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春秋卿族-晋
2018-04-17 | 阅:  转:  |  分享 
  
第一阶段大傅(司徒)、大师(司马)、司空、理(司寇)晋献公大傅里克,司空士蒍、丕郑、荀息鲁庄公十六年(前678年):“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军
为晋侯。”鲁闵公元年(前661年):“晋侯(献公)作二军,公将上军,大子申生将下军。”晋惠公大傅吕甥、郤称、冀芮、大师韩简、里克
、丕郑第二阶段蒐于被庐,军帅为卿晋文公①鲁僖公二十七年“蒐于被庐,作三军”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郤縠郤溱狐毛狐偃栾枝
先轸鲁僖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33年):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使栾枝将下军
,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犨为右。晋文公②城濮之战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先轸郤溱狐毛狐偃栾枝胥臣鲁僖公二十八年:郤縠
卒。晋以先轸将中军,使赵衰佐下军,赵衰又让于胥臣。晋文公③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先轸郤溱先且居狐偃栾枝胥臣狐毛卒,文
公使赵衰将上军,赵衰又让于先轸之子先且居晋文公④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新上军将新上军佐新下军将新下军佐先轸郤溱先且居
狐偃栾枝胥臣赵衰箕郑胥婴先都鲁僖公三十一年(前629年):“秋,晋蒐于清原,作五军以御狄。赵衰为卿。”新增二军四帅,“使赵衰将新上
军,箕郑佐之;胥婴将新下军,先都佐之。”这样军帅增加到十人,赵衰位居第七晋文公⑤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新上军将新上军
佐新下军将新下军佐先轸郤溱先且居赵衰栾枝胥臣箕郑胥婴先都后来狐偃卒,赵衰接任上军之佐,升为第四晋襄公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
下军佐新上军将新上军佐新下军将新下军佐先且居郤溱赵衰栾枝胥臣箕郑胥婴先都鲁僖公三十三年:箕之战,先轸战死,“襄公以三命命先且居将中
军”“郤缺获白狄子。……以一命命郤缺为卿,复与之冀,亦无有军行。”“无有军行”就是没有军职。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
新上军将新上军佐新下军将新下军佐先且居赵衰栾枝胥臣箕郑胥婴先都鲁文公二年(前625年):“春,秦孟明视帅师伐晋,以报肴之役。二月,
晋侯御之,先且居将中军,赵衰佐之。王官无地御戎,狐鞠居为右。甲子,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这样,赵衰又升任中军之佐,位居第二了
。鲁文公六年(前621年)中军将中军佐大傅(司徒)大师(司马)狐射姑赵盾阳处父贾佗由于赵衰、栾枝、先且居、胥臣先后去世,“春,晋蒐
于夷,舍二军。使狐射姑(狐偃之子)将中军,赵盾(赵衰之子)佐之。阳处父至自温,改蒐于董,易中军…宣子(赵盾)于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
,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治旧洿,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既成,以授大傅阳子(阳处父)与大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
令狐之战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赵盾先克箕郑父荀林父先蔑先都令狐之战,晋军将佐之组成为:“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荀林父
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箕郑父为上军之将,在国留守。令狐之战后但令狐之战后,先蔑因曾入秦迎接公子雍而奔秦。文公九年(前61
8年),晋卿内部又发生争斗,箕郑父、先都、士縠“使贼杀先克”。晋先后处死先都、箕郑父、士縠。这样,在不长的时间里,晋国连续失去阳处
父、狐射姑、先蔑、先克、先都、箕郑父、士縠七卿。晋灵公,河曲之役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赵盾荀林父郤缺臾骈栾盾胥甲文公
十二年(前615年),秦为报复令狐之战,伐晋。秦、晋战于河曲。晋军六帅为:“赵盾将中军,荀林父(其后为中行氏)佐之;郤缺将上军,臾
骈佐之;栾盾(栾枝之子)将下军,胥甲(胥臣之子)佐之。”三军将佐的这个组合稳定了一段时间。六帅之外,又有赵穿,也是卿(宣公元年见于
《经》)。军帅之外为卿者,赵穿可能是最后一个。宣公元年(前608年),晋以河曲之战“不用命”为由,“放胥甲父于卫”,而立其子胥克。
晋成公宣公八年(前601年),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郤缺荀林父臾骈栾盾赵朔郤缺取代赵盾为政,将中军。据《传》,“晋胥
克有蛊疾”,故郤缺废胥克,使赵盾之子赵朔佐下军。胥氏任卿三代,成为继狐氏之后第二个被排挤的卿族。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
佐荀林父先縠士会郤克赵朔栾书宣公十二年(前597年)“夏六月,晋师救郑。荀林父将中军,先縠佐之;士会将上军,郤克(郤缺之子)佐之;
赵朔将下军,栾书佐之。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巩朔、韩穿为上军大夫,荀首(荀林父之弟,其后为知氏)、赵同为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
荀林父继郤缺将中军,先败于邲;后灭赤狄潞氏。为政4年,被士会取代。宣公十三年(前596年)冬,“晋人讨邲之败与清之师,归罪于先縠而
杀之,尽灭其族。”先氏成为第三个被排挤的卿族。先氏自先轸始,四代六人为卿。宣公十六年(前593年)“三月,……晋侯请于王,戊申,以
黼冕命士会将中军,且为大傅。”士会为政不到两年,于第二年秋告老,“郤献子为政”。鞌之战、邲之战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
郤克荀首荀庚士燮栾书赵同鞌之战,晋三军各起一半,“郤克(郤缺之子)将中军,士燮(士会之子)佐上军,栾书将下军”。另外三将佐,据二、
三年《传》为:荀首佐中军,荀庚(荀林父之子)将上军。只有下军之佐不明。按邲之战,“赵朔将下军,栾书佐之”,鞌之战时,栾书已将下军,
则赵朔已卒。后来赏鞌之功,新卿有赵括,却无其兄赵同。但八年《经》书“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赵同位列赵括之前。由此,赵朔卒后,赵同
继立为卿,佐下军,六卿依此为:郤克、荀首、荀庚、士燮、栾书、赵同。晋景公十二年(成公三年前588年)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
下军佐郤克荀首荀庚士燮栾书赵同新中军将新中军佐新上军将新上军佐新下军将新下军佐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十二月甲戌,晋作六军。韩厥
、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皆为卿,赏鞌之功也。”作六军,是在原三军之外,新建三军,韩厥将新中军,赵括佐之;巩朔将新上军,韩穿
佐之;荀骓将新下军,赵旃佐之。这样晋军将佐增加到十二位。晋景公十三年(成公四年,前587年)冬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
栾书荀首荀庚士燮赵同郤锜新中军将新中军佐新上军将新上军佐新下军将新下军佐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晋栾书将中军,荀首佐之,士燮佐上
军,以救许伐郑”。郤克为政5年,被栾书取代。栾书本将下军,位在荀首、荀庚、士燮三人之下,超次提拔为中军之将。据成公六年《传》,韩厥
仍将新中军,则郤克退位后,其子郤锜继为卿,佐下军,而由赵同将下军。晋景公十七年(成公八年前583年)晋杀赵同、赵括。与赵氏作对的
是栾氏、郤氏,韩厥则同情赵氏。在韩厥的争取下,晋立赵朔之子赵武为赵氏后。但赵武尚未成年,赵氏无卿,六军编制已经不必维持了。晋厉公
三年(成公十三年,前578年)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新军将新军佐栾书荀庚士燮郤锜韩厥知罃赵旃郤至晋以诸侯之师伐秦,
晋军已经编制为四军八帅,即:“栾书将中军,荀庚佐之;士燮将上军,郤锜佐之;韩厥将下军,荀罃(荀首之子)佐之;赵旃(赵穿之子)将新军
,郤至佐之。”鄢陵之战成公十六年(前575年,晋厉公六年)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新军将新军佐栾书士燮郤锜荀偃韩厥知罃
郤犨郤至晋伐郑,其将佐为:“栾书将中军,士燮佐之;郤锜将上军,荀偃佐之;韩厥将下军;郤至佐新军。”荀罃佐下军,居守。郤犨将新军,如
齐、卫乞师。晋厉公七年(成公十七年前,574年)晋厉公使胥童、夷羊五帅甲八百攻郤氏,杀郤锜、郤犨、郤至。郤氏“三卿而五大夫”一朝覆
灭,成为第四个被排挤的卿族。郤氏在惠公时已为卿,自襄公任郤缺为卿。郤氏三代五卿,两次主持国政。胥童杀三郤,又“以甲劫栾书、中行偃于
朝”,劝厉公杀之,厉公却退缩了,说:“一朝而尸三卿,余不忍益也。”栾书、中行偃逃脱一劫,于是发动政变,杀死厉公,而迎立襄公之孙悼公
周。胥童也被杀。晋悼公即位(成公十八年,前573年)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新军将新军佐韩厥郤犨荀偃范匄栾黡士鲂魏颉赵
武“使魏相、士鲂、魏颉、赵武为卿”。又“使士渥浊为大傅,使修范武子之法;右行辛为司空,使修士蒍之法。”“魏相、士鲂、魏颉、赵武为
卿”,就是担任将佐。而士渥浊、右行辛虽任大傅、司空,已经不再是卿。此后,晋卿固定为八人。后来舍新军,晋卿就只有为六人。据《晋语七》
,魏相、士鲂、魏颉、赵武四人不是同时为卿的。悼公即位,“使吕宣子(吕相,即魏相)佐下军,……使彘恭子(士鲂,士会之子,士燮之弟)将
新军,……使令狐文子(魏颉)佐之”。不久魏相卒,士鲂、魏颉依此升迁,以赵武佐新军。这年十一月,楚伐宋,“宋华元如晋告急”,晋国正卿
已经换为韩厥了。悼公初立时,晋卿地位最高的是栾书和中行偃,其次为韩厥、荀罃、范匄。栾书立悼公后主动退位,显然是怕引起新君猜忌。出于
同样原因,中行偃也先后让韩厥、荀罃、范匄居其上。栾书退休后,其子栾黡继立,位在士鲂之上。故八卿位次应该是:韩厥、荀罃、荀偃、范匄、
栾黡、士鲂、魏颉、赵武。襄公三年(前570年,晋悼公四年)“令狐文子(魏颉)卒,公以魏绛为不犯,使佐新军。”魏绛既佐新军。则赵武升
为新军之将。襄公七年(前566年,晋悼公八年)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新军将新军佐知罃范匄荀偃韩起栾黡士鲂赵武魏绛“冬
十月,晋韩献子告老。”韩厥长子韩无忌因自己“有废疾”,故请立其弟韩起为卿。从悼公初立到这次八卿调整,可以看出:正卿之子继立,已不再
由位次最低的新军之佐做起了。晋悼公十四年(襄公十三年,前560年)蒐于绵上,新军无帅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新军将新军
佐荀偃范匄赵武韩起栾黡魏绛无无因荀罃、士鲂卒,“晋侯蒐于绵上以治兵。使士匄将中军,辞曰:‘伯游(中行偃)长。昔臣习于知伯(荀罃),
是以佐之,非能贤也。请从伯游。’荀偃将中军,士匄佐之。……使赵武将上军,韩起佐之。栾黡将下军,魏绛佐之。新军无帅,晋侯难其人,使其
什吏率其卒乘官属,以从于下军。”赵武位次超过了韩起、栾黡。此时,晋卿已经实际上被栾、范、中行、知、赵、韩、魏七族所垄断。由于知武子
(荀罃)之子知朔早卒,知朔之子知盈当时只有6岁,所以知氏无继立者;士鲂之子士裘也年幼,不可立,导致“新军无帅”。第二年,晋舍弃新军
。从此以后,晋变为三军六卿。晋平公即位(襄公十六年前,557年)以过去的太子傅羊舌肸(叔向)为大傅。这时大傅的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
地位已经下降为上大夫。襄公十八年(晋平公三年)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中行偃范匄赵武韩起魏绛栾盈《传》:晋伐齐,十一月
,“己卯,荀偃、士匄以中军克京兹。乙酉,魏绛、栾盈以下军克邿。赵武、韩起以上军围卢,弗克。”则栾黡已卒,其子栾盈继为卿,佐下军;魏
绛升任下军之将。晋平公四年(襄公十九年,前554年)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范匄赵武韩起中行吴魏绛栾盈荀偃卒,“范宣子
为政”。荀偃之子荀吴继任为卿,以情理推,荀吴应佐上军,而赵武、韩起依此进。魏、栾仍在下军。晋平公六年(襄公二十一年,前552年)中
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范匄赵武韩起中行吴魏绛程郑范宣子士匄逐栾盈。栾氏成为继郤氏之后第五个被排挤的卿族。栾书主政时,曾
倾覆赵氏、郤氏;栾黡又得罪了中行氏、范氏,其灭不足为奇。在所余六个卿族中,知盈仍未成年,故晋平公使其嬖程郑佐下军。两年后,栾盈潜回
曲沃,图谋恢复,失败,晋“尽杀栾氏之族党”。栾氏五世为卿,自此覆亡。这时,魏绛已卒,其子魏舒继立,将下军。晋平公十年(襄公二十五年
,前548年)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赵武韩起中行吴魏舒范鞅知盈“赵文子为政”,则范宣子已卒,子献子士鞅继为卿。六卿位
次应该是:赵武、韩起、中行吴、魏舒、程郑。年末,程郑卒。此后,六族之外无任卿者。这年,知盈18岁,当继程郑佐下军。昭公元年(前54
1年,晋平公十七年)十二月,赵武卒,执政8年。晋平公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韩起赵成中行吴魏舒范鞅知盈昭公二年春,以韩
起为政。据五年《传》,此时晋卿之组成为:“韩起之下,赵成、中行吴、魏舒、范鞅、知盈”。大傅羊舌肸则居上大夫之首。晋平公二十五年昭公
九年(前533年)知盈卒,只有33岁。其子知跞尚未成年,平公“欲废知氏而立其外嬖”,但最后还是“使荀跞佐下军以说焉”。未成年而任卿
,知跞是第一个。晋顷公九年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韩起中行吴魏舒范鞅知跞赵鞅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经》书赵鞅,则
赵成已卒。二十六年《传》:“晋知跞、赵鞅帅师纳王”知跞当将下军,赵鞅佐之。晋顷公十二年(昭公二十八年,前514年)秋中军将中军佐上
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魏舒范鞅知跞赵鞅中行寅韩不信韩起卒,魏舒为政。韩起为卿52年,执政达27年之久,是春秋后期晋国任正卿时间最长
的了。赵成卒后,中行吴居二,魏舒第三。中行吴最后一次活动在昭公二十二年,此后不再出现,当已卒,故魏舒为政。魏舒之下,其位次应为:范
鞅、知跞、赵鞅、中行寅、韩不信。魏舒初执政,即拿公族(姬姓)开刀,“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晋定公三年(定公元
年,前509年)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范鞅知跞赵鞅中行寅韩不信魏曼多魏舒卒,执政5年。范鞅执政晋定公十年定公八年(前
502年)范鞅最后一次见于《经》《传》。范鞅之后,继为政者自是知跞。范鞅之子范吉射继立。晋定公十五年(定公十三年,前497年)中军
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知跞赵鞅中行寅韩不信魏曼多范吉射晋国发生动乱,范、中行氏被逐晋定公十六年(定公十四年,前496年)
知跞盟赵鞅范、中行氏被逐之后,晋卿便由六变为四,有上、下二军,无中军,四卿为赵鞅、韩不信、魏曼多、荀申(知跞之子)哀公五年(前4
90年,晋定公二十二年)春,“晋围柏人,荀寅、士吉射奔齐。”范、中行氏最终失败。晋卿之间的这场争斗,还殃及王室。哀公三年《传》曰:
“刘氏、范氏世为昏姻,苌弘事刘文公,故周与范氏。赵鞅以为讨。六月癸卯,周人杀苌弘。”看来刘氏卷入晋卿冲突。范、中行氏失败,周不得不
杀了智囊苌弘,而刘氏也难再执周政了。赵鞅于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首见于《经》,至哀公十七年仍帅师“围卫”,任卿长达40多年赵鞅
死后,正卿又转入知瑶之手。赵襄子任上军佐,为次卿(此时应无中军)。同时任卿的还有韩康子和魏桓子。总结:轮流执政,谦让者存?晋自
文公时起,一直保持着霸主地位,这与它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是分不开的,所以军帅的作用非常突出。以军帅为卿,是春秋时期晋卿设置的主要特点
。起初,原有的大傅、大师、司空、理等,仍与军帅同居卿位。后来,随着军帅作用增强,原有各卿地位逐渐降低,终于退出卿列,仅为上大夫。
文公初作三军,后来又增加到五军,甚至六军,有一段时间保持四军,最终又恢复到三军(驱逐范、中行氏之后,有可能编为二军)。每军各设将
佐一人,将佐各掌一部,故三军六帅,最多时有六军十二帅。其位次,中军之将最尊,为正卿;中军之佐第二;上军之将第三;上军之佐第四;下军
之将第五;下军之佐第六;其后为新军之将、佐。先后任中军之将者有:郤縠、先轸、先且居、狐射姑、赵盾、郤缺、荀林父、士会、郤克、栾
书、韩厥、知罃、中行偃、范匄、赵武、韩起、魏舒、范鞅、知跞、赵鞅、知瑶。赵盾之前,中军之将的权力还不算很大。自赵盾起,中军之将始
主国政。自献公时起,晋不立公族,除太子之外,其余公子均居国外。这使得晋国可以从公族以外选拔人才,对争霸战争有利。但由于后来卿位
在父子之间相继成为惯例,形成卿族垄断。致使卿族把持朝政,而公室无人,终于酿成三家分晋之祸。晋之卿族有:先氏、狐氏、赵氏、郤氏
、胥氏、中行氏、范氏、栾氏、韩氏、知氏、魏氏,共十一族。先氏任卿者四代六人:先轸、先且居、先克、先縠,以及先蔑、先都。其中先
轸、先且居将中军,先克、先縠佐中军。献公时有先友,为太子申生之党,献公使太生伐东山皋落氏,“狐突御戎,先友为右”。狐氏任卿者
二代三人:狐毛、狐偃、狐射姑。狐射姑始将中军,又改佐中军。狐氏出自戎,姬姓。献公“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毛、
偃之父狐突为献公太子申生之党,献公使申生伐东山,“狐突御戎,先友为右”。狐突后因拒绝召回其随从重耳出亡的两个儿子毛、偃,而被惠公所
杀。赵氏任卿者七代十一人:赵衰(成季)、赵盾(宣子)、赵朔(庄子)、赵同、赵括、赵武(文子)、赵成(景子)、赵鞅(简子)、赵无
恤(襄子),及支系赵穿、赵旃。其中赵盾、赵武、赵鞅三人曾将中军,为正卿;赵衰、赵成、赵无恤三人曾任次卿。赵衰之兄赵夙,仕献公。闵
元年《传》:“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大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霍、灭魏。还,……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
“此为赵氏之起。赵衰佐文公有功而为卿,故为赵氏大宗。赵夙之后有赵穿,穿之子赵旃,俱为卿。旃之子赵胜,也叫邯郸胜。胜之子即邯郸午,被
赵鞅所杀,邯郸午之子赵稷以邯郸叛。晋国还有一个卿叫臾骈,曾佐上军,是赵盾的老部下,不知出自何族。郤氏任卿者三代五人:郤缺(成
子)、郤克(献子)、郤錡,以及郤犨、郤至。其中郤缺、郤克曾任正卿。郤氏在惠公时已有郤称、郤芮为卿。郤芮谋弑文公不成被杀。胥臣向文公
举荐郤芮之子郤缺,郤氏得以复起。然而后来郤缺主政,却废胥氏。又文公时“蒐于被庐,作三军。……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郤縠、郤溱
二卿亦郤氏族人,然世系不明。如此,春秋时郤氏任卿者实有九人。胥氏任卿者三代四人:胥臣、胥甲、胥克,以及胥婴。(若加上胥童,为五
人。)宣公八年《传》:“晋胥克有蛊疾。郤缺为政,秋,废胥克,使赵朔佐下军。”胥克之子名胥童,“胥童以胥克之废也,怨郤氏”,故鼓动厉
公讨郤氏。厉公“使胥童为卿”。栾书、中行偃弑厉公,并杀死胥童。胥氏又有胥婴,曾将新上军,也为卿,但世系不明。栾氏任卿者五世五
人:栾枝(贞子)、栾盾、栾书(武子)、栾黶(桓子)、栾盈(怀子)。其中栾书曾任正卿。栾氏出自靖侯,靖侯孙栾宾傅曲沃桓叔。栾宾之子栾
成(共子)仕晋哀侯。桓公三年,“曲沃武公伐翼”,共叔死难。栾枝即共叔之子。中行氏任卿者五代五人:荀林父(桓子)、荀庚(宣子)、
荀偃(献子)、荀吴(穆子)、荀寅(文子)。其中荀林父、荀偃曾任正卿,荀庚、荀吴曾任次卿。中行氏出自荀氏。献公时,荀氏有荀息任晋卿。
献公托孤于荀息,里克弑奚齐、卓子,荀息死难。《史记?赵世家》索隐:“系本云:‘晋大夫逝遨生桓伯林父’”。疑逝遨即荀息之字。僖公二十
八年《传》:“晋侯作三行以御狄,荀林父将中行”,故其后以中行为氏。荀氏又有荀骓,成公三年晋作六军,以荀骓将新下军。知氏任卿者
七世六人:荀首(庄子)、荀罃(武子)、荀盈(悼子)、荀栎(文子)、荀申(宣子)、荀瑶(襄子)。其中荀罃、荀栎、荀瑶曾任正卿,荀首任
次卿。荀罃之子荀朔死在其父之前,未任卿。知宣子荀申不见于《传》而见于《晋语》。知氏亦出自荀氏。成公二年《传》:“知罃之父,成公之嬖
也,而中行伯之季弟也。”则荀首乃荀林父之季弟,逝遨(疑即荀息)之子也。据《晋语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谏,“……弗听。智
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范氏任卿者五代五人:士会(武子)、士燮(文子)、士匄(宣子)、士鞅(献子)、士吉射(昭子)。其中士会、
士匄、士鞅曾任正卿,士燮曾任次卿。士会又有子士鲂,也为卿。士鲂也称彘恭子,则别族为彘氏。范氏出自士氏。范宣子述其先祖曰:“昔匄之祖
,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杜伯为宣王所杀,其子“隰叔子违周难于晋国,生子舆为
理”。子舆即士蒍,仕献公,先后任理及司空。士蒍生士缺,士缺生士会。士会以功封于范,故为范氏。文公时士氏有士縠,任司空,也是卿,应
为士蒍之后。士氏后来在晋世袭理职,见于《传》者有士贞伯渥浊、士庄伯弱、士文伯匄(伯瑕)、士景伯弥牟。晋又有巩朔,曾将新上军,又称
士庄伯,则亦士氏分支。韩氏任卿者六世五人:韩厥(献子)、韩起(宣子)、韩不信(简子)、韩庚(庄子)、韩虎(康子)。其中韩厥、韩
起曾任正卿。韩起之子韩须未任卿而卒,韩须之子韩不信继立为卿。韩庚不见于《经》《传》。《晋语八》载韩起拜叔向之言曰:“起也将亡,赖子
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则韩氏出自曲沃桓叔,姬姓。桓公三年《传》:“春,曲沃武公伐翼,次于陉庭。韩万御戎,
梁弘为右,逐翼侯于汾隰,骖絓而止。夜获之,及栾共叔。”韩万为桓叔之子,封于韩,其后为韩氏。韩万之孙韩简,仕惠公。秦晋韩原之战,“梁
由靡御韩简,虢射为右”,则韩简将下军,当以大师任卿。又有韩穿,与韩厥同时,曾佐新上军,也为卿,而世系不明。魏氏任卿者五世四人
:魏绛(庄子)、魏舒(献子)、魏曼多(襄子)、魏驹(桓子)。魏舒之子魏取未立而卒,魏取之子魏曼多继立为卿。魏氏出自毕公,姬姓。闵公
元年《传》:“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大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霍、灭魏,还,为大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
以为大夫。”毕万之后为魏氏。毕万之孙魏犨(武子)是随从公子重耳出亡的五大贤士之一。魏犨之子魏颗(悼子)曾败秦师于辅氏。魏颗之子即魏
献子。魏颗另一子魏颉曾将新军,也为卿,又称令狐文子,则别族令狐氏。魏武子又有子魏錡,又称吕錡,则别族为吕氏,又曰厨氏。吕錡之子吕相
(厨武子),曾佐下军,亦为卿。如此,魏氏实有六人任卿。这些卿族互相牵制,终春秋之世,正卿一直由各族轮流担任,没有任何一族可以取
得绝对优势。在卿族之间的明争暗斗中,狐氏、胥氏、先氏、郤氏、栾氏、中行氏、范氏先后被排挤,剩下知、赵、韩、魏四家。春秋之后,赵、
韩、魏三家灭知氏,瓜分了晋国。由于卿族互相牵制,因而在晋国,谦让就显得尤为重要,谦让者存,骄横者亡。下面我们试对狐、赵二族作
一比较:当初晋公子重耳逃难,五大贤士随从,尤以狐、赵功高,故郑叔詹曰:“重耳日载其德,狐、赵谋之。”但狐为舅氏,赵为异姓,赵氏
在晋国的地位自然不如狐氏。然而最终赵氏分晋,狐氏先亡,这与狐偃、赵衰二人的处世态度大有关系。重耳颠沛在外十九年终于得国,刚走到
黄河边,工于心计的狐偃就来了一番表演:“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
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璧于河。”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邀功。文公作三军,选拔将佐六人,“使狐偃将上军”,狐偃却又来一番表演:“使狐偃为卿,辞曰:‘毛之智,贤于臣,其齿又长。毛也不在位,不敢闻命。’”文公只好“使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六将佐,狐氏占了三分之一。狐毛虽也随从逃难,然而其才能、功劳均不足以担当重任,狐偃此举,当然使文公心中不快了。反观赵衰,正好相反,一再谦让,先后推荐了郤縠、狐偃、栾枝、先轸、胥臣、先且居、箕郑、胥婴、先都九人为卿。文公过意不去,“以赵衰故,蒐于清原,作五军。”赵衰将新上军,这才为卿。后来狐毛卒,照理本该由狐偃将上军,文公却“使赵衰代之”,赵衰又让给先且居。这样,终狐偃之卒,一直任上军之佐,再未提升。赵衰却在文公、襄公的关照下逐步升迁。赵衰谦让,故能得人。晋襄公时,“蒐于夷,舍二军,使狐射姑将中军,赵盾佐之。”赵衰的老部下阳处父时任大傅,感赵衰之恩,“改蒐于董,易中军”,赵衰之子赵盾升任中军之将,狐偃之子狐射姑降为中军之佐。“贾季(狐射姑)怨阳子之易其班也,而知其无援于晋也”,于是杀死阳处父,出奔于狄。狐氏就这样从晋国消失了。赵盾及其子赵朔也都是稳重谦让的人。但赵盾之弟赵同、赵括却比较傲慢,得罪栾、郤,终于招来杀身之祸。若不是因为赵盾曾善待韩厥,得韩厥之助,赵氏几乎不得复立。后来赵朔之子赵武谦和有礼,兢兢业业,赵氏复振。“先縠刚愎不仁”,三郤“族大多怨”,“栾黡汰虐已甚”,“知伯贪而愎”,皆败亡之因。范氏、中行氏恃力伐君,自取灭亡。第1页共7页
献花(0)
+1
(本文系意外之外9dv...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