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鼎新先生墨跡

 KKDAY 2018-04-18

王鼎新公墨跡

王鼎新公与夫人朱映碧

1958年結婚50周年合影

王鼎新先生毕生酷爱书法、精研书法,是广东省书法研究会委员。其书法最初以欧体入手,留学日本后,开始攻学汉隶、魏碑,回国后又潜心研究北朝的墓志、造像题记和碑版,终以《魏南阳张玄墓志》(即“张黑女”),融合《张猛龙碑》、《杨大眼造像记》的字体问世,熔诸家于一炉,铸造出自己的风格,有“鼎新体”的美称。鼎老书法,论者谓其楷书宽博端庄,雄俊健美,能化古拙粗犷于灵秀清逸之中,点画精到,结体端庄,意态自然,既有神清骨秀的南方书风,又不失北派书风畅达粗犷的意象。其行书则用魏碑笔法加以熔铸脱化,下笔收锋,牵丝映带,拙中见巧,柔中有刚,错落有致,洒脱隽逸,给人以秀雅恬静的美感。文化名人林之原赞他的书法是“七十下笔如擒虎,春到岭东一枝花”。196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他四本楷书字帖,197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其楷书手迹《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一册。
民间还有不少书画收藏爱好者藏有鼎老书写的楷书或行书纸本墨迹。而收藏于澄海博物馆的一幅行书,是1963年鼎老为澄海县中学生书法作品展览题词:“学书之法无他谬巧,要在多看多写而已。多看可吸取各家之精华,化为己有;多写则搦管挥毫,便能随手应心。至于气魄神韵,要视各人之襟怀修养如何耳。”这是鼎老一生潜心书艺的经验之谈。(引報導)

摘錄

前廣東省委書記吳南生先生爲鼎老墨寶題簽。


吳老南生先生

扇面,是鼎老留在世间最后的墨宝。用笔名:老汉。

1960年

1928年

蘇北中学深圳校友会 潘坤永先生記述:

那是1954年的事了。当时我满12岁,刚考进苏北中学。村里的干部说能否请鼎新校长给生产队部写几个字。我说我是年幼的新生,只是在开学典礼上听了校长的报告,太冒失了吧!后又想我村进苏北中学的不多,有这个机会可以试一试。以后,我就注意校长的行动规律,有一天,我在校长办公室门口徘徊许久,壮着胆子轻轻敲门,校长说“请进。”我进去后问我有什么事,我说请帮我们村写几个字,校长说“写什么”,我说“第四大组”。此时,在我印象里非常严肃严谨戴眼镜的校长居然笑了:可能是笑写这四个字太特别了;也可能笑我这孩子天真无邪、不懂礼貌,小小年纪怎么敢登门找校长求墨宝呢。过三四天后,工友国良兄(管学校厨房,兼帮忙打扫校长办公室卫生)通知下课后到校长办公室取写好的字。真的啊!我很快就把墨宝取回。拿回村里,村里的干部特别高兴,说要感谢校长,还加重语气问一句“你谢了没有?”我才想起当时我没有说、也不会说“感谢”之類的话。村干部最后说,“算了算了,我们碧砂的杨梅出名,到时候你提两小筐送过去就行了。”


好怀念我们的老校长、好校长!

潮阳西岩

1943年

鼎老为樟林名人许业英(许挺之父)所题墓碑,也罕见之作。

部份碑文

1957

蘇北中學 文化牆刻石

澄海博物館 藏

來源:刘海粟任总顾问,金通遁主编的《中国当代書法家辞典》浙江人民出版社

1964年

1964

1959年書贈長子王樹滋

1961 書贈次子王樹威

1950年

鼎老書贈三女王惜儂伉儷

1961年

1964 冬

22x32

鼎老長孫王布衣珍藏

來源:

嶺南出版社

楊得鴻主編 愚樂齋藏珍 “歷代潮人名家書畫”

鼎老外孫戴桂冠珍藏

贈杜老

1965年初冬

1959年

滙編仍在不斷充實中,敬請各方仁人賢達,鼎賜支持,提供墨跡照片(正面拍攝),至盼至感。


照片可直接電郵到郵箱 :


KKDAY@LN.HK

(主旨請寫:鼎老墨跡)

轉載自蘇北中學深港校友會 鼎新書畫社 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