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建立以后,铜元继续被大量行用,1914年,铜元正式改称“铜币”民国发行的铜币与清主要的区别是龙纹被换成了由稻穗组成的嘉禾纹。各省铸造的铜元大多为两面又的国旗图案,并有“开国纪念币”或“中华民国铜币”字样,所以民间也有“双旗币”的说法。首先将嘉禾纹铸于铜币的应属开国纪念币,民国建立之初各地均有开国纪念币发行,其中尤以天津造币厂铸造的开国纪念币最多。此币有三种面值,分别是五文、十文、二十文,尤其面值五文的极为珍罕,面值为二十文的以天津版为主,面值十文的铜元品种样式极为繁杂,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正面为双棋,背面为嘉禾图及英文“中华民国·十文”双旗外部还可分为有珠圈和无珠圈两种;另一类背面为嘉禾图及连叶纹,连叶纹一般都是逆时针排列,若见到有顺时针排列的属“反花”数量较少。 现在铜元的成色市面上也是参差不齐,一些私人博物馆收藏的铜元高成色已经超过大清铜币、和光绪元宝铜币的成色。目前市面上的普通流通币成色为89%-92.5%。目前绝大部分的铜元售价并不高,铜元潜在的投资价值尚未被大多数人发现。现在市场上想要觅寻一些珍稀铜元极难,而且市面上仿币,劣等币也是多得初奇。民国铜元制度的混乱还体现在地方铸币质量的下降上,相反在清代对于铸钱管理相对于民国更为严密。 下面一枚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正面为双棋,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背面为嘉禾图及连叶纹,连叶纹逆时针排列,中间“十文”二字。品相完整,包浆纯厚,成色保存完好,图文清晰,为市场上难得一见的民国铜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类似藏品的_近几年成交记录: 开国纪念币(4枚) 袁大头480-420万 万650万2012-10-02 1912年袁世凯像中华民国360-380万 万460万2008-04-27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360-360万 万420万2011-07-10 1912年黎元洪像中华250-280万 万380万2008-04-27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五文230-240万 万280万2008-04-29 1912年孙中山像中华民国230-250万 万260万2012-11-27 1912年中华民国孙中山225-245万 万260万2012-04-28 开国纪念币十文225-225万 万240万2012-12-05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历史发展的阶段都是我们国家成长的足迹,银铜机制币也正是这历史银河中组成的重要部分。就其特定的历史时期也使它在钱币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代表着近代中国的货币文化,反映了我国近代历史、经济、金融的兴衰和沧桑,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 纵观近几年的藏品市场,各类珍奇异石不乏可陈,然而,对于那些本身就现存量极少,在市场上异军突起的明清钱币或者民国货币而言,则更容易受到藏品大咖们的注意和亲睐。同时,随着各地拍场古钱币交易的次数愈加频繁,且因它为大众藏友们带来的价值不菲,使得钱币在各地拍场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在颁布的“临时大总统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铸纪念币”,随后武昌和南京两处造币厂率先铸行了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铜元辅币,以十文面值的为主,在全国大量发行以取代清朝铜元。这就是“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 铜元的由来。 无庸置疑,这种铜元的币名很明确,就是“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根据钱币收藏界的一般共识,对一种钱币,应该把可以明确币名或显示钱币最主要特征的一面称为“面”,而把其相对的另一面称为“背”,据此我们应该把此币最能区别于前朝铜元,并具有鲜明的划时代革命和进步意义的有“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以下简称开国纪念币)字样的一面称为面,而把其对应记值的另一面称为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