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传播研究|流动空间与无时间之时间

 jimmyliusss 2018-04-16


《网络社会的崛起》聚焦的是信息时代的经济社会动力问题,论述由信息技术与网络所造成的新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作者曼纽尔·卡斯特以知识信息原动力的技术为切入口,建构了一个有系统的信息社会理论,描述了技术创新应用的快速步伐。


作者|袁红艳


空间与时间是人类生活的根本物质向度,基于此,卡斯特提出假设:在网络社会里,是空间组织了时间。[p466]为了弄清楚在信息技术和当前历史变迁过程中,空间和时间是如何被转化的,卡斯特把分析的焦点集中在了空间与时间的社会意义上,即技术、社会与空间、时间彼此互动的复杂状态。


卡斯特认为网络社会正在重构新的时间和空间,流动空间与无时间性的时间是网络社会新的时空类型。译者序里也提到,信息科技催动了网络社会的兴起,它不但显示了组织网络的重要性和劳动个人化的趋势,也在转化时间和空间。[p4] 首先,跨国资本的巨幅移动下,流动空间正在转化地方空间,但流动空间并非简单地消灭了地方空间,转化的过程才是关键。[p4]其次,在更深层次上,社会、空间与时间的物质基础正在转化,并围绕着流动空间和无时间之时间组织起来。[p576]


新空间过程:流动空间的样貌


在网络社会里什么证明了流动空间的存在?


1.先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新技术系统下,核心经济活动的区位模式的转化。


卡斯特认为先进服务业是一切经济过程的核心,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先进服务业占就业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增加,其二是在空间上,先进服务业的上层集中在少数国家的几个节点中心。“这种集中延续了都市中心层级,以权力和技术而论,其最高层次的功能皆集中于主要的都会地区。”[p469]


另外,全球城市现象不能仅认为只有顶端的少数都市城市才是核心,全球网络的连接,使每个系统在全球层次上互相勾连。全球化刺激了区域化,因此卡斯特认为:在政府和企业精英的推动下,区域再结构了自身,以便加入全球经济的竞争。[p471]


 

2.电子家庭兴起与城市演变之间的互动。


信息技术促进了“即时办公室”的发展。这些趋势如何影响城市?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的空间向度的实际冲击:


其一,运输问题会恶化而非好转;

其二,电子购物补充而非取代商业区,实体店不会消失反而是必要的存在;

其三,线上医疗便捷多样,但依然无法取代线下医院,医疗复合体整体性依然稳固;其四,大学最不受嵌入在信息技术里的虚拟逻辑影响,将不会在线上,而是在某个信息节点存在。其五,网络化促使了“以家庭为中心”的趋势加重。


3.各种脉络里都市形式的最新演变


新信息技术与当前社会变迁过程之间的互动对城市存在实质性攻击:


  1. 都市形式的配置在相当程度上被转化,转化模式随不同历史、地域、制度而变异。

  2. 地方之间互动性的强调,打碎了行为的空间模式,成为流动的交换网络,促进流动空间的兴起。[p491]时间越来越有弹性,人群以流动的模式徘徊其间。


信息时代还催生了新的都市形式:信息化城市,即以知识为基础,围绕着网络而组织,部分由流动所构成,因此卡斯特认为,信息化城市并非是一种形式,而是一个过程,“结构性支配”是它的特征。卡斯特描绘了,美国、欧洲的都市化过程,提出第三个千禧年,新都市形式——巨型城市的形成,巨型城市是全球经济的焦点,集中了全世界的指挥、生产与管理的上层功能,媒体的控制,真实的政治权利,以及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象征能力。巨型城市在外部与全球连接,对内却与地方脱节,脱离功能上的不必要,在社会上引起分裂的人口。


卡斯特最终将自己观察到的趋势,综合到一个新空间逻辑下,即被他称为流动的空间。



空间与流动空间


关于什么是空间,卡斯特提出三句话:1.空间不是社会的反映(reflection),而是社会的表现,也就是说空间不是社会的拷贝,空间就是社会。2.空间是结晶化的时间(crystallized time)。3.空间是共享时间之社会实践的物质支撑。[p505]所谓共享时间的社会实践,是指空间把在同一时间里并存的实践聚拢起来。


空间是社会的表现,而社会是围绕着流动建构起来的,像资本流动、信息流动、技术流动、组织性互动的流动等。流动是支配了我们经济、政治与象征生活之过程的表现,因此卡斯特在此提出了“流动空间”的概念,指出:流动空间乃是通过流动而运作的共享时间之社会实践的物质组织。[p505]在网络社会的背景下,空间这一社会物质向度,转向了一种更具流动性的形式,即“流动的空间”。


三个层次构成了流动空间


第一个层次,流动空间的第一个物质支持,是电子交换的回路所构成;通信网络是基本的空间样貌,建构网络的技术性基础设施界定了新空间,就好像在工业社会里铁路界定了“经济区域”和“国内市场”一样,在知识已经成为生产力的今天,信息的汇聚处就意味着财富、资源的聚集,人们的活动也围绕着这些交汇点展开。


第二个层次,由节点(node)与核心(hub)所构成[p506]“核心”和“节点”都是根据他们在网络中的相对重要性而形成的层级组织,卡斯特用“核心”指代功能上起协调、支配作用的通信中心,全球性城市。“节点”指具有策略性重要功能的区位。


第三个层次,是占支配地位的管理精英(而非阶级)的空间组织。[p509]空间不是自动展开的,而是社会行动者不断展开其行动的结果,信息精英的空间展现构成了另一个空间的基本向度:精英是寰宇主义的,而人民是地域性的。


卡斯特认为,如果精英要保持他们的社会凝聚,发展一组他们可以相互理解并且支配他人的规则与文化符码,以区分其文化“内”“外”的边界,那么,精英本身就不希望,也不能变成流动。[p510]因此,一方面,精英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社会,构成了象征隔绝的社区(比如高尔夫球场,会员制餐厅的商业午宴)另一方面,统合全世界精英的象征环境形成,沿流动空间建构起一个相对隔绝的空间(如机场贵宾室)。


 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排斥机制,流动的空间以旧有的社会不平等状况为基础,在全世界范围内创造新的不平等现象。



流动空间与地方空间的区隔和互动


地方空间是具有历史根源和我们共同经验的空间组织,在书中,卡斯特阐述了当前建筑与都市设计的辩论里反映出来的流动空间与地方空间之间的辩证对立。


需要明确的是流动空间并未渗透到网络社会里人类经验的全部领域,绝大多数人所感知到的就是以地方为基础的空间,卡斯特说:“地方乃是一个形式、功能与意义都自我包容于物理临近性之界限内的地域(locale)”[p518]流动空间与地方空间之间的关系,同时并存在全球化与地域化之间。[p521]


卡斯特以东京的都市再结构化过程为例,现代主义之后的全球城市不仅是历史失落的本质,为了迎合全球化城市的工具性逻辑,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被缩减。因此卡斯特分析到:人民确实生活在地方里,但是,由于我们社会功能与权力是在流动空间里组织,其逻辑的结构性支配根本的改变了地方的意义与动态。流动空间使地方之间的关联逐渐丧失,越来越无法分享文化符码。除非在这两种空间形式之间刻意建造文化、政治与实质的桥梁,否则我们将一头栽进平行宇宙里的生活,彼此的时间无法配合。[p524] 



流动空间走向无时间之时间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卡斯特提到:人类仍然是具有躯体的时间,我们的社会亦如是,两者皆由历史所造就。[p525] 信息技术范式里受到社会实践所塑造的时间转化,乃是我们已经迈入新社会的基础之一,这种时间的转化还与流动空间的浮现纠缠在一起。


卡斯特探讨了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领域所发生的转化对时间的影响,在新信息技术决定性的促动下,资本脱离了时间、文化逃离时钟,人类进入一个共享的新时间性逻辑-----无时间之时间,即时间立即性(无时间性),譬如:资本快速流动的全球金融交易、生物技术促使生命周期的模糊化、瞬间的战争、可变的生涯工作时间等。


但同时,卡斯特也提出警示:无时间之时间只是网络社会里正在浮现的社会时间的支配形式,社会支配的运作乃是通过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架构里选择性的吸纳和排除某些功能与人群而得以达成的。[p531]


无时间之时间属于流动空间,而时间纪律、生物时间以及由社会决定的序列,则是全球地方的特征,在物质层面结构与解构着我们区隔化的社会。空间塑造了我们社会的时间,因此逆转了一个历史趋势:流动诱发了无时间之时间,地方则受到时间的限制。[p566]


对时间的掌控,对节奏性的控制在工业化与都市化的巨大运动里,殖民了疆域,转化了空间,还伴随着形成资本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孪生历史过程,流变(becoming)建构了存在(being),时间驯服了空间。[p566]


结语


在信息化范式和网络社会的既定脉络下,流动空间取代了地方空间,无时间之时间则废止了生物时间和机械时间。因此,以电子为基础的新沟通(印刷、视听或电脑中介)彻底转变了人类生活的基本向度:空间与时间。地域性解体脱离了文化、历史、地理的意义,并重新整合进功能性的网络或意向拼贴之中,导致流动空间取代了地方空间。当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可以在同一则信息里被预先设定和彼此互动时,时间也在这个新沟通系统里被消除了。[p465]最后,流动空间和无时间之时间成了新文化的物质基础,人类摆脱自然的束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社会世界”,文化指涉文化,人类最终在人类世界里“独处”[p57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