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超声---血管外肺水(EVLW)评估

 马拉cml37vnyza 2018-04-17
  • 血管外肺水监测的临床应用方法

  • PiCCO(脉搏轮廓曲线+肺热稀释技术)通过肺热稀释技术量化EVLW

  • 肺超声 肺超声评分(B线的半定量法)

  • 肺超声征象--B 线

  • 一种超声伪象,产生机制尚不明确

  • 目前,认为B线与肺间质气/液比有关,肺部渗出增加,B线随之增多

  • 此外, B线也见于其他病变的肺组织,如肺纤维化...

  • 血管外肺水定义

      EVLW 指的是分布于肺血管外的液体该液体由血管滤出进入组织间隙的量由肺毛细血管内静水压,肺间质静水压,肺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和肺间质胶体渗透压所决定其公式如下:   EVLW = K{肺毛细血管内静水压(10mmHg) 肺间质静水压(-10-8mmHg)}-{肺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26mmHg) 肺间质胶体渗透压(8mmHg)K为毛细血管滤过系数。


      临床上,左心衰,肺炎,sepsis,中毒,烧伤等都可使肺的液体含量增加,增多的液体转到间质或肺泡腔,可以是由于血管滤过压和血管表面积增加(左心关闭不全,液体容量超荷),或是由于肺血管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加所致,漏出的蛋白吸引更多的水,以使血管内外的胶体渗透压平衡。静水压和通透性增加,都会助长EVLW的增加。

    EVLW的水平与病人预后有关,而测定它对减少EVLW,缩短通气与住ICU时间,减少可能的并发症都有很大帮助。静水压过高造成的那部分血管外肺水可用限制容量来减少:在图的下部显示的胸腔内血容量(ITBV)正常范围及其以下的部分,提示EVLW不会再被减少,因此,ITBV所代表的前负荷不应该被处理到这个水平以下,以避免心排血量进一步减少和影响氧向机体的供应。

  • 肺超声评分标准 


正常肺超声图像  0分


少量B线(可见正常重力区肺组织)0分


不均质B线增多  1分


局灶性融合性B线  1分


弥漫性B线增多  2分


融合B线 累及胸膜线下少量肺实变 2分

 

肺实变/不张  3分

  • 肺超声评分 

依据上述评分标准,将肺组织分为12区 & 8区 & 4区法,评估各区肺超声评分,计算肺超声评分总和。(下图12区法,总分:36分)


ps:虽有不少研究证实,肺超声评分评估血管外肺水与PiCCO测量的EVLW相关性很好,肺超声可作为替代动态监测EVLW的工具,但需鉴别,B线的产生与肺水相关,还见于肺纤维化。对中心性肺组织病变,肺超声会出现假阴性表现,且随着肺组织内气体进一步减少,如肺泡陷闭导致的肺不张,肺组织血管外含水量不一定随之增加。  

pps: 血管外肺水相关理论知识,摘引自PiCCO应用原理(飞利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