鸽过多产蛋,同时还可以保持种鸽活力。关键是能够抓住最佳的配对产蛋期。
春季繁育以立春后配对作出的幼鸽最好。特别是山西大同地区有立春前出壳幼鸽换条慢,而立春后下蛋作出的幼鸽换条快的特点。立春前气温不稳定,早晚温差大,加之春寒的频繁袭击,都将直接影响到种鸽的状态,使繁育出的幼鸽质量受到影响。许多初养信鸽的鸽友,由于繁育幼鸽心切,将种鸽提早配对就造成了头窝鸽子不如二窝鸽子发挥好的现象。其症结就在于不注重节气,种鸽配对太早。
种鸽组对时,应首先挑选那些精神、健康、状态最佳的种鸽先行组对,或有意将心中的重点种鸽先安排组对,即达到状态的有一对配一对。这种做法一是便于管理,二则可避免种鸽一拥而上争巢乱配等困扰。这样做就可牢牢抓住重点,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我走访优胜鸽舍时发现,这些鸽舍几乎都保持着一对种鸽春季最多繁殖二窝的育种方法。如果其幼鸽在秋赛中发挥良好,那么在深秋这对种鸽还可再产一窝蛋。看来种鸽一年产两窝已足矣,且幼鸽质量也能得到保障。切不可因为种鸽血统好或高价引进就频繁地使用。大伤元气的种鸽在短期内也极难复原。
繁育期种鸽的饲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在走访一位名家时他的配料方法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他调配的种鸽饲料以杂粮为主,但拌有小比例正大集团生产的颗粒种鸡饲料。添加这种饲料的最大优势就是口感好,种鸽体质恢复快。一般掌握在种鸽产蛋后即停食这种颗粒料,以免长期使用影响种鸽的肠道及消化系统。种鸽产蛋前需要较多含钙高的物质,因此应在持续投放保健砂的同时,可大量喂食老墙皮土和烧过的蜂窝煤。鸽子对其极为喜食,是一种低廉物美的补钙方法。
在随后进行的产蛋育雏期,应将对种鸽的干扰降至最低。我发现有许多鸽友唯恐幼鸽营养跟不上,今天给幼鸽嘴里塞一个球,明天又塞一颗丸,使亲鸽常常处于惊恐之中,降低了亲鸽喷喂幼鸽的欲望,使“塞球”的幼鸽素质低于同期自然状态下喷喂的幼鸽,个性强的种鸽还常会发生弃雏不喂的情况。出壳25天后的幼鸽必须要“送”上房顶,这是幼鸽认家的最佳时机,除了天敌外,几乎不会造成丢失。一般采取下午三、四点后将其送上房顶,晚上幼鸽归巢后再放入亲鸽格巢。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对幼鸽不会造成健康上的透支,反复坚持几天后幼鸽便可认家。幼鸽出壳28天后分窝最好,要采取将同龄幼鸽关在一个笼里,内置水槽,饲料以细小粒料为主,最多关两天幼鸽便可独立进食。独立进食再巩固两天后,幼鸽由于已有了“认家”的基础,你便可以大胆地将其“轰”上房顶。通过这一过程锻炼的幼鸽,绝对不会形成“僵”鸽,同样也会将幼鸽的飞失率降到最低点。
3.2 夏季繁育
夏季是高温多雨的季节。夏季作出的幼鸽耐热性强,既能在炎热的天气里比赛,也能适应于雨季训练。有人曾在最热的三伏天进行繁殖幼鸽的试验,一对亲鸽只孵一只幼鸽。经过精心的照料,育出的幼鸽,体质十分健壮,不到40天就能飞上房屋学飞,显得异常矫健活泼。天气虽然十分炎热,可是这些幼鸽并不怕热,照样展翅翱翔于蓝天,它们飞行两个多小时后落到房屋上时,仍然精神抖擞,毫无疲劳和呼吸急促的现象。可是在其它季节育出的同日龄幼鸽,此时不仅飞翔时间短,而且落到房屋上后张口喘气不已。
4 信鸽繁殖的准备工作
详尽而周到的繁殖准备工作是孵化出强壮的且最大数量雏鸽的保证。在繁殖前,应全面认真地检查种鸽的健康情况,如果种鸽患有疾病,则会影响雏鸽的生长发育。例如当种鸽患有毛滴虫病时,种鸽用鸽乳来哺育雏鸽就会使雏鸽感染上毛滴虫病,因此应及时淘汰患有严重疾病的种鸽。
4.1配对前的准备
(1)在配鸽前15天应给种鸽一些抗菌素来预防鸽的传染病,可用左旋咪唑驱蛔虫。群养鸽每星期洗浴1次,最后一次洗浴时,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敌百虫,以杀灭鸽虱和鸽蝇等寄生虫。进鸽前还应对鸽舍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消毒。
  (2)应防止种鸽太肥或太瘦。种鸽太肥,会影响配对后的生产性能,出现公鸽精液不良,精子少或畸形多,母鸽产蛋少甚至不产蛋;太瘦则会造成营养不良,产生营养不良性疾病,对精子和卵子的形成有一定影响。日粮饲料的供给一般以每天2次为宜,每次可让信鸽吃九成饱。 前期准备工作中有三项工作十分重要,即种鸽的雌雄鉴别、年龄鉴别和配对。
(3)提高鸽蛋质量,尤其是夏季育种。有人说,冠军鸽从鸽蛋生下的那一天就诞生了,因此,在夏季里,鸽友们应想尽办法提高鸽蛋质量,为以后夺冠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夏季信鸽产蛋期间应注意的事项
(1)防暑降温
信鸽产蛋的最佳温度为18℃~25℃,而且要求温度相对稳定,所以应做到:①鸽舍高度最好为2米以上,以利恒温,并设抽风设施;②在鸽舍运动场种植丝瓜、南瓜等遮阳植物;③中午温度高时,在鸽舍周围喷水,可使气温降低。
(2)调整饲料
夏季信鸽产蛋时,气候闷热,按理说应让赛鸽休息。但是种鸽不同,如果春季没有繁殖,不妨在此时尝试夏季育种,以延长种鸽使用年限。由于天热,信鸽蛋白质的消耗较大,所以饲料中应增加20%~30%的蛋白质。为保证其采食量,应在每天早晨和傍晚天气凉爽、鸽群活跃时进行喂食。同时在饮水中加入2%氯化钾,效果极好。
(3)加喂维生素C
维生素C有提高受精率、孵化率的作用,而且利于蛋壳中钙的形成,因此,维生素C在饲料中含量应达到0.03%。但是在繁殖期要避免使用下列药物:磺胺类、金霉素、四环素、氨茶碱、疫苗、氨基糖甙类、雌雄激素等,因为这些药物会直接影响种蛋的质量。
(4)科学光照
夏季种鸽在产蛋期对光照很敏感,必须做到:①保证光照时间由产蛋初期的10小时逐步增加到孵蛋后期的12小时;②光照要定时,切不可随意提前或推后。
(5)减少应激
夏季信鸽产蛋时,对外界的噪音极为敏感。据长期观察,人员走动,打扫鸽舍,异常声音等均可推迟或减少产蛋几率。因此在每天的产蛋高峰期9时-14时一定要保持舍内安静,停止鸽舍的一切活动,杜绝外来人员参观,鸽友应轻手轻脚,防止惊群。鸽巢要大且深,有屏蔽,不能让鸽子直接看到外界,方能安稳孵蛋。
(6)注意环境卫生
大量的实践表明,欲要信鸽产蛋质量高,必须为其提供舒适的繁殖环境。夏季病菌繁殖快,必须搞好鸽舍的环境卫生,保证鸽舍干爽、不潮湿、无鸽粪、无臭味、空气新鲜,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病原微生物对信鸽的侵害,保证其健康、强壮和产蛋质量。
根据种鸽生理、病理特点,结合夏季炎热高温特性,运用中医理论知识,我们研制出了一种中药制剂。方剂由黄芪、当归、白术、防风、茯苓、藿香、黄苓、连翘、大青叶、知母等中药组成,粉碎为细末,可按0.5%的比例加入饲料中拌匀喂服。实践证明添加中草药制剂不但可以提高种鸽产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品质,而且对提高种鸽体质、增强免疫力、抵抗各种应激(如天气突变等)和降低饲养成本都较为有效。
5 信鸽的繁殖
5.1 种鸽的亲缘程度
  正确把握种鸽的亲缘程度,有助于信鸽的育种。近交系数若贯穿于整个繁育过程,可使育种工作少走弯路;优秀的趋于纯合基因型的种鸽是培育优秀赛鸽的基础,更是杂交出优势的关键。
  种鸽亲缘程度的高低标识了种鸽内在遗传基因的纯合程度。优秀遗传基因的纯合程度对培育参赛选手鸽的竞翔性能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优秀的趋于纯合的基因型个体必须通过亲缘交配才能实现。只有合理地把握种鸽培育过程中的亲缘程度,才能有效地避免亲缘交配中出现的负面影响。
  亲缘交配程度的远与近有的可以一目了然,如:父女配、同胞或半同胞兄妹配以及祖孙配等;有的则很难说清,如两个亲本的祖代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而这一祖先又是亲上加亲,这种复杂的关系一时则难以判定亲缘程度的远近,只有借助一个量化的值,才能明确区分。这个值就是适用于育种实际工作中的近交系数,它能使复杂的亲缘交配程度明朗化。
近交系数的原理是,共同祖先的遗传物质通过父母双方使其在后代种鸽中得以结合。从遗传学的角度出发,双亲对子代遗传的影响应各占一半,每增加一代,祖先对后代的影响就要减少。因此正确把握种鸽的亲缘程度,对整个繁育过程至关重要。近亲交配虽然能使优秀基因趋于纯合,但不正确的近亲交配也会给不良的劣质隐性基因创造一个显现的机会。
  由于近亲交配时亲缘在产生配子时会分离出部分相同的遗传基因,且亲缘程度愈近,相同基因部分就愈多。它们按原样复制到不同的配子中去,形成具有相同数量的精子和卵子。在受精过程中,它们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可以自由组合,因此,在亲缘交配产生的子代中具有相同基因的个体数量相对较多。从而使亲本的优秀遗传基因得以纯合的概率也会得到提高,同时也可能引起劣质隐性基因的频繁出现,出现近交的负面影响。只有正确把握种鸽培育过程中的亲缘程度,才可有效地防止和避免由于近交造成的品质衰退,生活力下降等一些不良后果。
  在种鸽选育过程中,为了提纯和改良祖代优秀赛鸽的基因,亲缘交配必不可少。因此,近交系数的应用能给我们制定选育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也能为选育工作增加预见性。就一般规律而言,赛鸽育种繁育初期,应避免亲缘交配,在中期应按近交方案有目的进行定向培育,同时严格淘汰不良个体。在这一过程中,近交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直接的近交,也可以是间接的近交。直接近交就是利用极近的选配方法,如母与子、兄与妹等之间的交配,其原理就是应用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对产生的子代群体进行严格筛选后的一个基因重组与提纯;而间接近交是在一些定向培育个体间进行的,它可以有效地控制近交造成的负面影响,并能起到近交的积极作用。而这一选配方案的确定是要经过近交系数的计算,利用近交系数明确近亲交配的程度,如同祖高代近亲配、亲本远亲配等方法。在繁育的后期,趋于纯合的优秀基因会基本形成。此时宜远亲渗血,回血提纯保种,从而得到优秀的趋于纯合的基因型种鸽。
因此,近交系数贯穿于整个繁育过程,它能够使育种工作少走弯路,优秀的趋于纯合基因型的种鸽是培育优秀赛鸽的基础,是杂交出优势的关键。
5.2 信鸽的繁殖技巧
(1)杂交优势的利用
杂交育种是指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品系信鸽配对繁殖后代的方式。基因型不同的两亲配子结合受精,产生的后代则具有杂合的基因型。两亲的基因型差异愈大,其后代基因型杂合程度则愈大,杂合的等位基因位点也愈多。若双亲的基因型差异不大,则后代基因型杂合程度也不大。杂合基因是产生基因交换、重组和产生新基因型的基础。有选择的杂交(人工杂交)是创造遗传变异的一种主要方法。根据杂交亲本亲缘关系的远近,有性杂交育种可分为:品系间杂交和远缘杂交。品系间杂交是通过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使后代综合双亲优良性状产生不同于双亲的新的优良性状,也可能因基因互补、基因累加而产生超亲性状。
杂交能增强后代的生活力,主要表现在生长快、繁殖力强、抗逆性等性状增强,同时竞翔性状比亲本明显提高。杂交优势的强弱与基因型的杂合程度相关联。一般基因型的杂合程度愈大,杂交优势则愈强,反之杂交优势则较弱。利用杂交优势也是一种主要的育种方法。基因型不同的信鸽,经杂交后的杂种一代鸽,无论在生长势、生活能力、适应性、竞翔性能等方面均比其双亲较为优越的现象称为杂交优势。杂交优势表现在多方面,而且也比较复杂,其主要特点为:
①杂交优势不是一两个性状单独的表现,而是许多性状综合的突出表现。
②杂交优势的大小取决于双亲性状间的相对差异和互补程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差异越大,所产生的优势也就越大。
③亲本基因型的纯合程度不同,杂交优势的强弱也会有所不同。双亲的纯合度越高,杂交优势也就越强。
④杂交优势只限于第一代。如再经杂交,其优势有些将会减退,例如有些冠军鸽就不一定会再产生冠军鸽。许多鸽友以杂交方法培育鸽子,其结果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或只是昙花一现而已。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主要有两种原因:第一是原种鸽不纯。当我们用没有提纯的种鸽来作杂交时,其后代从外表上来看一定不整齐,即每羽鸽子之间在外表特征上看来差异很大,其子代群体的竞翔能力也不稳定。这时就应该停止杂交繁殖,应先提纯。第二是经杂交所育出的第一代,虽然外表较整齐一致,但其竞翔成绩却不理想。这可能是原种鸽不合配,即配合力出了问题。此时就需要调整种鸽重新组配。因为到目前为止,对杂交优势的有无及其程度,还尚没有方法可预测出来,所以不得不采取子代放翔法,来作两纯系间配合力的度量。
杂交应在亲缘关系较远的两个纯系之间进行,这样所取得的杂交优势要比亲缘关系较近的两个纯系之间的杂交所得到的优势来的大。这是因为亲缘关系较近的两系,其基因彼此之间相似的程度比较大,得不到互补的作用,杂交优势也就落空了。由此可以看出,杂交优势是有条件的,如因不慎,不但得不到优势,反而会得到杂交劣势,即子代继承了双亲的缺点。要想取得杂交优势,并在竞翔上保持不败的地位,就必须先培育出品系鸽。
(2)品系鸽的培育
信鸽的种质资源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自然演化和人工育种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积累了自然和人工选择的遗传变异,蕴藏着各种性状的遗传基因,是人类用以选育信鸽新品系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品系的育种繁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信鸽种质资源数量的多少,以及对其性状表现和遗传规律的掌握程度。信鸽育种工作实质上只是选择利用信鸽种质资源中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一些基因资源。信鸽品系培育的突破性进展肯定是由于找到了具有关键性的信鸽种质资源的缘故。在信鸽的育种过程中能否灵活和恰当地选择育种的方法将是制约育种进步的关键。品系的培育一般是指近亲交配。为了使信鸽优良基因得以组合,并使之纯一传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种鸽的内部进行近亲交配,同时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去劣存优。育种者从杂交后代中选到表现非常优秀的鸽子之后,首先要通过近交和选择的方法,在自己的鸽舍里建立起一个或几个近交系,再进行比较和选择,淘汰较差的系,补入新的近交系,再继续进行比较和选择。在这里再次提醒初养者,当你引进优秀的种鸽时,最好是选择同一血统的一公一母,如只有一羽的话,提纯就比较困难。
培育近交系在开始时可能会由于淘汰许多不良鸽而遭受损失,但是坚持这样做,必定会大见功效,苦尽甘来。另外,还需要说明一下近交衰退的现象。近交衰退使许多鸽友对进行极近亲的近交以及其它的近亲交配怀有很大的戒心。由于在科学上并不严谨的近交衰退这个名词得到广泛的传播,因此近交的不良效应不幸已被不少育种者强调得太过分了,甚至达到了因噎废食的程度,以致误认为凡是近交就必会衰退。
实际上,近交育种的方法是唯一的一种能使优秀种系产生和保持下去的育种方法。如不这样做的话,各种优良的等位基因好不容易有效地组合在了一起,却由于异型杂交的缘故又损失掉了,这样坐失良机实在是可惜。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遇到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只有通过近交才能把其优良性状保持下去。另外请注意,实行近交的重要条件是在你鸽舍里必须有一流的好鸽子,否则就会空忙一场。建议先用近交系数进展较慢的近交系统,如叔侄女、姑侄等进行适度近交。如子代表现较好,则应大胆全同胞进行交配,以便迅速分离、纯合。科学研究是没有平坦大道的,失败也可能会发生,所以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虽然培养十个近交系,可能会有九个失败,只剩下一个优良近交系,那也是成功了!在品系纯化的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种种干扰因素,但主要有三种:
①基因连锁的干扰。那些影响归巢性状的好基因和坏基因,如果是在同一染色体上,而且是处于比较近的座位上时,它们之间的交换率就很低,因而不良基因的排除就较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育种者就必须用相当长的时间去多繁殖子代鸽,并要细心观察。当合适的交换发生时,就要用你智慧的双眼把它选出并加以培育,使具有优良性状且具有高度纯合型的组合得以实现。在这里还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近亲交配做基因纯合是必然的,但优良基因纯合过程时间的长短则不相同,有时则需要经几代的培育才能实现,所以对此要有思想准备。另外还要注意存在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即以一定的数量来保证其质量。
②在近交育种时,一般育种者通常是选择身强力壮的近交一代鸽作为配种之用。这种选配方法往往具有阻滞纯合过程的倾向。其原因在于强壮信鸽配种传代会不自觉地使杂合型占了优先地位,使纯合发展得不那么顺利。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决不能随随便便抓一只鸽子,就拿来当种鸽。我个人认为正常的情况下,应选留体形稍小一点,且没有其它缺陷的鸽子来当种鸽。
③自发性突变。在长期近交过程中,基因突变随时都可能发生,但突变率一般很低。但这种突变一旦发生,必然会使品系的纯合率降低。曾经发现,有一羽两次近亲的突变个体,从外表上看不出来有任何问题,但当幼鸽长到50多天时,却发现不会飞。经分析,可能是控制平衡器官基因发生突变所致。如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近交中出了一两羽废物是不足为奇的。
(3)鸽子品种的提纯与复壮
为了避免鸽子的退化,需要对种鸽进行提纯复壮工作。提纯复壮是为使某一种系的鸽子保持一定的纯度,达到饲养培育的目的,使其后代较好、较多地保留亲代的优良性状,并繁殖出具有本品种特征的优良种鸽。提纯复壮的目的要随鸽子的种类和用途不同而不同,如保存名种、防止退化,强烈归巢性、快速飞行能力和矫健的形体等。为达到提纯复壮,防止退化的目的,需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①做好选种选配工作。选种时应按照饲养目的和选种标准,严格选择,及时淘汰劣差品种,综合分析种鸽的留用。选配可采用品质选配、亲缘选配、年龄选配等方法来进行选配留种。
②做好定向培育工作。按照各个品种的优良性状、改良的目的进行定向培育。挑选种鸽时,优点越多越好。此外,还应注意引育结合、驯化品种和加强饲养管理等工作。
6 乳鸽饲养需精心
乳鸽系出壳后至离巢出售或育种前的雏鸽。乳鸽出壳后,亲鸽自然会精心地抚养其后代。但是在生产中,有不少问题是亲鸽顾及不到的,需要管理人员的细心护理,才能使乳鸽正常生长,使种鸽的生产力提高。
信鸽孵出后,眼未睁开,身带胎毛,斜卧于亲鸽的腹下。24小时左右,已觉饥饿,于是,它会不断伸展头部,触动亲鸽的腹部和嗉囊。亲鸽自知乳鸽的要求,用喙含住乳鸽的喙,然后慢慢吐出食物至乳鸽嘴中,让乳鸽吸吮。乳鸽吃饱了,会躺在亲鸽的腹部舒舒服服地睡觉。
3~4天后,乳鸽眼睛慢慢睁开,身体也逐渐强壮起来,身上的羽毛也开始长出。此时乳鸽开始学走动,食量日见增加,消化力增强,所以亲鸽也会频频地喂乳鸽,有时每天多达10次。此时,供给亲鸽的营养要高些,可增加豆类的用量,而育雏期亲鸽的食料量也会增加很多,要比非育雏鸽多吃1倍左右。
乳鸽食量大,排粪多,很容易污染巢穴,应多备些干净麻布,及时更换,因为这时的乳鸽身体抵抗力很差,最易发病。
乳鸽1周龄时,应及时带脚坏,脚环是鸽子的身份证,信鸽的脚环注明产地及出生年月日,并印有号码,作为区分姐妹鸽的标志。
乳鸽长到10日龄左右,新羽毛已经长了很多,此时亲鸽的保姆时间会慢慢地缩短,亲鸽喂给的食物也会变成半颗粒的饲料。此时尚有少数乳鸽不能完全适应,常会出现消化不良和嗉囊炎。出现这情况,可给乳鸽吃些酵母片等健胃药帮助消化。
15日龄的乳鸽,体重已经接近亲鸽,羽毛也已基本长齐,活动自如,可以脱离蛋巢。头几天可在笼底部放块20厘米×20厘米的麻布,让它在麻布上慢慢适应,才不至于扭伤脚关节。这时的乳鸽还需要亲鸽饲喂,亲鸽喂给的饲料也是颗粒状,与所吃饲料相同。
7 信鸽繁殖体会
一羽真正的好鸽子,在健康及颠峰状态下,必须在任何天气都能归返并且能够很快地恢复疲劳。好鸽子的父母、祖父母也必须具备这种特质。选择加入异血特质种鸽的时间是极为重要的,即什么时间杂交,什么时间近交。异血成分必须在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小心并适时地加入。因为适时加入可使后裔的弱点减少到最小。
7.1 近亲繁殖可以避去鸽种的缺点和不良的基因
种鸽的某些缺陷,可用近亲繁殖将其突显,然后淘汰清除。随着不断的淘汰,到适当的时候,就会拥有一群缺点少特质好的鸽子,而且这些鸽子会具备优质的遗传性能。不正确的近亲交配是危险的,如果不严格地淘汰不良幼鸽,或将具有同样缺点的同血缘鸽子近亲繁殖,那注定会失败。近亲交配需要突破原有的经验、技术及技巧,并选择具有同样优点的种鸽进行交配。广义地来说,具有同样特质的两羽好鸽子或具有这种特质的不同血源的两羽鸽子交配就是此种特质的“近亲繁殖”。不正确的近亲繁殖比杂交更有害,更可造成鸽群退化。近亲繁殖的最大目标是:固定好的竞翔性能、遗传性能和明显的外部特征可为将来品系的建立打下基础。
7.2防止竞翔特性退化
引起信鸽竞翔特性退化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非遗传的间接原因和遗传的直接原因两种。非遗传原因(间接原因)包括生理影响、种鸽过老或过幼、环境影响等;遗传原因(直接原因)包括杂交(混杂劣质基因)、有害突变、近交衰退、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方法的错误等。所以育种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育种的种鸽鸽龄要在一年以上、六年以下,防止精卵不成熟或发育缓慢;
(2)做好种鸽的日常保健,从配对开始到幼鸽出窝,都要给予足够的营养保障;
(3)防止混杂交配,种鸽交配至产卵期间要做好隔离,防止其它雄鸽踩蛋而产生乱蛋;
(4)做好人工选择和竞翔淘汰,尽量减少通过竞翔来自然淘汰的方法,加强人工选择,做到去杂去劣;
(5)搞好亲本繁殖管理,尽量采用一雄配多雌,辅助以一雌配多雄的方法,生产出数量多、质量好的后代,并加强人工淘汰。
7.3 预防信鸽繁殖障碍性疾病
信鸽的繁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繁育的同时,一定要预防信鸽繁殖障碍性疾病。
信鸽的优良性状是通过繁殖遗传给后代的,好的优良品种也是通过定向繁殖培育出来的。然而许多鸽友的信鸽却存在着一些繁殖障碍性的疾病,导致信鸽不产蛋、不产精、或受精率偏低或者孵化过程中胚胎死亡。这些都是我们所说的繁殖障碍性疾病。繁殖障碍病是指繁殖生理异常,即不能顺利进行繁殖的状态。以雌鸽产蛋减少、受精率偏低、胚胎死亡、雄鸽产精减少为其主要特征。随着信鸽事业的蓬勃发展,信鸽繁殖障碍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1)先天性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和后天获得性的繁殖障碍性疾病
①先天性繁殖障碍主要是由于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生殖器官先天性缺陷,如卵巢、睾丸、输精管、生殖道畸形,从而导致丧失繁殖能力。此类鸽子表现为从没有产过蛋,或一羽雄鸽调换多个雌鸽后都未发现受精成功。此类信鸽不可以留作种用。一般治疗意义不大。
②后天获得性的繁殖障碍是指生殖器官发育正常,由于饲养管理(营养缺乏、中毒等)、疾病、衰老等因素导致出现繁殖障碍。一般此类发病鸽子可以产蛋、产精,只是由于外来因素导致信鸽暂时或永久性丧失繁殖功能。信鸽是否能够恢复繁殖能力,要看所得疾病造成信鸽生殖系统损伤程度而定。如发生严重的器质性的损伤,则会导致永久性的繁殖障碍。如果仅是功能发生改变,通过调整是可以恢复的。例如信鸽患沙门氏菌病后,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卵巢坏死,造成永久性繁殖障碍。又如信鸽缺乏维生素E就会导致机体暂不能繁殖,但当补充后即可以恢复繁殖能力。
(2)饲养管理失误造成的繁殖障碍性疾病
营养物质对信鸽正常的生理机能是必需的,所有的营养物质对信鸽的繁殖都有影响。临床上常见的营养缺乏导致的繁殖障碍有蛋白质缺乏、维生素缺乏和矿物质缺乏等。各种营养物质缺乏对繁殖的影响如下:
①蛋白质: 蛋白质缺乏可以引起排卵延迟,而蛋白质水平过高也会对生育力产生不良影响。蛋白质是构成信鸽卵的主要物质,蛋白质缺乏往往会导致信鸽产卵率下降、卵质量轻。在保证蛋白质水平的基础上,平衡蛋氨酸、赖氨酸水平就可以保证雄鸽具有较高的繁殖率。精氨酸和蛋氨酸直接参与精子生成,在日粮中补充精氨酸,能使雄鸽每次射精总量增加,效果极显着。
②维生素: 机体内的维生素含量虽然很少,但却能调节各项生理活动,其中许多维生素对生殖功能都起着重要作用。如果长期缺乏,得不到补充就会造成繁殖障碍。缺乏蛋白质或维生素A、E等,精子活力会明显减弱,精子形成不全,精液产量下降,受精率明显下降,产蛋率和孵化率下降。
(a)维生素A :维生素A对于动物上皮细胞的正常发育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可以引起不育症状,主要表现为:信鸽产蛋、交配时间靠后,性欲降低,睾丸萎缩,曲精细管中精子的数量减少;雌鸽的卵巢机能减退;幼鸽失明或共济失调,抗病能力弱。有人发现在缺乏β-胡萝卜素而维生素A充足的情况下可引起肝酮含量下降,排卵延迟,发情强度降低,卵巢囊肿发病率上升,产后卵巢恢复机能的时间延长,早期胚胎死亡率升高。
(b)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易引起发情延迟。日粮中维生素不足可使信鸽生活力下降,性反射降低,精液量减少。维生素D能促进钙、磷吸收利用,调节血液中的钙、磷平衡,有利于骨骼和蛋壳的形成。缺乏维生素D时,即使日粮中钙充足,也会使钙、磷的吸收和代谢作用发生障碍,导致蛋小、壳薄、软壳,产蛋量下降,受精率、孵化率降低等。
(c)维生素E :维生素E又称为生育维生素或抗不育因子,按结构可分为生育酚和生育醇两类。每类又可分为α、β、γ和δ4种,其中以α-生育酚活性最高,鲜绿植物如青草和青苜蓿中α-生育酚的含量高。维生素E能降低血液中糖皮质素的含量,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维生素E对很多激素的合成有重要的作用,如垂体前叶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当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合成降低时,生殖机能就会随之降低。维生素E能促进精子的生成与活动,当动物缺乏维生素E时,睾丸会变性萎缩,精子运动异常乃至不能产生精子。日粮中补充维生素E能提高雄鸽射精量、精液浓度、精子活力并达到提高受精率的效果。
③矿物质:微量元素对产蛋功能有一定影响。如锌、锰、镁在碳酸根形成酶和蛋白——黏多糖合成酶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同时这些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在蛋壳形成当中的作用也不能忽视。日粮中添加生物活性高的锌和锰时,蛋壳强度、比重以及蛋壳厚度等都会得到改善。日粮中镁供给不足也是蛋壳质量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镁能激活子宫的ATP酶,而ATP酶在血钙转入子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蛋壳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钙、磷等矿物质是构成鸽蛋的重要组成物质,如果钙、磷缺乏,信鸽产蛋则减少,表现为沙皮蛋、软蛋,薄皮蛋,严重时生产期推迟,鸽蛋偏小。不同钙源或钙质料的饲喂时间、每日摄取量和储留率及钙与其它矿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与蛋质量也有重大关系。钙质过高同样会使蛋壳变薄,出现砂壳蛋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体内碳酸酐酶(一种锌依赖酶)的减少。另外钙过多,尤其是钙质饲料粒子过细也会使消化道、血浆和肾脏中的铜、锌、锰相互作用,对铜、锌、锰的利用产生干扰,增加铜、锌、锰从机体内的排出量。如在饲料日粮中分别添加硫酸锌和硫酸锰以及亚硒酸钠对提高精液品质和受精率会有极显着影响。日粮中钙、磷含量充足、比例合适对种鸽的性欲反射和采精量也有很大影响。
(3)体内生殖激素的影响
生殖激素是指直接影响生殖机能的激素。其作用是直接调节动物的发情、排卵、生殖细胞在生殖道内的运行、胚胎附植、母性怀孕、分娩泌乳、精子的生成以及副性腺分泌等生殖环节的某一方面,并与第二性征具有密切关系。这些激素包括丘脑下部的释放激素(RH)、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Gn)、促乳素(Pr)、促黄体分泌素(LTH)、垂体后叶的催产素、卵巢(以及胎盘或其它组织)所产生的雌激素、孕酮、松驰素等。由于饲养不当,生殖道炎症和应激等会使生殖系统功能异常,体内激素紊乱,从而使生殖机能受到破坏,引起繁殖障碍。
(4)传染性疾病引起的繁殖障碍性疾病
当前鸽友对信鸽的营养十分关注,营养缺乏现象很少发生,所以引起信鸽繁殖障碍的主要因素是疾病。信鸽感染疾病以后,没有及时治疗而导致信鸽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的改变,导致繁殖障碍。
①细菌性的疾病,如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霉菌等细菌可以损伤信鸽的卵巢、睾丸、输卵管、输精管等生殖器官,导致这些器官组织发生炎症,严重的会造成坏死。
②病毒性疾病,如鸽副黏液病毒病可以造成卵泡急性出血、破裂,可以造成卵黄性腹膜炎,信鸽腹部膨大。如果切开腹壁可以看到黄色蛋黄样干酪物充满腹腔。
③衣原体病可以损伤卵巢、输卵管等器官,造成繁殖障碍。
传染性的疾病最初会使信鸽机体发生功能性的改变,随着疾病的发展,疾病对机体的损伤加重,肌体器官受损,并出现了不可逆的器质性改变,最终肌体患上不能治疗的繁殖障碍性疾病。
(5)衰老性因素引起的繁殖障碍
由于年龄的增大,全身的机能衰退而丧失繁殖能力,如雄鸽的睾丸萎缩、精液质量下降、体内的激素水平降低等。雌鸽卵巢萎缩,产生不了卵子,丧失产蛋功能。
(6)胚胎(受精卵)孵化过程中的繁殖障碍性疾病
由于对信鸽孵化的过程管理不当,导致发生胚胎疾病,造成胚胎死亡,孵化率降低,或者孵化出弱雏。
①温度:天气过热,加之鸽蛋在阳光下暴晒会导致鸽蛋中水分蒸发过大,造成胚胎死亡。常见于鸽窝位置不好,阳光直接照射造成鸽蛋受热等。
②潮湿:由于鸽窝潮湿,没有及时更换,导致鸽蛋在潮湿环境下孵化,有时可以导致胚胎缺氧死亡。
③鸽蛋外表卫生差:鸽蛋没有及时消毒,外表及内部细菌、霉菌繁殖,产生毒素导致胚胎死亡。而且许多通过垂直传播的疾病都可以造成胚胎在孵化过程中死亡,如鸽副黏液病毒病 、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衣原体病等。
④营养物质缺乏:种鸽营养缺乏而导致鸽蛋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致使胚胎发育受阻。如缺乏 Vit-D、Vit-A、Vit-B1、Vit-B2、Vit-B12、Vit-E等。
信鸽的繁殖技术在前进的道路上是没有止境的。鸽友们应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并应用到日常的训养工作中。
供你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