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每一个写伤春之情的唐代诗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林黛玉

 泊木沐 2018-04-17

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最高水平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都收获了无数的赞誉。尤其是作者所塑造的林黛玉形象,几百年来一直深入人心。其实,林黛玉的形象,虽然是曹雪芹独创,但是早在唐诗当中,就已经有了林黛玉的影子。

唐诗当中有很多伤春古诗,宋词当中也有很多伤春词,而伤春的抒情主人公一般都是女性,而而且都还是带有林黛玉气质的青少年女性。林黛玉在《葬花吟》当中,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诗句,在唐诗的抒情主人公伤春之时,也有过类似的感叹。

且看: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和乐天春词》,作者乃是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豪的刘禹锡。从题目当中能够看出,这首古诗是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唱和之作。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描写出了一个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刘禹锡的这首《和乐天春词》,套用了白居易的写作抒情场景,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这两句写的是一个妙龄女子梳妆打扮以后走下绣楼,徘徊在满院的春光当中,愁绪满怀。按说如花似玉且又打扮精致的女子,走在春意盎然、百花盛开的花园当中,是一幅非常悦人耳目的图画,但是这个女子却充满惆怅。或为相思,或为青春的辜负,或为情感的爆发没有出口,这个女子的内心充满了失落。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失落的时候,女子完全没有了赏春的兴致,整个人的情绪立马低落了下来。虽然满院春色,虽然春光明媚,虽然春风柔和,但是女子的内心却没有感到一丝的喜悦,只能是百无聊赖的走到庭院当中去属于那新开的花朵。

抒情主人公百无聊赖,伫立不动,就在。那里呆呆的看着花朵出神。正在此时,“蜻蜓飞上玉搔头”,一只蜻蜓停在了这个美丽女子的头上的簪子上。这是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作者就用这七个字,就写出了春光明媚,写出了女子的花容月貌,也写出了女子呆呆出神的神态,更进一步,反衬了女子内心的惆怅和失落。

刘禹锡在这首诗歌当中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虽然不见得有林黛玉那样的动人,不见得有林黛玉那样稀奇古怪的性格,但是两人的气质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伤春向来是唐诗宋词当中所表达的一个重要主题,里面塑造了很多动人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凭借曹雪芹的才华,和对古诗词的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唐诗宋词当中的这些女主人公形象给了曹雪芹灵感,让他得以塑造出了血肉丰满的林黛玉形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