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暖泉古民居

 GXF360 2018-04-17

对于蔚县,我并不陌生。

最早是在河北建工学院接触的蔚县同学,最具深刻印象的是那“低如燕子呢喃,高似画眉对歌”的温润绵软、声调拐弯儿的独特口音。从他们口中得知,蔚县有黄糕、凉粉,有煤矿、古建筑,有剪纸、打树花,当然,听说最多的还是暖泉古镇上的古民居。

每每同学们说起这些古民居,我就不由地窃笑:民居不就是房子嘛,四堵墙加个顶。说实话,他们说暖泉镇的时候,我感兴趣的是“暖泉”这个地名。

直到走进暖泉镇,才有了另一番感受。对暖泉名称由来的揣度倒是没有多大出入,“出城西三十里暖泉堡中,泉之源以石瓮分东西流”“其水澄清如鉴,三冬不冻,故云。”“暖泉”之名就源于此。让我吃惊的恰恰是暖泉的“房子”,难怪同学们说这里的古民居是多么多么有韵有味。眼见之时,我原先的不屑被颠覆得一塌糊涂。

暖泉镇的古民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布局严谨,正房、厢房、院落自成一体,毗连而不觉繁杂,精致而彰显淳朴,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环境优美,古树参天,人文与自然相得益彰,寺观古风,禅意盎然,透过悠悠岁月,折射出一个时代曾经灿烂人世的繁华。

我出生在坝上农村,对于房子的印象比较单一,土坯土房土院墙,整个村子都是清一色的土灰色。只是当有人家建了新房子,才有了漆过门窗的艳丽色泽。一直到15岁那年去镇里读书,才见到了青砖青瓦的房子,这些砖瓦房与农村土坯房比起来,自然就有了气派,有了档次,也有了品位。这些砖瓦房大都属于供销社的商店,记得那些站在柜台后面的售货员,戴两管花布套袖,有说有笑,在噼里啪啦的算盘声中,敲出一串悠闲,一串高傲。最难忘的是,这些砖瓦房内那些令人垂涎三尺、久闻不厌的喷香的食品味道……

进入暖泉镇,阳光下入眼的“暖泉古镇”牌坊,自有了几分古色古香。据介绍,暖泉有“三堡、六巷、八十庄”之称,古建筑独具特色,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位于暖泉西南的西古堡就是典型的代表。这里的古建筑,建于元代,兴盛于明清,整个村子的建筑群布局严谨,古朴典雅,房、脊、亭、门、楼、壁、斗、拱等构造精致、巧妙,穿插着雕刻、绘画等技艺,让这些古镇青色砖瓦房子有了文化内涵,有了艺术价值,有了让人奇妙的震撼,有了恋恋不舍的冲动。

漫步在幽深的巷道,徐徐清风漫过脸颊,神清气爽了许多。抬头仰望一砖一瓦一木,细品几百年来镌刻在墙壁、门楣上的智慧,能把屋宇高墙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遥相呼应的整体布局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石雕、木雕、砖雕等随处可见,每一雕品,柔中带刚,精致圆润,品位高雅,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传神刀法和不凡功力彰显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虽然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雨历程,沧桑中仍然透出一种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创造。高翘的起脊,张扬的吻兽,纤巧的窗棂,集精巧结构和精湛艺术于一身,这绝对是小镇的风韵所在,在这天地、自然、村落、建筑浑然一体的古朴中,我分明感受到了诗的美景,听见了来自大自然天籁般的回声。

仔细咀嚼古镇的风采,从中感受不一样的宁静,旁溢出不一样的格调,激发出一缕思古之幽怀。在走过几百年浩荡岁月里,能够保存这么一处古民居建筑群,足以让人感到温暖和骄傲,至少没有泯灭祖先的聪慧和我们自己的尊严。望着一扇扇精美窗格,敞开了一道道光明和温暖的通道,让人浮想联翩:抑或大户人家在窗户下的火炕上碰头议事,抑或小姐躲在木格子窗户后面窥视心上人,抑或是巧手女眷们在八仙桌上刻剪五彩窗花……窗格里蕴含了人们对幸福吉祥的向往,随着日出日落的岁月交替,随着风霜雨雪的容颜变换,积淀的故事越来越温润,越来越悠长。

暖泉的建筑之美,是自然之美,风貌之美,意境之美,和谐之美,它美于一年四季,美于春夏秋冬。这种美,美得壮丽,美得纯洁,美得古朴,美得让人浮想联翩,这种美,既来源于感官的直接感受,又来源于思维深处溅起的涟漪。尽管这里的游人不少,但荡涤了现代人拥挤的喧嚣,让人的心灵找到了一片难得的宁静。透过层层叠叠的古堡建筑,追溯其久远的历史文化渊源,我感受到了文化的丰韵。看着游客们手里端着长长镜头的相机,把头埋在取景框里,屏气凝神捕捉每一个闪亮的画面,聚焦成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瞬间。当然,我也舍不得放弃每一个自认为值得留存的精美,随手摸出手机,不停抬手,扭腰,下蹲,煞有介事地拍照,哪怕对焦的是门槛角落里的一朵雕花,生怕埋没了每一个精湛的智慧。

漫步在小巷里,尽情地抚摸斑驳的墙面,静静地穿越百年沧桑,思绪在时空驰骋,聆听世纪风雨的吹打,敞开心扉与古老的建筑工匠对话,感觉到大师们心脏的跳动,我竭力想解开那些浑厚、莫测、美妙、精致的密码,像翻阅岁月里一部民族智慧的巨书,揭示出一种属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让我感叹至深,敬佩不已。

我一直认为,有古建筑的地方一定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有文化积淀的地方大多有戏楼,这应该是一种文化标配。暖泉是集“古民宅、古寺院、古城堡、古戏楼”四大文化奇观于一体的独特宝地。就拿古戏楼来说,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制,更是一个地方文化符号。人们在劳作之余,聚在戏楼前,多少波澜壮阔、哀婉缠绵的故事,在锣鼓的喧闹中诉说着忠孝节义,世间百态。唱戏是农村最聚人最热闹的文化的活动之一,要么风调雨顺、年景呈兆之时,唱大戏以谢上天众神;要么遇久旱无雨、庄稼枯焦之季,唱大戏祈求上苍普施甘霖,惠泽民生。台上将相佳人,余音绕梁,台下寂静无声,痴迷投入,或好或赖,孰忠孰奸,自有分辨。说到底,这还是一种浓郁文化气息的洋溢。一如这古镇上的古房子,经过百年岁月沧桑,若要理解它、读懂它,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阅历和虔诚的执着。

上了年纪的人都有怀旧情结,并形成一种精神寄托,即使以我个人阅历不能诠释暖泉镇为何能够保留下如此完整的古民居,但我敢肯定,这么有韵有味的古民居,配上不俗的文化底蕴,这里绝对是一个民风淳朴、丰衣足食的地方。不难想象,几百年来,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享受着忙碌而快乐的生活。暖暖的阳光下,杨柳随风摇曳,嗜书耕读,安静祥和,一代一代,延续交替,周而复始,岁月悠长。

如今,信息发达,我们已经不在意发展什么,不在乎知道什么,而是在乎经历了什么,体验过什么。这时,我倒有些眼红那些蔚县的朋友,对眼前这些遗韵精华,近在咫尺,触手可得,能有“回转身子能追溯,直起身子有希望”的慷慨挺胸。我想,如果踏着时下建设美丽乡村的脉络,借助古老文化因子的精华,融入现代文明的元素,暖泉古镇将一定会拓展出一道现代与古老高度融合的靓丽风景线。

“暖泉一梦,蔚州千年”,这话说得好,充满自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