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稻盛和夫:要一边不断努力,一边反省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HNYZL 2018-04-17

目前,中国企业家学习稻盛哲学,可谓如火如荼。但企业家的意志与理念,如何传达到每一位员工,引起员工的共鸣呢?在这本书中,您可以找到答案。

要想构建充满信赖、赞赏和尊敬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基于好的思维方式行事。那么,何为“好的思维方式”呢?

说起“好的思维方式”,大家大概会联想到“正直”“谦虚”“认真”“诚实”“不撒谎”“光明正大”“宽容”“孝敬父母”等等美德。

这些美德,的确都属于好的思维方式的具体条目。但稻盛先生则更进一步,他并没有把这些美德视为思维方式本身,而是把“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命题作为好的思维方式的准绳,并付诸实践。

“作为人,何谓正确”,关于这种思维方式,我想强调的是其前半句,即‘作为人’。

我认为,稻盛先生所说的‘人’,首先是指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这个人,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处于关系中的人、处于社会脉络中的人。

换言之,稻盛先生的意思并非“作为个体,何谓正确”,而是“作为社会成员,何谓正确”。这便是“作为人”的第一层含义。

稻盛先生所说的“作为人”,还有另一层含义,即“拥有理性的生物”。因为植物和动物都没有理性,因此“拥有理性”便成为了人的特征之一。

如果仅仅强调人的社会性,那么人在思考事物时可能又会走向另一种极端,从而矫枉过正。因此,稻盛先生既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又强调了人的理性,以这样的定义和视角为前提,他提出了“何谓正确”这个命题。

至于稻盛先生为何要强调“作为人,何谓正确”,其根本原因还是人性。人非常容易变得骄奢淫逸,一个人的生活和事业一旦顺风顺水,无论其拥有多么高尚的价值观,都有傲慢堕落的危险。因此,越是处于顺境,就越是要慎独自省,以理性为武器,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职责,不断扪心自问“何谓正确”。这便是稻盛先生的初衷。

懒惰、傲慢、容易受诱惑……稻盛先生把这些视为人性的根本弱点,继而强调“要一边不断努力,一边反省‘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哪怕再小的事,也要每日三省吾身,并加以改进”。总之,他提倡以实践的方式修身,且必须每日坚持不懈。

大家还年轻,可以一心做自己,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可以一心追梦向前冲,不用害怕鲁莽犯错。但如果碰壁了,希望大家能回想起稻盛先生的箴言,并扪心自问“作为人,何谓正确”。如果能够做到这点,我保证大家会少走很多弯路。

本文摘自《与年轻人谈稻盛哲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