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定乡村建设的理想—从村里的“听松书院”开始(一)

 唯我英才 2018-04-17

序言:前一段时间朋友发给我保定易县清西陵五道河村的一个听松书院的链接,一座雅致的房子,内部的装修透着骨子里的禅味。作为一位对农村有感情和对建筑设计了解的行内人。提起我去寻找的冲动,我知道新闻背后是有故事的,背后的故事是包藏着细节和和繁华褪去的内涵。这些是我最在意的,这里面是知行合一落地的关键环节。捕捉之后,扩充我们的能量,填补我们认知的空白,世界的精彩就在于从虚无缥缈的理想到矗立在你面前的现实之间的万花筒般的变化。在保定这个地界上有这么一座味道十足的书院,值得一看,去品。五一期间,离西陵只有两公里,但拥挤的车流阻挡了我们的脚步。昨天,顺路,下了西陵高速路口,一路打听,在书院碰到了书院的主人-----小伟。


和主人相谈甚欢


     因为对农村的了解和对乡建的熟悉,听松书院是一帮没有边界的,建筑师,规划师,退伍军人,当地的原住民,总之是一群有理想的人做的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当我看到了听松书院,说句实话,从建筑设计的创新来说,还是略有遗憾,但是整个建筑,室外,室内,无数个细节是弥补建筑原创性不足的关键力量,在这里面,当地手工匠人的力量被充分发掘出来。我觉得这个新建筑最传神的地方,是坐落在几座旧民居的环绕当中。这几座旧民居已经被听松书院租了下来。几个小时相谈的过程中,我会把我对建筑的看法,室内的细节,施工的环

节,运营的压力,农村的关系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在那一刻,我尽量还原到我们是实际的操作者,你才能领会开创者的不易。中间会时不时的有各地的客人来参观,说明听松书院的的建设对易县有很大的正能量。作为一公益书院,我几次想问听松书院最核心的精神是什么,小伟也说是在摸索当中。我想,听松书院的出现本身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下一步应该还会有更大的动作,会发生核聚变的力量,对于未来,我和小伟想到了一起。其实这就是一帮有理想有情怀的知识分子,快乐的,跨界的做的一件有趣的事情,这对落后的农村重建秩序有着榜样的力量,小伟夫妇及朋友覆盖了北京高端的建筑设计圈,五一期间请来的清华大学的罗德胤老师做的乡土文化的沙龙影响不小,本是文化洼地的农村突然有了新的文化力量,这比刷刷房子,修修路灯,种两棵树更紧迫,但最考验智慧。听松书院的建设也是回应了我们中国在社会重建过程当中应该快速引导橄榄形社会的建立的步伐。中产阶层是这个社会的关键脊梁,有文化的中产做点有趣的事,对这个社会是正能量。


       这个社会越多元,作为个体就会离自己的内心更近些,从容的做一些其乐无穷的事情。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也不会逃离掉社会的空气和氛围,在公益、营利、生存、文化多方面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这一切都在摸索当中,这和我们的太行人家一样,这永远是小众的精神乐园,在太行农村、古城、小人物当中不断地切换,无论哪一款,对今天浮躁的社会,都是默默的温情,是能量,希望公众对这种新生的力量点以赞许,给以宽容。

听松书院藏在小巷的尽头

建筑的入口出现在你的眼前

卵石、乱石拼接的坡道入口折射出当地的技艺

审视周围环境,听松书院最精彩的就是分布在其北侧的老民居

北侧小院和北入口已经浑然一体

周围的老院子为和书院组合一个整体,不同的标高的立体呈现

书院前的老房子是我的最爱,将来有成为一体的可能,会更精彩


主入口

主入口平台围合分隔的植物,软性围合很精彩


素混凝土、木格栅、灰砖墙、木书架,现代设计和当地技艺精美的呈现

和门厅相连,兼具客房私密庭院的禅院,味道十足

瓦立砌,间以白色石子

变化的灰砖砌筑方式,让围墙耳目一新


增加层次的竹子软隔断,隐约之间

坡屋顶,loft客房返璞归真

楼梯也成了装饰品



  二楼的休息空间

连接二楼公共空间的屋顶露台

朝向内院的二楼客房

一扇门体现着主人的精致

转了一圈,回到一楼歇歇脚


不能错过的地下空间,工坊外加主人的崖柏艺术品

每件艺术品后面都有很多故事

围绕听松书院,认真体会,不觉间天色渐暗,灯火阑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