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邂逅大德妈祖

 海陆丰文化遗产 2018-04-17

偏斜的阳光软弱了,3月20日下午三时许,我们原计划要去观赏广东省大湖鸟类自然保护区。然而,群鸟归巢飞翔的时候还未到,就好像看一场乏味的大戏。转而,我们在海丰县大湖镇里到处逛逛,走近大德祖庙,走进庙里的三宝殿,不期然间,邂逅大德妈祖。



天后圣母林默娘(大妈祖)尊神居中,两边奉祀二妈祖郑祖禧、三妈祖庄静云、四妈祖林淑贤、五妈祖莫娘,史称“五身妈祖”,是国内外妈祖宫庙里比较奇特,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妈祖雍容端庄,头戴凤冠,身披霞帔,彩带飞扬,神威显赫,在肃穆的氛围里凝望着,尽显“海上和平女神”的慈惠和灵气。



宋朝末期,先民们自闽入粤,陆续迁移到海丰沿海边陲定居,以捕鱼为生,耕种养殖为辅,兼营盐业,逐渐在大湖镇一带繁衍生息。然而,天有难测风云。台风、海潮等灾害的侵袭,使得讨海的先民险象丛生,农田淹没,民不聊生。为了安居乐业,先民只好把希望寄托于祈求妈祖娘娘神恩庇佑。于是,大德村的先民们千里迢迢,来到福建莆田湄洲岛妈祖出生地,祈求割火分灵,集资在大湖妈宫山兴建大德妈祖宫庙,名曰:“大德港天妃庙”,供奉天后圣母。据明嘉靖《海丰县志》记载:“天妃庙有三:一龙山,在龙山之麓;一长沙,在丽江之左,俱正德中知县杨继荣建;一大德,在县东大海之滨,其神在祀典也,是以书。”



风雨沧桑,大德港天妃庙建成后,日渐破败。明朝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民间多方集资,扩建妈祖庙宇,装饰妈祖金身。尔后,分别于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和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进行了两次颇具规模的修葺。大德旧庙门口对联曰:“覃恩浩荡长流海,圣德巍峨独配天”,足见该神庙地处灵山福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是粤东海陆惠地区最早的“天后圣母”古迹之一。



时光匆匆,转眼到1988年6月,大德祖庙动工兴建了,仿照明朝建筑风格的主殿,深10.68米,宽15.09米,四方珠、圆柱、文笔柱有序出现,庙宇前壁刻有“四海龙王拜妈祖”;外面是拜亭、两侧厢房,殿前两边建筑假山、凉亭、放生池、正前方建有戏台等。随后投资三百万元,扩建一座前殿、双附殿,并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和树木的绿化。大德祖庙座于螺地山来脉凤地灵穴,背山面海,树林苍翠,视野辽阔,遥对西北笔架山,尽收东溪、螺河、茫洋东南三江之水,水口由狮山和象山把守,前面有空壳山做印斗,格局极佳,环境优雅,自古以来就有“狮象把水口,空壳山做印斗”之美传。大革命年代,大德祖庙曾经是革命志士进行活动栖身驻足之所,参加海陆丰农民运动的革命同志经常把祖庙当做活动据点,故有“大德老苏区”之光荣称号。



在大德妈祖的信众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根据钟氏族谱记载:公元1296年,钟毡公带其孙儿,闻大德妈祖显圣,遂前往拜告,以祈求福地。是夜宿于祖庙,睡梦中得到妈祖指点迷津,钟毡公醒后告其孙详情。翌日早晨,公孙俩遵循妈祖指引路线来到螺地,其公不幸被螺地吸入活葬(今其墓穴尚在)。其孙日后果然发迹,财丁兴旺,后裔数以万计。逢年过节,钟氏后裔必先拜大德妈祖,以示不忘妈祖慈恩,再拜祖宗。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妈祖诞辰,信众们更是接踵而至,虔诚跪拜,神恩浩大,英灵显赫,在妈祖圣象下的香炉里堆积一层层厚厚的香灰,便可以窥见其香火鼎盛的场面。故此,大德妈祖与“玄武山佛祖”(陆丰)、“盘箖”(惠东县)古庙闻名于世,并驾齐驱,素有“一玄武,二盘箖,三大德”之称。



心有灵犀一点通,伫立在大德祖庙的三宝殿里,我们双手合掌,面对着妈祖虔诚膜拜,思绪联想起在赤石镇圆墩云台禅寺观音殿里看到四面观音圣像,倘若人们能够把大德妈祖中五座妈祖拼成一个立体,诠释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内涵,岂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吗?


跨步迈出大德祖庙,我们来到庙宇前面的戏台,搭手瞭望,不由得手舞足蹈:在炫目的阳光下,妈宫山顶上耸立着一尊硕大的雕像,将三宝殿里并列奉祀大妈祖林默娘、二妈祖郑祖禧、三妈祖庄静云、四妈祖林淑贤、五妈祖莫娘,捕捉她们的慈眉善目,经过能工巧匠的雕琢,形成高度24.88米,栩栩如生的“五身妈祖”雕像。妈祖的凤眼环顾四周,尤其凝视着前面的南海碣石湾,在滚滚波涛中护佑航船的平安,世界和平。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善男信女可以在妈宫山顶的广场上,共瞻妈祖圣容,同沐妈祖祥光,彰显妈祖福泽人间的光辉形象,使得大德祖庙成为粤东地区妈祖文化的传承基地和朝圣中心之一。


END

 

 图文|吕珠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